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扩招,实现就业的诺亚方舟?

点赞:3341 浏览:845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在经济寒冬的影响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连年告急.为了缓解就业压力,研究生扩招政策便应运而生,虽然扩招政策对就业压力有一定的缓和作用,但其一系列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教育投资不够,师资力量相对单薄,各类设施跟不上扩招步伐,影响毕业生整体素质等.因此,研究生扩招并不是实现就业的一条捷径.

【关 键 词 】就业压力,研究生扩招,实现就业

据《人民日报》12月2日报道,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和高校毕业生就业产生的不利影响,教育部与有关部门日前出台了四项措施,以积极应对09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这四项措施主要有:① 鼓励毕业生到边远地区、基层就业,达到一定年限国家代还学费和助学贷款,② 部队提前预征士兵,这些士兵退役后升本科、研究生时适当加分,③ 扩大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岗计划,招3万名毕业生到西部任教,④ 0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将比上年增长5%左右,同时增加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计划5万个.

以上可以看出,前三项措施是过去政策的延续,而第四项则是往年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时所不曾提及的,该项措施虽被解释为:在应届高校毕业生面临巨大就业压力的背景下,教育部用以特别针对应届毕业生以缓解就业压力之需的政策.但是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的高校扩招是造成今天大学生就业难最直接的原因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备受诟病的大学扩招政策,不但没有进行反思和总结,反倒沿袭到了硕士研究生扩招政策上来了.虽然这被解释为是在应届毕业生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时,教育部用以部分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一时之策,但就业问题是不是因此就能真正得到缓解呢以扩招来应对就业压力,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当时社会的就业压力,但事实上,这只不过是延缓了毕业生失业的时间而已.

进入2000年以来,我国的研究生招生一直都在扩招.2000年我国研究生招生人数是12848人,从2000年开始的研究生扩招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一个高峰期,研究生规模以每年26.9%的速度递增.2004年全国共有硕士毕业生11.5万人,2005年硕士毕业生19.5万余人,增幅达76.47%,到2007年全国高校研究生毕业人数达到33万人,与上年相比增幅达到22.22%.硕士研究生毕业数量连年创出新高,但与此同时社会对研究生需求却没有明显增长,由此可以看出,研究生的就业形势亦不乐观.

其实教育的本质是教会人掌握适应生活的基本能力和素质,而不在于学历和文凭本身.因此无论社会发展到何种阶段,教育部门都始终必须把培养人放在第一位,那么学校培养人,就必须具备一定的软件和硬件方面的条件.从目前情形来看,在研究生扩招的同时,相应的教学设备、师资力量等教学资源并没有成比例地增长,致使学生从教学资源中获得的边际效益逐步递减,从而影响整个研究生的水平,最终可能导致研究生培养的“粗制滥造”及研究生教育的严重泡沫化,在三至四年或更长的时间里,不可避免地将以牺牲教育质量换取数量.

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在决策是否扩招时,应分析两方面的因素:一是按照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规律,分析教育机构是否有条件,包括师资、校舍等条件,给所有学生以高质量的教育,如果规模的扩大以牺牲培养质量为代价,这既是对受教育者的不负责任,也是对教育长远发展的伤害.二是按照经济发展形势和产业发展趋势,预测社会的有效人才需求,并基于这样的需求,确定教育发展的结构和规模,由此来敲定哪些层次的高等教育可以扩招,扩招多少,以及哪些学校不应扩招,只能维持原有规模.具体到每个学校,则在政府的宏观政策指导下,学校可根据政策导向、自身定位等,自主进行办学规模的调整.

生扩招,实现就业的诺亚方舟?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高等教育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专科论文、硕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8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但现实情况并非如此,在制定宏观教育发展政策时,决策程序不够完善,仍是由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制定计划,各高校只是负责执行,也就是说,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没有落实,各高校如何调整招生规模,不是根据自己的办学条件、人才培养定位、社会对学校所培养人才的评价来自主确定招生规模的.


同时从生源情况来看,扩招,顾名思义,就是扩大招生规模.那么如何才能扩大招生规模呢途径之一就是降低录取分数线.从08和09年的入学考试初试合格线可以看出,与08年相比,09年的录取线普遍下降,最大降幅达25分,以管理学为例,2008年A区总分为330,而2009年则降为315.虽然我们似乎都知道考分并不能代表考生的综合能力,但在我国目前的招考模式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考分就是考分综合素质的“代言”,它甚至决定了考生未来人生的走向.公务员逢进必考,高校招聘考试当先,一切稳定、高薪、令研究生心仪的工作都是以考分为前提的.所以降低分数线以达到扩招的目的,研究生的整体素质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影响,那么,从长远来看,这势必给日后研究生毕业后找工作抹上艰难的一笔.当然,与那些试图通过考研缓解就业压力的毕业生有所不同,部分学生的确希望通过扩招能够得到继续深造学习的机会,从而提升综合素质.

下面根据工作分层模式理论来分析高校扩招对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工作分层理论主要是依据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该理论认为整个劳动力市场可以分为性质不同的两个部分:主劳动力市场和次劳动力市场.在主劳动力市场上,工作稳定、收入高、工作条件和福利待遇好、个人升迁发展的前景乐观,而与此不同的是,在次劳动力市场,则工资低、工作条件差且工作不稳定.由于劳动力市场的分割,便造成了劳动者在主、次劳动力市场之间的流动障碍.因为:一方面,尽管在次劳动力市场的劳动者对工作满意度低、归属感弱、工作变化次数多,但他们根本无法直接进入主劳动力市场.以公为例,从被称为“国考”、“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公可以看出,各考生对于一份稳定、待遇好的工作的追求,但事实情况是并不是每个志愿当公务员者都有此机会,在报考条件中可以找到很多相关的限制条件,其中最基本的学历要求,一般都会要求在大专、本科以上,而处在次劳动力市场的诸如民工之类的劳动者根本不可能进入主劳动力市场.另一方面,相比于次劳动力市场的劳动者进入主劳动力市场的难度而言,尽管在主劳动力市场的失业者可以较容易地在次劳动力市场就业,但由于两个劳动力市场所得利益的差别,同时由于一旦在次劳动力市场就业便难以再返回主劳动力市场,于是主劳动力市场的失业者宁愿失业也不愿意在次劳动力市场就业.从现实情况来看,研究生就应该属于主劳动力市场的就业者.

同时依据成本――收益理论,成本主要是指为了获得某种收益而必须为之付出的代价.从纯经济学角度看,收益大于成本的预期是人们行为的基本出发点,人们之所以要投入一定的物质或钱财,是因为希望通过这样的投入能够得到更多的物质利益.现如今全国范围内的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逐步取消了公费一说,那么两三年学习下来,共花费的学杂费至少需要5万元,虽然在一些发达省市的高校中,仍有全公费制的存在,但在这期间还有不可忽略的隐性成本即所花去的时间成本,还有这其中所包含的机会成本.面对如此之多的付出,在就业市场上,手持研究生文凭的就业者理所当然地期望进入主劳动力市场,获得收入高、工作稳定、待遇好的“金饭碗”了.因此根据工作分层理论和成本收益理论,研究生扩招的结果将可能导致毕业生不愿到次劳动力市场就业,从而导致毕业生失业人数的增加.

因此,高校研究生扩招政策的出台必须慎之又慎,考虑长远.若是3年后社会还是不能提供足够的岗位,此次扩招将反倒加剧了就业竞争压力,考研扩招缓解就业压力仍是“杯水车薪”.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年鉴2008[Z]. 北京: 统计出版社, 2008.

[2]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精论集135位学者论高等教育大众化与高校扩招[M]. 北京: 编绎出版社, 2004.

[3]郭孝文等. “扩招,你还能走多远”[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1(6).

[4]政策解读关注促进就业政策[N]. 人民日报, 2008-12-2.

[5]舒圣祥. 硕士扩招,拉内需还是促就业 [N/OL]. 南方报网, 2009-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