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特·弗罗斯特《摘苹果之后》中的“美国梦”的幻灭过程

点赞:7315 浏览:2040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美国著名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堪称是20世纪90年代最受欢迎的诗人之一,他的一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四次荣获普利策奖;被称为美国非的桂冠诗人;并在1961年肯尼迪总统就职典礼上被邀请朗诵其诗歌.弗罗斯特是一个生活在现代的传统诗人.其诗的形式和韵律都是严格按照传统的规则进行创作的,因而被称为“交替性诗人”.他又被认为与艾略特同为美国现代诗歌的两大中心.弗罗斯特大部分的诗描写田园生活,他不追求外在的美.他的诗往往以描写新英格兰的自然景色或风俗人情开始,渐渐进入哲理的境界.他的诗朴实无华,然而细致含蓄,耐人寻味,包括这首《摘苹果之后》,也是一首典型的田园诗歌,写的就是一个果农果园辛苦收获他丰收的苹果.这首诗看似像一首简单的叙事诗,可其中蕴涵着深刻的哲理和寓意.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每个人观赏的角度不同,其对其诗的理解也不尽相同.本文就是从这首诗中体现的“美国梦”的幻灭过程来分析的.“美国梦”这是一个在美国文学上讨论的永恒的话题.

在《摘苹果之后》中,一个很普通的果农,他都有自己的“美国梦”:自己的苹果能获得丰收并且能够及时的收获而赚取利润.这个梦想固然很美好,但实现梦想的道路是艰难而曲折的.就像诗中所说的那样,在苹果丰收之后就会出现一个更大的难题,那就是如何使在最短的时间内使每个苹果完好无损的从果树上摘下来储藏好.经过一天辛勤的工作,果农感到身心疲惫,昏昏欲睡,四肢无力.在追求“美国梦”的道路上,这个果农碰到了自己很难克服的困难,这时他想要逃避,想要放弃.因此最后,他的梦想破灭了.以下就从诗歌的形式、意象和内容三方面来分析“美国梦”幻灭的过程.

一、诗歌形式

弗罗斯特的许多诗歌的押韵都很规范,如《修墙》、《未选择的路》等.但是通观这首诗,无论是押韵还是诗行的长度都是没有一定规律的,我们可以说这是诗人精心安排的.第一行“长梯穿过树顶,竖起两个尖端①”,这行诗是全诗最长的一行了,有十二个音节.诗人一开头就用了最长的诗行,把果农当时那种筋疲力尽的状态一下子就很好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了.这就为后来“美国梦”的破灭埋下了伏笔.最短的一行是的第三十二行,只有两个音节,表现了果农焦躁和急切和心情.这种长短行交杂和没有规律的押韵恰如其分地表达了果农在面对一大片丰收的果园却无法把每个苹果都收获的复杂和起伏不定的心情.他的内心充满矛盾,一方面看到自己的果园丰收,非常欣喜;而另一方面又是由于要摘的苹果太多,自己辛辛苦苦干了一天的活,却无法全部收获的那种力不从心的无奈和不甘.这首诗把形式和内容很好地结合起来,让读者能够一目了然很好地理解诗歌的含义.

二、诗歌意象

除了诗歌形式外,诗中的意象也别有深意.其中最中心的一个意象在题目中就体现出来了,那就是“苹果”.“苹果”这个意象经常出现在弗罗斯特的诗中.为什么诗人选择的是摘苹果而不是其它的水果呢?其一是因为这样在题目中押了头韵,读起来琅琅上口.其二,“苹果”是伊甸园中的禁果,是“智慧之果”.就是因为这个“智慧之果”,亚当和夏娃获得了智慧,从此人类就有了智慧和知识,成了世间的主人.但是也是因为亚当和夏娃偷吃禁果被逐出伊甸园,人类也从此过上了辛苦劳作的生活.从这个层面上说“苹果”又是走向堕落的诱惑.这首诗中的果农同样也是抵制不了这样的诱惑,要收获最多的苹果,所以才会使自己和亚当夏娃一样要辛苦工作.经过长时间的工作,他感觉疲惫不堪.其三,“苹果”是一个外表看上去非常诱人但同时又是非常的脆弱,很容易打烂的,正如“美国梦”那样.脆弱的“苹果”暗示了“美国梦”只是一个肥皂泡,虽然美丽但是很容易破灭的,到时候只是一场空欢喜.在第一行诗中出现了另一个意象――“一个穿过树顶,竖起两个尖端的,刺向沉静的天穹的长梯”.这个“长梯”的终点就是“天穹”,可以说就是“美国梦”;或者也可以理解为幻想中的“美国梦”;更有甚者这个“天穹”也许根本不是什么“美国梦”,它对于这个果农来说可以说是地狱,是一个梦魇.因为这个梯子的特点是“长”、“尖”,这无疑说明在通向“美国梦”的道路上困难重重,布满荆棘.在第十行中出现了“冰”这个意象.透过这层冰,果农看到的只是“一个草枯霜重的世界”.这就是果农的一种顿悟,一个启示.透过冰反映的世界就是当时的社会本质,人人都想去追求自己的“美国梦”,都想要功成名就,为此不择手段,用尽一切办法,到头来还是弄得自己遍体鳞伤,留给自己的只是“一个草枯霜重的世界”.在第四十行“土拨鼠”出现了.这是在新英格兰农村中很常见的一种动物.“土拨鼠”在这里担当了一个先知的角色.它把人类的睡眠和动物的冬眠相比较.动物的冬眠是因为冬天太冷了,只有靠冬眠来逃避长长的寒冬,而诗中说的果农的睡眠不就正如动物冬眠那样,也是一种逃避,一种承受不了失败后果的逃避.

三、诗歌内容

整首诗歌就像一个果农的内心独白,在他的独白中我们可以感受他内心的变化和矛盾.整首诗可以分成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行至第六行,简要介绍了果农摘苹果的情况.接着第二部分(第七行至第十七行)就阐述了果农在这最关键的时候的内心感受.在第三部分(第十八行至二十九行)就在梦里看到了他的,看到了在幻灭中苦苦挣扎的果农.尽管身体已是疲惫不堪了,但是成功的并没有消失.在第四部分(第三十行至三十六行),果农又回到了现实中去工作,在追求“美国梦”的道路上是崎岖不平的,稍有差池就会前功尽弃,就如同一个又大又红的苹果掉在地上变得一文不值一样.在最后一部分虽然只有六行,但是“睡眠”一词出现了四次.这就是果农最后的解决办法.

从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出,弗罗斯特是一个善于发现生活的诗人.能够感觉到在一首看似简单的诗中是有多种结构,多种经验交织在一起的,在平实描写之后出现的是无穷无尽难以言明的意蕴.《摘苹果之后》就充分体现了这点,通过描写果农的劳作来反映现实的世界.是一首充满智慧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