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策略探析

点赞:5952 浏览:1872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思维和能力是学好数学的一个重要标志,新课程背景下对学生的反思意识、反思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呢?本文就该话题谈几点笔者的看法,望有助于初中数学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

一、设置预习提纲,引导学生初次反思

对于课堂学习而言,预习是课堂学习得以深入的基础,如何有效引导学生自主预习呢?笔者认为教师应该给学生设置预习提纲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仔细地阅读,实现学习的第一次自我反思:

(1)本节课主要是要研究什么?有哪些数学概念、公式和定理?

(2)本节内容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分别是什么?

(3)通过预习,书本内容自己理解了多少?教材中数学概念的推理过程和所涉及的数学方法,自己是否熟悉.

(4)预习过程中,书本的例题是否能独立完成,概念的理解和应用上有没有困难?

每节课认真地预习并反思预习的效果,能够在预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反思习惯,大量教学实践经验表明,积极的预习反思,学生针对学习内容和预习目标,从原有认知出发对知识和方法反复推敲,有助于课堂学习的针对性,大大提升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二次反思

没有问题,课堂探究就缺乏指向性,主动构建知识的高效率就无从谈起,问题从何而来?笔者认为,问题源于情境,要提升课堂学生探究、思维的主动性,首先就必须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创设科学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进行辨认、反思,进一步生成问题,链式反应,不断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愤悱”之感,推动课堂向纵深发展,促进课堂教学有效、高效发展.

如何创设初中数学问题情境呢?笔者认为在问题的创设上,切忌机械地照搬教学参考用书和教学大纲,必须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原有认知和认知习惯,从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设置问题情境,有效牵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逐步接近概念的本质.

例如,“勾股定理”概念的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由如下几个环节构成:

情境1:展示挂图——“勾股树”. 引导学生在观察挂图的过程中,直观地切入,在学生的大脑里建立对概念的初步表象. 学生很自然地会想:这个概念学了有什么用呢?

情境2:设置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小华妈妈在电器市场购置了一台29英寸(73.66厘米)的彩电,小华从学校放学回家后,用刻度尺量了电视机的长(59厘米)和宽(44.2厘米). 从情境中问题自然生成:如果小华的测量是准确的,那么是不是小华妈妈写的电视机尺寸不对?如果尺寸是对的,那么29英寸(73.66厘米)是怎么来的?


通过具体问题,引导学生自主讨论、反思,催生出对新概念和新数学方法的学习心理需要,学生的探究和反思能力在问题的驱动下得到发展和提升.

三、注重变式训练,助推学生再次反思

初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策略探析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课堂教学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高校毕业论文、专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9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我们在教学中有很多时候总是在怪学生思维定式,一点不懂得变通,只要题目情境稍微变一下,出错率就很高,在这一教学现象的背后,我们应该反思教学中的思维训练有没有到位. 为了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笔者认为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变式训练,通过变式训练让学生反思例题的数学方法,逐步沉淀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升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例如,教学“二次根式的加减法”时,可以由简单到复杂、逐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