财政支农与城乡收入差距

点赞:3168 浏览:861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自2004年以来,针对“三农问题”,我国政府采取一系列以财政手段为主的支农惠农政策,但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水平仍然拉大.基于2000-2009年间省级面板数据的估计结果显示:我国的财政支出显著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水平.尽管财政支出中的支农支出比例的上升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为负,但结果并不显著,即财政支农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效果并不显著.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拉大的原因仍然是政府采取的城市偏向型政策.

关 键 词 :财政支农;城市偏向型政策;城乡收入差距;面板数据

中图分类号:F810.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670(2012)01-0047-07

收稿日期:2011-09-20

作者简介:尚晓贺(1986-),男,河南安阳人,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发展经济学.

一、引言与文献综述

从2004年到2010年,下发的七个“一号”文件都是关于“三农”问题,可见“三农”问题已成为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问题.近年来,虽然政府采取了各种支持三农的手段,如实行粮食保护性收购、对种植粮食的农民给予直接补贴,实行旨在减轻农民负担的“税费”改革,以及提出的“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新农村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免费义务教育”等政策,但政府的这些措施迄今为止在地方层面没有取得明显的效果,城乡收人差距继续扩大.我国城乡之间在经济、文化、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别.近5年来,农民收入虽然增长很快,但增长速度落后于城镇居民,致使城乡居民收入比逐年扩大.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342,1978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农村人均纯收入之比为2.57:1,2008年为3.31:1,到2009年扩大到3.33:1.2009年中国城乡收入差距达到1978年以来的最大水平,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175元人民币,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为5153元,差距达到12022元.李实 [2]的研究表明, 如果将实物性收入和补贴都算作个人收入的一部分, 那么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可为全球第一.

对于财政支出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许多学者进行了研究.章奇等[3]运用省级面板数据研究发现,我国的财政支出政策显著扩大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陆铭和陈钊[4]在研究城市化、城市偏向型政策与城乡收入差距时,发现我国的财政支出实际上不利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该研究还发现,财政支出中的基本建设支出、支农支出的比重上升均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而文教科学卫生事业占财政支出比重的增加将提高城乡收入差距.李秉强[5]的研究表明,我国的财政收入会缩小而财政支出会拉大城乡收入差距,均衡财政对改善城乡收入差距的效果不显著.陶然和刘明兴 [6]则认为如果地方政府拥有更大的财政自主权,地方政府将有更强的动力去帮助所在辖区内包括农村人口在内的贫困人口,从而缩小城乡差距.曾国安和胡晶晶[7]研究表明城市偏向的社会保障制度导致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陈斌开、张鹏飞和杨汝岱[8]研究表明城市偏向的教育经费投入政策是城乡教育水平、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决定因素.陈安平和杜金沛[9]研究了财政分权以及财政支出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政府财政支出的增加并不利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但随着财政分权,财政支出对收入差距的不利作用在减弱.农业支出、科教文卫支出增加从而有利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但随着地方政府财政自主权的增强,它们对城乡差距的削减作用在减弱.基本建设投资起着拉大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

上述文献在研究财政支出政策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时,一方面没有针对我国近几年的财政支农政策效果进行评价,其采用的数据往往跨期较长,不利于对近几年的财政支农政策作出合理的效果评价;另一方面,在对城乡收入差距进行计量回归时,往往只针对某一具体变量进行探讨,从而遗漏相关变量.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因素很多,有些因素是市场自发形成的合理因素,比如城乡不同产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区位等,有些因素则是城乡区别对待的政府政策,比如偏向城市发展的财政政策、投资政策、政策等.所以,在对城乡收入差距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计量回归时,不仅要考虑影响收入差距的合理因素,也要考虑影响收入差距的不合理因素.本文加入了衡量工农业产品剪刀差指标和反映土地征收的指标.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在东、中、西部地区表现也不同,如图1所示,西部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远远高于全国水平.中部地区低于全国水平,但高于东部地区及东北地区.东北地区的城乡收入比最低.

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12年

第1期尚晓贺:财政支农与城乡收入差距

图1城乡收入差距比值

数据来源:收入差距比值是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数据来自《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10]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栏目.

本文使用省级面板数据对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因素进行研究,与以往研究不同:第一,由于本文一个目的在于评价近几年财政支农的政策效果,所以本文重点关注2000年以后,特别是2004-2009年得间的数据;第二,本文关注的焦点是财政支出及支农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第三,本文考虑城乡劳动生产率的差别;第四,分地区讨论一下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因素.

二、城市偏向型政策与城乡收入差距

大量的研究将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巨大的原因归因于我国长期以来实施的城市偏向型政策.中国的城市偏向型政策,表现在、投资、财政、税收、金融、外贸等各个方面.之所以产生城市偏向型的政策,是由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实行的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由于追求政绩和官员晋升的激励,片面追求区域GDP增长的地方政府,通过、财政、基础设施投资、金融、土地等政策,将大量的经济资源运用到城市经济发展上来,忽视农村经济发展.马荣光和杨恩艳[11]实证检验表明,中国式的财政分权体制和政府间的竞争激励了地方政府实施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成为导致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制度根源.

我国的城市偏向型政策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财政政策.从财政收入角度看,在取消农业税之前,我国农民的人均税收大约是城镇居民人均税收的1.35倍[1]289.而国家财政中用于农业的支出不到10%(1998年最高10.7%)[1]290.从2004年起,国家出台一些列支农惠农政策,财政支出比例有所上升,但仍然保持在10%水平以下.从财政支出的结构上来看,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包括基本建设支出、支持农业生产和事业支出、文教科学卫生事业支出、社会保障支出等.其中基本建设支出被大量用于城市建设,文教科学卫生事业支出和社会保障支出也集中在城镇,所以财政政策是具有城市偏向型.这种偏向型政策不仅加大了城乡间基础设施的差距,也增加了城乡教育差距和社会保障差距.

图2财政支农比例

资料来源:财政支农比例为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的数额与国家财政支出数额的比.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1]290的“财政”栏目: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包括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农林水利气象支出等部门的事业费、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农业科技三项费用、农村救济费及其它.


2.政策.政府对农副产品的控制,形成利于重工业优先发展的工农业“剪刀差”.目前,主要粮食仍然由政府控制.农民低价卖出粮食,高价购入不受政府控制的化肥、农药、机械等工业品.农业剩余源源不断从农村流向城市.

3.户籍制度.我国的户籍制度不仅造成城乡劳动力市场的分割,也限制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流动.虽然部分农民工可以通过进城务工获得收入,但由于户籍制度的歧视,他们往往从事工资较低的劳动密集型工作,他们创造的大部分价值留在城市,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城乡工人不仅在工资上表现出不平等,由于户籍制度,农民工也很难享有城镇居民在就业、保险、养老、医疗等方面的福利制度.

4.土地制度.在现行的土地制度下,土地市场被严重扭曲.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大量农地被征用.政府低价征用农民经营的土地,然后高价卖出,通过开发商开发,土地上涨.土地征用过程中,形成“剪刀差”,收益流入了城市,被政府和开发商瓜分.

5.金融制度.我国目前的金融体制主要是为城市经济增长怎么写作的.农村地区现代信用制度不发达,交易成本高、监督困难,结果是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吸收农村存款,却贷给城市企业,农村资金流向城市.我国长期对农村金融进行管制,限制民间金融活动及私人组织,农村金融抑制程度很高.农村金资金的外流,使得农村资金更加稀缺,阻碍了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6.其它.城市偏向型政策还表现在固定资产投资的城市偏向、公共产品供给的城市偏向等.除了货币收入,城市居民普遍享有住房、物价等各种补贴,以及医疗、事业、低保等社会保险,获得财政金融等公共财富所带来的各种隐性收入.城乡居民收入的真实差距可能更大.城市偏向还表现在城乡居民的政治影响力的差异上,城市居民拥有更多的政治影响力,从而迫使政府采取有利于城市发展的偏向型政策.

城市偏向型政策造成城乡之间不平等的分配和交换机制,农村为城市提供大量的廉价资源和劳动力,而政府却把大部分资源投向了城市,使得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极度不平衡,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可以说,城市偏向型政策是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的主要原因.

三、模型设定、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为了实证分析财政支农及其它各种经济政策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我们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为因变量,建立了一个省级面板数据模型:

Yit等于C+β1•,FISCALit+β2•,AGRIit+∑j等于3βj•,D+μit

在该方程中,下标i 和t分别表示第i个省份第t年.该样本中包含了31个内地省、自治区、直辖市2000-2009年的数据.Y是城乡收入差距指标,等于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人均纯收入之比,这两个指标来源于历年各地统计年鉴的“人民生活”栏目.在计算这个比值之前,我们用各地区城乡居民消费指数对收入数据进行了消胀,转换为实际收入之比,指数来源于历年各地区统计年鉴的“”栏目.μ为残差项.FISCAL表示地方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用以度量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参与程度.β1是地方财政支出水平的系数.AGRI表示地方政府当年的支持农业生产和事业的支出在地方财政支出中所占的比重,β2是它的系数.财政支出数据来源于历年各地区统计年鉴的“财政”部分.

D 包含了一系列控制变量,βj(j等于3,等)是这些变量的系数.这些控制变量包括的项目如表1所示:

由于本文采用的是省级面板数据,因此将主要运用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回归,首先建立截距维的固定效应模型,然后进行冗余性检验(似然比检验).零检测设固定效应模型是冗余的,如果检验结果零检测设不成立,则拒绝冗余,摒弃混合模型.建立截距维的随机效应模型,并进行Hauan检验,确定是选择随机效应亦或是固定效应模型,其中零检测设是随机效应模型成立.

四、实证检验结果与分析

首先我们对全部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回归,为了便于对2004年以后所进行的财政支农政策进行评价,将2004-2009年得回归结果与2000-2009年的结果区分开来,两个回归均为固定效应(fixed effects)的估计结果,因为Hauan 检验拒绝了随机效应(random effects)模型.

由估计结果可以看出,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是正的,而且是统计显著的.地方财政支出中用于农业生产和事业的支出的比重与城乡收入差距负相关,但是统计上并不显著,财政支农并没有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水平.文教科学卫生事业支出的比重和社会保障支出的比重的回归系数都是正的,但是结果很不显著.金融发展程度指标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是显著为正的.农村金融发展程度指标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负效应,但统计结果不显著.农村金融效率能显著降低城乡收入差距水平.其它变量统计上都是显著的.诸如城乡人均固定资产差异、二元结构系数、城市化率、就业的所有制结构、、城镇土地使用税与土地增值税在地方财政决算收入中的比重以及现代化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回归结果都是显著的.城乡人均固定资产差异、城乡劳动生产率差异(二元结构系数的倒数)、非国有化(就业所有制结构转变)、土地使用税与土地增值税在财政收入中所占的比重显著扩大城乡收入差距.城市化率、现代化水平显著降低城乡收入差距.农产品指数与农业生产资料指数之比显著降低城乡收入差距,由于农业生产资料多为化肥、机械、农药等工业品,农产品指数与农业生产资料指数之比的倒数可理解为工农业剪刀差指数.剪刀差将扩大城乡收入差距.

由于四大直辖市在经济发展程度、城市化、开放水平等与其他省份上有区别,故为了排除统计上异常值的影响,我们对27个非直辖市省份进行了回归,除反应工农产品差异和土地税两个指标的结果不显著外,其他变量的系数符号及显著性均与包含直辖市的回归结果相似.

为了观察东、中、西部城乡收入差距上的区别,我们对三地区分别进行面板回归.由于东北地区截面类型只有三个数据,本文三大区域的划分方法采用2005年区域划分,将辽宁划入东部地区,将吉林、黑龙江划入中部地区.在东部和西部的回归中,地方财政支出水平的系数都是显著为负的,而财政支农比例的系数虽然为负,但统计上并不显著.中部地区的回归结果显示,地方财政支出水平的系数是显著为正,而地方财政支农比例的系数虽然为负,但不显著.

五、结论及含义

本文对我国2000-2009年的31个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我国的地方财政支出水平显著扩大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水平.财政支农对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效果也是不显著的.不考虑四个直辖市的数据,结果仍然显示,地方财政支出水平显著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水平,财政支农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不显著.同时,实证研究发现,我国金融发展也是在10%显著性水平下扩大城乡收入差距,而农村金融发展效率指标能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城乡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差异、城乡劳动生产率的差异(二元结构系数的倒数)、非国有化、工农业“剪刀差”以及反应征地收入的指标均显著扩了城乡收入差距.反映城市化和现代化的指标能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证发现,地方财政支出中的文教科学卫生事业支出和社会保障支出对于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并不显著.

在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背景下,中国地方政府为了追求地方经济增长,采取了一些列偏向城市经济增长的政策,将大量的资源投向城市.地方财政支出的增加,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在长期内不仅不利于经济发展,也不利于社会稳定.虽然近几年来,政府提出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号召,推出了一些列支农惠农的政策措施,如果不改变地方政府偏向城市发展的政绩激励机制,这些政策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效果是很难奏效的.因此,在现行体制下,改变以GDP为主的地方政府政绩考核标准,加入衡量城乡平衡、收入分配的指标,对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非常重要的.地方政府需要加大地方财政支出中用于农村农业和科教文卫事业发展的比例,使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落实到位.此外,提高农产品、给征地农民更多的补偿以及改革现行户籍制度,都是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