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开片方言综述

点赞:4748 浏览:1887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从方言片界定、语言本体等方面梳理研究成绩,指出以往研究的不足,并提出个人的看法,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 键 词 :郑开片 语言本体 综述

中原官话郑开片分布在河南、河北两省的部分地区,该片区方言研究在方言学界占有重要地位.

一、郑开片界定

根据贺巍(2005)对汉语方言分区的最新界定,郑开片属中原官话区.郑开片包括24个县市,分别是:郑州市、开封市、开封县、濮阳市、濮阳县、滑县、长垣县、封丘县、原阳县、兰考县、民权县、杞县、通许县、中牟县、尉氏县、荥阳市、新密市、新郑市、鄢陵县、南乐县、内黄县、清丰县;河北省:魏县县城以东、大名县.笔者以“郑州、开封、濮阳、滑县、长垣、封丘、原阳、兰考、民权、杞县、通许、中牟、尉氏、荥阳、新密、新郑、鄢陵、南乐、内黄、清丰、魏县、大名、方言”为关 键 词 ,以中国知网、超星、读秀等多款检索引擎为检索工具,共检索到71篇研究成果.其中,语音27篇,语法25篇,词汇16篇,综述3篇.

二、郑开片方言研究成绩

(一)语音研究

1.共时研究

(1)音系整理

多数文献从共时角度描述方言点音系.周庆生(1987)给出郑州方言音系.翟富生(2000)列出濮阳方言音系.郭珊(2010)从郑州话的声韵调、连续变调两方面说明郑州话的特点.李学军(2012a)描写了内黄话的音系、语音特点,并整理了同音字表.李学军(2012b)还阐述了内黄话的内部差异,分析了其声韵调系统、共时音值、历时音韵的特点,并对两字组连续变调、形容词重叠变调、儿化韵、D 变韵、词合音等进行全面考察.吕军伟(2013)总结了中牟话的声韵调、语流音变现象.张振华(2012)在对当地人调查的基础上进行语音分析,初步总结清丰话音系.王永刚(2012)梳理了清丰话音系.

(2)部分特征研究

一些文献研究方言点语音的部分特征.吴继章《魏县话双字组连读变调》给出魏县城关及周围的变调情况.王森(1998)提出荥阳话的K化变韵、U化变韵.范凤菁(2011b)提出濮阳话中的尖团音,并对尖音作了探源.张婉琳(2013)通过实验研究确定了民权话的调值.张云云、李景红(2013)采用石锋的声调格局理论,利用Praat软件,得出新乡话声调的声学数据和五度值.

(3)语音比较研究

涉及共时比较研究的硕士论文主要有潘晓旭《兰考方言语音研究》、董红艳《魏县方言(中片话)语音调查研究》、刘丹丹《尉氏方言语音研究》、周昕《河南开封方言语音研究》、朱晶松《徐州及洪洞、洛阳、郑州、金乡方言的比较研究》.

朱传玲(1989)将开封话与普通话对比研究.尹大仓(1993)给出大名方言音系,通过与北京话对比,归纳出大名话的语音特点.张伟丽(2007)把通许话中单韵母ê[]与广韵、中原音韵、明清音系及普通话韵进行对比,得出“古今文白异读相反”.刘荣琴(2008a)比较滑县话与普通话,得出滑县话的语音特点.王育信(2013)从声韵方面分析行政区划分沿革和地理环境对台前话的影响.

2.历时研究

语音方面,历时研究成果较少.李书敏《大名方言尖团音今读调查研究》(2008)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通过与周边方言及内部差异的比较,总结出大名话尖团音历时音变的特点.范凤菁(2011a)通过与普通话对比,提出濮阳话中存在“文白异读”“异源层次”.夏丽萍(2012)提出,河南境内子变韵存在“[au]―[ou]―[u]―[]”的演变序列.张慧丽(2012)通过语音实验研究了Z变韵从长音型向融合型转化的过程.

(二)语法研究

涉及语法研究的硕士论文有李敏《开封方言估测类语气副词研究》、鲁冰《中牟方言介词研究》、林娅利《清丰方言与体貌相关的几个助词研究》、耿三琳《郑州方言中的几类主要助词》、张恒《开封话的“给”与“给“字句》、李晨《民权方言揣测类语气副词研究》.

郑开片方言综述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方言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自考论文、高校大学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7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1.句法研究

部分文章侧重描写特定句式、句法结构.鲁冰(2010)描写了中牟方言中的平比句、差比句.如,“比较前项+跟+比较后项+一般+比较结果(AP/VP)”(肯定性平比句),“比较前项+跟+比较后项+不一般+比较结果(AP/VP)”(否定性平比句).吴继章《魏县方言结构二题》描写了魏县话两种特殊句法结构,即:“在+处所词语”“VP/AP+地/个/地个/的个+龟孙等+了”.

2.词法研究

(1)助词

翟富生(1999)描写了助词“咧”的语能.吴继章《河北魏县方言与“着”有关的两个问题》提出 “淋着”“打着”等中“着”的两读问题,并分析“着”“子”的同音相混.曹利华(2007)提出,助词“家”是表将来的时态助词.王素改(2012)总结了助词“都”在句中的语法分布、作用.汪国胜、王自万(2013)提出,助词“得”和“得能”表示可能意义时的用法不同,除“得”的否定用法较为自由外,“得”的肯定用法、“得能”只出现在特定的结构中.

(2)副词

张尘(2010)认为程度副词“可”有别于语气副词“可”,程度副词“可”与普通话“很、非常”近似,但“可”能修饰性质方位词、某些动词性短语甚至体词性词语.蔡森的《开封话中的副词“都”》描写了“都”作为范围、时间、语气副词的语能及意义.兰青《郑州市区方言中的“很”类程度副词》主要讨论了郑州市区话表示“很”的程度副词.刘歌、刘顺《郑州方言中虚词的语法特点》列举了“逗”“白”等虚词的语法特点.李晨(2011)从语法、语义和语用三方面分析了副词“高低”.

(3)其他词类

除助词、副词之外,词法研究还涉及人称代词、介词,但数量较少.范凤菁(2010)描写了濮阳话第一、第二、第三人称代词.宋士侠《台前方言人称代词系统初探》总结了台前话人称代词系统.李双剑(2012)列举了开封话介词“压[ia]”表“起点”“经过”及“经由”的语法分布、意义. 3.比较研究

部分文献注重方言点之间、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现代方言与近代汉语之间的比较研究.吴继章(2007b)通过魏县方言“着”与其他省市方言、普通话、近代汉语文献等比较,从不同方面强调了比较研究的意义.吴继章《河北魏县方言的“了”――与汉语普通话及其他相关方言、近代汉语等的比较研究》把助词“了”与其他省市方言、现代汉语普通话、近代汉语作比较,揭示“了”在汉语中的复杂性.范凤菁(2010)将濮阳方言词“了”与普通话中“的”“地”“得”比较.姚云(2012)通过与普通话的比较,提出中牟话助词“可”的特殊用法.

(三)词汇研究

与语音、语法相比,词汇研究相对薄弱.词汇研究呈现以下特征.

1.词系研究

词系研究主要涉及某方言点的词汇系统的形成、发展演变、现状及特点.硕士论文有王艳《开封方言词汇调查与研究》、禹剑《荥阳方言词汇研究》.刘冬冰(1997)分析了开封方言词汇.彭琰(2009)阐释了郑州方言词汇在音节、构词形式以及造词等方面的特点.

2.词类研究

词类研究是方言点某词类(合音词、子尾词等)的特定研究.吴继章《魏县方言“子”尾词》分析了“子”尾词在语义特征、语体色彩、内部结构等方面的特点.刘荣琴(2008b)论述了滑县话合音词的分类及成因.


3.比较研究

少数文献涉及某方言点的词汇与普通话、近代汉语俗语词之间的比较.朱传玲(1991)从单、双音节词两个角度与普通话对比.吴会灵(2011)从表现形式、意义指称对象、语能、特殊语用功能等方面将中牟话人称代词与普通话比较.郭东阳(2012)比较了中牟方言词与近代汉语相关语料.

4.词语罗列、考释

部分文献罗列、考释方言点方言词与古语词.王学森(1999)依照词义列出了15类兰考话与普通话有不同说法的词语.时学伟(2008)考查了“”“纫”等方言词的本字.赵倩(2012)总结了郑州话单音节词、形象化词、反映风俗习惯的词.张美玲(2013)考释了新乡话中的一些古语词.

5.其他研究

某方言点方言词的历时演变及词类活用也有一些.吴继章(2008)历时研究了魏县话中由“V+着”结构词,并说明其特点与成因.时学伟(2009)总结了开封话的词类活用,如: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用为动词,数词用为动词等.李逢丹(2010)记录了开封话词义系统中保留的《广韵》《说文解字》等古籍中某些词义现象.

白建华、董红艳(2010)梳理了魏县话的语音、词汇研究,指出语法研究成果颇丰.刘冬冰《关于开封方言研究的视野》综述了开封话本体研究成果,并提出拓展开封方言研究视野的方法.王自万(2013)按时间顺序梳理了开封方言研究成果,并提出研究的新视角.

三、郑开片方言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一)郑开片方言研究的不足之处

郑开片方言研究成果较为丰硕.一些研究者开始尝试多角度寻找方言点之间、方言点内部的差别,这对后续研究有很好的指引作用.郑开片方言研究的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

1.研究的不平衡性

郑开片方言研究的不平衡性主要表现在结构性失衡和地域性失衡.

(1)结构性失衡

“结构性失衡”主要指与语音、语法相比,词汇研究较薄弱.以该片区词汇为研究对象的硕博论文过少;词系研究成果过少,只有开封、荥阳等方言点的词系稍有提及,大部分方言点词系有待于进一步挖掘;词类研究过于单一,只涉及合音词、子尾词;对方言点词汇的罗列与考释只作部分梳理,没有全面描述.

(2)地域性失衡

“地域性失衡”是指该片方言研究具有地域偏向性.郑开片包括24个县市,分布范围很广.现有文献大都集中在开封、郑州等方言点,长垣、杞县、新密等地区方言研究几乎无人涉及.这就形成了郑开片研究“地域性失衡”的现状,这种研究格局很可能导致理论体系上的漏洞,不利于方言学的健康发展.

2.田野调查过于简单

研究者大多让一、两个发音人按照《方言调查字表》发音并记音,最终得出自己的结论或者本方言点的音系.这种调查方法过于简单,形式化,势必会产生较大“误差”,从而影响研究结论的可信度.

3.受行政区划分影响

郑开片集中分布于河南、河北两省内,这致使该片区研究受到行政区划分影响.首先,大多数文献都局限在片区内,很少有与片区之外的比较研究.其次,片区内的方言研究也多是单个方言点的研究,很少有方言点之间的比较研究.最后,缺乏片区的整体、全面研究.

4.交叉学科研究少

大多数研究是对语言本体(语音、语法、词汇)的描述和比较分析,社会语言学、文化语言学、实验语言学等交叉学科领域的文献不多.

(二)郑开片方言研究展望

郑开片研究中,词汇研究比较粗略,语音、语法研究相对细致.语音研究多是静态描述,词汇研究较少.方言研究者应主动挖掘研究的“空白点”,不能只局限于“热点”;研究过程中,田野调查应更加深入细致,不可过于简单、形式化;应加大方言点之间、片区之间的对比研究,增加研究结论的可信度.

语的继承关系[J].信阳

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4):94~95.

[17]李学军.河南内黄方言音系[J].方言,2012,(1):67~78.

[18]李学军.内黄方言的语音特点[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

(3):94~98.

[19]李书敏.大名方言尖团音今读调查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硕

士学位论文,2008.

[21]林娅利.清丰方言与体貌相关的几个助词研究[D].河南大学硕

士学位论文,2011.

[22]刘丹丹.尉氏方言语音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

文,2012.

[23]刘冬冰.开封方言记略[J].方言,1997,(4):271~285.

[24]刘歌,刘顺.郑州方言中虚词的语法特点[J].现代语文(语言

研究版),2011,(6):82~84.

[25]刘荣琴.滑县方言语音初探[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a,(3):122~125.

[26]鲁冰.中牟方言介词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0.

[27]潘晓旭.兰考方言语音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

文,2007.

[28]王森.郑州荥阳(广武)方言的变韵[J].中国语文,1998,

(4):275~283.

[29]周庆生.郑州方言的声韵调[J].方言,1987,(3):190~199.

(吴卫娟 北京 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 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