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

点赞:6354 浏览:19901 近期更新时间:2023-12-2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我们非常必要加强学生自学语文能力的培养,而预习是自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将直接影响语文教学效果和质量.俗话说得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是阅读训练的第一步.经过预习,再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课文,一方面检查第一步训练的结果,另一方面检查已经取得的学习成果,进一步加深练习分析课文内容,理解课文内容.

怎样有效地预习呢?

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学生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硕士论文、学年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4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首先,预习应有明确的要求.通读课文,查字典自学不懂的字词,质疑问难等等都是预习课文的基本要求;其次,还应加强预习方法的训练,提高预习能力.

一、利用工具书预习

字典是无声的教师.中年级学生已有查字典的能力了.他们通过动手、动脑、就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比如《绿色的办公室》一文中“沐浴”一词不易理解,学生通过查字、词典,就知其本义是“洗澡”的意思,在课文中是指“在晨光的照耀下”这样学生就容易掌握词义了,不由老师板书在黑板上,再由学生抄在笔记本上死背,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给学生提出明确的阅读要求,初读时,要求学生在文中画出生词、注音,读准字音;找出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弄懂词语的意思.中高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自学生字词的能力,这一项必须在课前完成.

再次读课文时,要求学生将文章中重点语句,好句可以画出来.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想,对于读不懂的地方,会多看几遍,反复研读,能力强的学生可在经自己研读后能读懂的地方动笔做旁注,用1、2个词或短语写出自己读后的体验.(此环节强调学生的自主感悟,严格禁止借助参考书!)


让学生养成标注习惯,教给学生标注的方法,可利用这些符号在书上进行标注:

1.用①②③等标出自然段.

2.用“‖”尝试分段.(用铅笔,以备修改)

3.用﹙﹚标出生字新词并在课文生字上注音.

4.在生涩的字词旁注明词义.

5.在好词佳句下面画﹏线.(用铅笔,以免与课堂上老师对重点语句的讲解相混淆.)

二、质疑预习,适当指点

让学生大胆质疑,有助于学生的智力开发,从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性,提高表达、思考、分析、判断能力.比如,《观潮》一文时,大家争先恐后质疑,问题简单的他们利用手中的工具书或相互解答.有的问题难度大,老师适当加以指点就可以解决.有同学问:“为什么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其他的日子就不可以观潮吗?”我就给同学们指点了一点: 1、地理因素,钱塘江口是喇叭形,外宽内窄,外深内浅,水底还有一道人们看不见的“沙坝”,迫使潮水上升,因此潮传来,受到很大的约束.2、引力因素.八月十八日,太阳、地球、月亮三球的引力对涨潮影响最大.3八月中旬这段时间海面上常常刮东南风,所以潮波来势特别汹烈.所以人们看到潮来景象奇特、壮观.同时简单地画出了钱塘江口的地形图,同学们听了,看见了,一下就解疑了,从而对课文内容加深了理解.学生不用死记硬背课文来理解课文内容了,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预习需要指点,凡是带普遍性的问题要向全班学生进行集体指点;个别同学的问题就个别指点.对待学困生应特别关心,加强对他们的个别辅导,缩小同学之间的学习差距.

三、给学生拟定提纲预习

“预习提纲”是学生开展课前预习的一个平台,要使预习不流于形式,不使学生把这预习提纲当作一种书面作业应付完成,要使预习真正起到效果,真正起到培养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能力.我们教师在学生开始预习时也应参与到学生中间,对学生的预习成果进行检查,来看每一个预习问题学生的解答情况,心中做好学生预习疑难的搜集,及时将疑难在课堂中抛出,引导各组同学进行质疑.当学生集体遇到障碍时,教师可做适当的提示,以帮助学生顺利完成预习任务.

为了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开拓学生思路,提高预习效果,有些课文我也采取了拟思考提纲的办法,让学生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做到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阅读.预习提纲精心设计,尽量做到: 1、要有针对性,针对教材的实际和学生知识实际.2、要有启发性,启发学生的思维,打开学生的思路.3、要有趣味性,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4、要难易适当,太难或太容易都达不到预习的要求.

另外,预习还要检查,考核.在课前检查同学们的预习笔记,也可在课内检查学生是否按照要求进行预习.

课堂既是预习成果的展示、交流,又是对学习内容理解的进一步提升.课堂提升反映重点内容的典型问题,提升在预习环节中学生遇到的共性问题,提升具有一定探究意义的挑战性问题.也就是说学生课前预习与课堂展示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但展示学生的个性,有在课堂形成一定高度的共识.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既能减轻课业负担,又能更好地学习课文内容.学生有一定的预习能力,自学课文就有兴趣,让他们在乐中学,学中乐.从长远意义来说,使学生终身受益,对他们今后继续学习或参加工作都有好处,从这个意义来说,培养孩子们的预习能力是阅读教学的出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