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疏密密总关情

点赞:17139 浏览:7947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张鸿飛,1950年生于吉林伊通,1977年毕业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副会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优秀专家.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专职创作研究员.作品分获第七、九届全国美展铜奖、银奖,庆祝建党70周年全国美展银奖,首届关山月中国画创作奖(全国共5名),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国际美展金奖,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三等奖、第三届全国年画三等奖、中国扇面艺术展金奖,作品入选百年中国画大展.1997年被中国文联,中国美协评为中国画坛百杰.多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人民大会堂等等机构.

第一次看到鸿飛的画是1991年,他的《白山黑水》在庆祝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全国美展上引起了我的注意——道清泉般的黑水流过冰冻的雪原,一位年轻的抗联女战士在水边呵暖她的双手,一个极平凡生活细节、一纸朴实的工笔画语言,表现了一个庄重的主题,它留在了我的审美记忆之中.

丁丑暮秋,又看到了鸿飛的其他作品,有人物,有花鸟,尤其是工笔人物颇耐看.无论是沉醉在马头琴乐曲中的老人,车轮前恬静得像羊羔似的小姑娘,还是大铺排的《昭君出塞图》或者精心构思的《华夏风流》十二条屏,都是那么沉稳静雅,又深邃动人.形象错置、线条疏密、色块渲染分明,精谨到不容更改.但这技巧又丝毫不虚张外露,一切技巧都化入了主题和内美之中,就像他画中不肯贿于画工的王昭君那样,只把那大美含蓄起来.我不由得想到了“内美静中参”、“天下有大美而不言”、“最大的技巧是没有技巧”之类的名言,想起了我曾经思考过的工笔画不仅工于笔还要工于意的课题,想起了千古不朽的《八十七神仙卷》、《韩熙载夜宴图》等我愿意和画家交朋友坦诚交谈,有好说好,有差说差,宁肯当面批评,背后说好,也不要当面吹捧,背后踢脚.当着鸿飛的面,我没有太多地夸他,他也只是诚恳地听取意见.我们商量过,线条是否还可以再生涩有力一些,特技的运用是否还须再慎重一些,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否还可以使个性特征再强化一些,这些似乎也都达成了共识.

疏疏密密总关情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人物形象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硕士论文、高校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5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说实话,他的工笔已画得蛮好,工而不塞,工而不腻,工而不僵,已经显示出相当的功力和沉稳静雅、深邃内在的个性,也不失现代感的求索,且艺术心态那么纯正,谁能说他不能攀到艺术的峰顶呢!我想,他一定会画得更精、更深、更纯,使每一笔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不使顾恺之、张萱、顾闳中、陈洪缓专美于前.


猜你想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