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秦的统一》中“统一”一词的理解

点赞:5983 浏览:1927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秦国从秦孝公开始,至秦王政结束,历时141年,完成统一.秦的统一不但包含地理区域上的联合,还包括权力上的集中.地理区域上的联合和权力上的集中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有效诠释了“统一”.

关 键 词 :统一;地理区域联合;皇帝;三公九卿;郡县制

公元前221年,秦国结束,秦朝开始.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争霸的局面,开启了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集权国家的先河.

所谓“统一”,既是“统”,又是“一”.“统”即联合,就是把各个部分联合起来,联而归“一”,即“统一”.传统观点认为,从历史史实角度而言,“统一”,就是在中国的地理范围内,由一个政权把这个国家的各个部分联合起来,并对各个部分实施有效的治理,但笔者认为秦的统一中的“统一”一词除了包含地理区域上的统一之外,还应包括权力上的统一.

一、地理区域上的统一

地理区域上的联合主要分为三步完成:一是秦王扫六合,完成地理区域上的初步统一;二是北击匈奴修建长城,完成对秦疆域的北方区域的统一;三是南服百越,将版图扩展至岭南地区直至南海.

(一)秦王扫六合

秦王政扫灭六国只是秦朝完成统一的最后一步,在此之前,共有六代君臣为此前赴后继.具体来说,秦灭六国始于秦孝公元年(公元前361年),成于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历时141年.秦的统一来之不易,先后经历了4个历史阶段:一是变法图强阶段,即秦孝公时期,通过两次商鞅变法,奠定了国富兵强的基础,一跃成为战国七雄中的强者之一;二是拓展军力阶段,即秦惠文王时期,制胜邻敌,收复失地,南并巴蜀,夺取汉中,使国力倍增,成为战国七雄中的首强;三是进军关东阶段,即秦昭王时期,通过利用矛盾,分化瓦解,纵横捭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等手段,在伊阙之战、济西之战、鄢郢之战、长平之战取得4次决定性胜利,造成六国弱、秦国强的局面;四是扫灭六国阶段,即秦王政时期,进一步广纳人才,“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以风扫残云之势而席卷天下,最终完成统一大业.①

对《秦的统一》中“统一”一词的理解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皇帝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本科论文、学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9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公元前221年秦国结束,秦朝开始,结束了春秋以来长达500余年的诸侯割据纷争的战乱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集权的统一国家,完成了地理区域上的初步统一,继而向北继续扩大自己的版图,北击匈奴、修建长城.

(二)北击匈奴,修建长城

匈奴是我国北方古老的游牧民族.战国时期,中原战乱频繁,匈奴骑兵不断南下,占地扰民.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命大将军蒙恬率30万秦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屯兵上郡,“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并从内地移民垦田戍边.为长久防范和抵御匈奴,秦始皇又下令修筑了西起临洮(现在的甘肃岷县)、东至辽东(现在大同江一带)的万里长城,长城是秦朝疆域的最北端.稳定了北方之后,秦始皇将目光转向了南方.

(三)南服百越

自春秋战国以来,南越一直对中原地区存在威胁,不时骚扰中原地区.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兵征服岭南越族地区,在那里设置了桂林、南海、象郡三个郡.为转运粮饷,秦始皇开凿了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对当时的政治和经济文化的交流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郭沫若先生评价灵渠时说:“北自长城,南来至,灵渠岸上.亲眼见,秦堤牢固,工程精当.等与长城南北相呼应,同为世界之奇观”,②灵渠在加强对南越的有效治理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除了上述的地理区域上的统一之外,秦始皇加强权力也是“统一”的重要表现.

二、权力上的集中

“权力上的集中”指的是专制主义集权的确立和完善.战国时期,商鞅已在部分地区实施县制,将地方权力逐步收回;秦朝建立后,通过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和郡县制,将专制主义集权最终确立并加以完善.

(一)皇帝制度

天下初定,秦王嬴政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自己先确定个名号,“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自感功高盖世的嬴政,认为“王”的称号不足以显示其权势和地位,于是下令群臣议名号,自认“德兼三皇,功过五帝”,决定:“去掉‘泰’字,加上‘皇’字,采用上古‘帝’位的名号,称为‘皇帝’.”③“皇帝”名号的确立,是秦完成统一大业的产物,显示了皇帝独尊的权势和地位.

如果说“皇帝”制度是核心,是根本,那三公九卿制度和郡县制就是核心的支撑,是权力统一的重要基础.

(二)三公九卿制度

三公是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丞相是最高行政长官,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同时负责管理文武百官.太尉是最高军事长官,但他平时没有军权,战时也要听从皇帝的命令,并且要有皇帝的虎符才能调动军队,军权实际上也是掌握在皇帝手中.御史大夫是负责监察百官的,皇帝的诏令一般由御史大夫转交给丞相去执行.三公下面是九卿:奉常,掌管宗庙礼仪;郎中令,负责传达皇帝命令,以及皇帝的警卫;卫尉,就是宫廷的警卫首领,负责皇帝住所的日常守卫;太仆,主要工作是负责侍从皇帝,掌管皇帝的车马;廷尉,掌管全国的司法事务,负责审理重案要案;佃客,负责国家的外交事务,同时负责内部少数民族的事务;宗正则是专门管理皇室事务的官员;治粟内史,管理财政,并负责全国的税收工作;少府是皇帝个人的财政官员,管理归皇帝私有的山泽湖泊和宫廷手工业.④

三公九卿制度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以皇权为中心构建行政机制.“三公九卿”分工紧密,提高了办事效率,但都要围绕皇权这一中心来设置和运转.三公之间互相牵制,任何人都无法独揽大权,最终军政大权全部由皇帝一人操纵,保证专制皇权不致旁落.

(三)郡县制

在地方,完成权力统一的重要措施是实行郡县制.这是地方政治体制的历史性变化,代替了原来的分封制.设置郡县,由皇帝亲自任命官吏进行治理,罢免权操纵在皇帝手里.这样就能使天下长期稳定,政权永远掌握在皇帝的手里.秦始皇在全国设立了三十六个郡,郡下设县.郡的长官是郡守,县的长官有两个名称,一是县令(万户以上),一是县长(万户以下).县以下依次是乡、亭、里、什、伍,是一种准军事化的管理体制,基层百姓五家为一个单位,由伍长负责.什则由十家组成,由什长负责.⑤

郡县制的特点是选官不问身份,实行俸禄制度,官位概不世袭,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调遣,官僚政治正式取代血缘政治,是秦朝成为专制集权的封建国家的重要标志,是“皇帝”制度的重要补充,最终从到地方完成权力的统一.

秦王扫六合,完成地理上的统一是权力集中的基础,是前提条件,反过来,权力集中也保证了地理版图上的稳固不分裂,是地理版图完整的必要条件.

注 释:

①霍印章.秦统一中国的战略谋划.中国军事科学,2006(5):63-67.

②出自郭沫若《满江红》碑刻.

③出自《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④出自《汉书》卷19上《百官公卿表》.

⑤出自《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作者单位 北京市第二中学亦庄学校)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