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文化视野下大学生轻生现象

点赞:4315 浏览:1333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孝文化一直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经典文化之一,其包含的内容博大精深,值得每代人为之探索与深思,孝文化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孝顺与赡养,同样,包含子女对自己生命的珍惜.然而,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各个层面的变化发展,在经济方面取得卓越成就的同时,大学生轻生现象频频发生,这与我国传统孝文化是背道而驰的.同样,轻生现象也是当代青少年心理的高发问题之一.轻生,既是对父母的不孝,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其后果百害而无一利.如何疏导大学生心理,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是高等教育必须面对的课题之一.

【关 键 词 】孝文化;大学生轻生;原因;建议

一、大学生轻生

轻生、是近几年来在报章、杂志、网络及影视剧集里频频出现的字眼,这一现象说明普通大众基本都受到了心理危机的波及,社会压力日益增大.随着越来越多关于大学生的相关报道,大学生轻生现象无可避免地成了时下社会热点话题,大学生是继农民工、影视明星、炒股破产者等之后新出现的又一高危人群[1].大学生轻生现象中渗透出的“孝”文化教育的疏忽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既是一种始基性的核心文化观念,更是一种实践道德[2].中国人对于家庭及孩子的重视,是世界上任何其它国家中所少有的,没有哪一个国家和民族对于家庭的观念达到如此强烈的程度,这就为传统“孝”文化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天然的土壤.随着时代的发展,“二十四孝”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自古以来,中国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观念根深蒂固.然而,当过多的压力施加于独生子女身上时,“轻生”成为一些大学生的选择.由于年龄尚小,大学生还没形成完善的、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此时,及时有效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以传统“孝”文化教育大学生,唤起他们对生命的重视和珍视,将宝贵的生命投入到珍贵的生活实践中去,对于大学生群体来讲,是较为理性的选择.

二、大学生轻生的原因

大学生轻生现象背后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比较容易被发现的在于以下几点:

第一,缺乏足够的心理抗压能力.由于我国社会的大环境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各层面或多或少的发生一些变化,从前读大学就能成为“天之骄子”的观念逐渐被替代.读上大学并不能一夜之间变为金凤凰,这导致很多大学生从内心产生极强的挫败感.大学,是一个人从学生转向“社会人”的过渡阶段,在这一个人转型时期内,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尚未完善,还存在很多问题没有解决.与此同时,大学生过早的接触到来自社会的压力,却缺乏足够心理承受能力.面对这样的问题,小部分大学生选择轻生来逃避压力,导致悲剧的发生.

第二,感情受挫,痛不欲生.大学阶段,是大学生恋爱的高峰时节,大学生刚刚走过高中的紧张与压力,到了大学阶段,恋爱现象的发生变得极为普遍了,可是由于大学生自身的不成熟,导致一些恋爱的结果是失败的.而这些失败的结果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并不会产生巨大影响,他们会逐渐淡忘,慢慢走出失恋的痛苦.然而,一些想法偏激的大学生过于执着于失败的结果,以结束生命、远离人世来为失恋写单,最终导致无法挽回的悲剧和遗憾.

孝文化视野下大学生轻生现象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学生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硕士论文、在职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0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第三,社会舆论中的垃圾信息.新媒体的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使大量庸俗甚至暴力的信息通过各种途径蔓延到校园中,对于思想道德价值观念正处于形成期的大学生产生了不良影响.国外有一些网站,它们宣扬厌世弃世,对青年人影响很大,大学生偏偏又是最容易接受新生事物的群体[3].这些垃圾信息以网络为传播途径进入青少年的视野,由于其传播方式较为隐蔽,不易被察觉.恰恰存在一些学生长期沉溺于这些不健康的网络内容中,并因此耽误大量的正常的功课内容,直到学校对学生予以劝退,甚至有更为严重的后果发生时,这些学生才幡然醒悟,随之而来的是“无脸以对江东父老”的想法,最终走上绝路.

三、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建议对策

首先,社会和家庭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以健康的心理作为基础,积极的人生态度需要社会和家庭形成合力,构成大学生稳定成长的外因[4].社会和家庭在对待大学生轻生现象的时候,第一要做到的就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便于更好地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大力宣传和弘扬社会正义,丰富大学生的精神生活,建立帮助、友爱、宽容的良好社会关系.第二,社会媒体应恪守职业道德,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新闻媒体应该为大学生提供科学的信息,不要夸大事件的严重性,要营造一个宽松、健康的社会环境,为涉世未深的大学生优化舆论环境[5].第三,国家政策倾向于帮助大学生就业.帮助大学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实现他们合乎常规的理想,并使大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减轻家庭的压力和负担.同时,家庭教育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有很大影响,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越高,学生的压力就越大.这种沉重的负担不是一两天形成的,是长期以来父母亲耳提面命直接、间接地压制着他们.家长要在督促孩子学业的同时,更加关注孩子情感上的需求,注重沟通方法,在他们产生心理矛盾时,及时发现,才有机会把他们从悬崖边拉回[6].


其次,高校对学生的“孝”文化及生命观教育.学校是实施教育的重要场所,学校教育所具有的系统性、计划性,有着其它组织和机构不能比拟的效率,因此学校无疑是最重要的执行生命教育的机构,学校所开展的生命观教育,对大学生的生命成长起主要作用[7].高校教育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高校教育应改变以往单纯的注重知识传播,从而忽视学生情感趋势的错误倾向,尽快切实有效地建立起“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重视大学教育对学生的情感关怀,以及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将把学生的生存理念与生命发展结合起来,并以此作为高校教育的重点.引导学生对感悟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幸福人生.

最后,大学生自身需要提高生命意识.“百善孝为先”,所以他教授弟子修身养性,追求仁义道德的一切都是从孝悌开始的.他认为孝是要从小培养的,正如他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这里就孝是放在第一位的.是因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随意糟践自己的生命,这样会让父母担心,因而是对父母的不孝[8].由此可见,大学生自身对于轻生的态度极为重要,只有从自身提高对生命的重视,才能防止和降低大学生轻生现象的发生,构建和谐的校园氛围.

注释:

[1]晏子康.大学校园轻生事件背后的反思[J].网络财富,2009(1):12.

[2]肖波.中国孝文化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4][5][6]代倩.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大学生轻生现象及危机干预[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10).

[7]陈云亮.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12).

[8]杨结秀.孔子的生命观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启示[D].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2(5).

【参考文献】

[1]肖波.中国孝文化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谢幼伟.孝与中国社会[M].上海:上海书店,1994.

[3]关连芳,吴宏.中国孝文化的现代思考[J].理论观察,2011(6).

[4]肖海兵.大学生轻生现象及预防研究[D].长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5).

作者简介:郑晶晶(1989―),女,辽宁朝阳人,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