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中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融合模式的与路径

点赞:7627 浏览:2439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在梳理和总结国内外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模式的基础上,从整个现代社会发展全局上分析认为,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共同承担了高等教育的目标,提出高等教育中的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融合不是“合二为一”的问题,而是一种“相互借鉴”“共同发展”的模式,并对两种教育融合的路径作了分析.

关 键 词 :职业教育;普通教育;融合模式;创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3-0209-02

一、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融合模式创新与路径分析的意义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在带来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同时,引起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整个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产业结构调整引发一系列的问题,如专业设置依据不同,普通专科教育专业设置原则上仍以学科为依据,而高等职业教育则依某类或某种职业岗位为依据;人才规格不同,即高职教育是一种接近“专才”的教育方式,而普通教育是一种接近“通才”的教育方式;培养模式不同,普通教育注重基础理论知识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而职业教育以“必需,够用”为度设置培养模式.以上人才培养模式和当前我们不仅需要高等教育培养出高水平的研究、开发、设计和决策人才,而且需要培养大量既有一定理论基础,又有较强动手能力的实用型人才相矛盾.因此,只有改造现有的教育体系,创新教育制度,才能促进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保障技术进步的连续性,减轻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给经济体系和整个社会所带来的阵痛.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融合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可以实现在校学生和从业人员知识结构的融合和贯通,也是解决大学生失业问题和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因此,研究中国高等教育中的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融合模式的创新及对其路径进行分析,不仅对当前我国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有着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而且对指导工业化中期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学习价值.

二、国外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融合模式

1.德国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融合模式

德国普通教育体系与职业教育体系及相互衔接的立交桥德国的教育体系非常完备.第一阶段为小学教育4年,中等教育的学校类型主要有主体中学、实科中学、完全中学三种.主体中学是初等小学课程的继续,教授一些科学知识的基础教育和职业知识的预备教育.实科中学主要学习一些实用学科,以便直接参加工作,也可升人中等专科学校继续学习.完全中学是传统的文科中学,入学时要经严格选拔,还要交纳高额学费,毕业生一般升入大学.

德国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是两个并行的教育体系.职业教育享有重要地位,是学生升学就业的主要渠道,70%的年轻人选择进入职业教育培训体系.这些年轻人中80%是传统的“双元制”形式半工半读的学徒工人,其余20%接受全日制以学校教育为依托的培训.学徒年龄大约16-25岁,期限通常为3到3.5年.职业教育同样可以培养硕士、博士等.

德国各类教育形式之间随时分流是一个显著特点.在基础教育结束的每一个阶段,学生可以从普通学校转入职业学校.接受双元制职业培训的学生,也可以在经过一定时间的文化课补习后进入高等院校,近几年,许多已获大学资格的普通学校毕业生也从头接受双元制职业培训,力求进大学之前获得一定的职业经历和经验.

2.美国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融合模式

美国中学后的高等职业教育则以预备教育的形式的形式出现,这就是社区学院,其衔接主要通过衔接协议(包括州范围的衔接协议和大学与社区学院之间的衔接协议)和“技术准备”计划来实现.社区学院一般为两年制高等教育机构,为所在地社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怎么写作,主要任务是转学性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继续教育.社区学院是连接美国中等和高等教育的桥梁,社区学院学生毕业后、既可就业,又可升入对口大学继续深造成为职教和普教并重双重目的的教育模式.这样,有利于消除职业教育不正规,低人一等的传统观念,有利于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相互完善,有利于调节学生毕业后就业和继续深造的选择,更使职教适应于社会需要.


3.新加坡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融合模式

精英教育和职业教育与新加坡政府确立和推行“教育必须配合经济发展”的教育方针相配合,成为拉动新加坡经济发展的两驾马车.新加坡中学后教育分大学预科和工艺学院及工艺教育学院,大学预科是为升入大学作准备,工艺学院和工艺教育学院学制两年,为高等职业教育的第一层次;第二层次为理工学院与技术学院,学制三年,直接从高中招生或选拔工艺教育学院的优秀毕业生,为专科层次;第三层次是本科大学教育,学制四年.在新加坡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内,可以由第一层次上升到第二层次,再提升到第三层次,即工艺教育学院的优秀者可申请转理工学院,而理工学院的优秀毕业生,也可往高层上升,凭学业和课程等成绩转入相应专业的第二或第三年级就读学位课程或者文凭课程.这种上下衔接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为职业教育学生创造了一条深造的道路.

三、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融合模式的创新及路径分析

1.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融合模式的创新

职业教育体系应具有多层次、包容性和开放性.现行高等职业教育仅定位于中专和大专,层次比较单一,和信息化时代及知识经济的发展趋势相排斥.另外,我国的职业教育虽然被划分为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两个层次,但在课程体系方面没有体现出基本技能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的掌握两个层次.众所周知,高中—大专—本科—硕士—博士是普通高等教育的发展层次,但在职业教育体系中,职高(技校、中专)—高等职业(大专)构成了职业教育发展的整个流程.当今世界,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产业发展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化,高素质的“蓝领”人才需求理应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契机.职业教育也应该构建其完整的教育体系,即职业教育体系也应该具备高中—大专—本科—硕士—博士这样一个体系,如清华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开办的“第二学位”试点则是对开放性、多层次、包容性职业教育体系的最好实践,其目标就是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2.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融合的路径分析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成为当前高等教育的主要问题之一被提上日程,其根源在于:普通教育侧重关注理想层面的人的发展的全方面性,职业教育侧重于关注人的现实层面的发展的全过程性.因此可以说普通教育追求的是一种理想,职业教育追求的是一种个性.因此,对于高等教育中的普通教育来说,从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角度出发,对于高等教育中的普通教育者来说,学校大门到企业大门,需要补缺国内高等教育所缺乏的职业能力教育这部分课程.同样对于高等教育中的职业教育来说,功利性又制约了他们的进一步发展,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继续学习应该成为后职业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其选择的途径可以是,高等教育中普通教育的学生可以到职业院校或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企业参加顶岗实习并获取相应的职业能力资格证书,高等教育中职业教育的学生可直接推荐进入当地高校学习并获取相应的书或学位证书(详见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