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妙,存乎一心

点赞:24627 浏览:11692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写作是反映学生实际语言水平的一种综合能力,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因此,在高中阶段,教师应重视作文的教学和训练,认真研究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在指导和组织学生作文训练中下功夫,寻找可行的方法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可以这样说,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语文素养高低的直接表现就是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最终落脚在写上.

对于学生来说,是提起作文就头疼.头疼不知从何写起?头疼不知该怎样写?头疼不知写些什么?因此,学生对写作缺乏,缺乏兴趣.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难题呢?十几年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一堂生动的语文课——《反对自由主义》使我对如何指导学生写作有了清醒的认识.我认真研究了魏书生老师这堂课的教学实录,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摸索出一种较为直观、有效的作文教学指导法收到了较为显著的效果.

1依托情感,激趣导入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的自然体现."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大多数的阅读文章都包含着浓厚的感彩." 换句话说,文章是作者对客观事物的情感体验,是达到需要流露的程度时的外在表现形式.因此,教师对学生写作目标的设定,就应当依托情感的因素,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把握、创造诱发学生创作情感冲动的时机,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通过我多年的教学观察探发现:当代的中学生,头脑灵活,对瞬息万变的大千世界充满了好奇心.他们爱思考,爱浪漫,爱激动,感情丰富.这些特点,正是我们教师不应该忽视的、诱发学生创作情感冲动的触及点.当我们把握了学生感情冲动的时机、创造了学生的情感涌动的场景、激发起学生表达自己感情的兴趣之后,再及时地给他们提供一方感情倾泻的园地——作文,他们的情感也就会自然流露到作文之中,其作文自然也就有了血肉.那么,创设写作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方法有哪些呢?

1.1创设情境,美文引路.情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教师有意识地创设教学情境,能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教师有意识地创设教学情境,能够引发学生细心地观察、体验生活,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情境教学这一形式,并非是现在才有,早在我国和西方教育史上,都有这方面的记载.例如:在《史记·烈女传·母仪》中,就有孟母断机教子的故事.说的是孟母为了教育孟子持之以恒、孜孜求知,设置了"断机"这一强烈的刺境,从而达到了一般说教不能达到的教育效果.

可能有人会问:创设教学情境,就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就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而情绪心理学的研究早已证明:个体的情感,对认知活动至少有动力、强化、调节三个方面的功能.健康的、积极的情感,对认知活动起积极的发动和促进作用;消极的、不健康的情绪,对认知活动的开始和进行起阻碍和抑制作用.

纵观古今中外,哪一位有创造成就的人,不是对自己创造性的问题充满,如痴如狂的着迷?普希金在谈到自己创作时说:"我忘了世界."俄罗斯作家思妥耶夫斯基也说:"当我写什么东西的时候,吃饭、睡觉以及与别人谈话时,我都想着它."正是这种迷恋创造的情感,促使他们投身到他们创造性的事业中,他们的事业才取得令人眩目的辉煌.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1.2以美文为范例,迁移指导学生写作.阅读优美的文章,是一种美的享受,同时还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净化我们的心灵.大凡能够选入我们中学课本的文章,都是优秀的作品,因而也一定会给我们的学生许多启发,启迪他们的思考、给他们以教益.叶圣陶老先生在谈到中小学教材时就说过这么一句话:选入中学课本的"都是文质兼美的好文章".既然如此,我们何不就以我们的课文为指导学生写作的范文.说到这,有人可能会说:"你这不是在教学生模仿课文写作吗?"是的,我是在有意识让学生模仿课文的写作方法进行自己作文的构思.这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呢?试想:我们人类发展到今天,哪一项创造发明不是受到大千世界其他物种各种功能的启发才成功的.又譬如我们人类学走路,要先模仿其他动物爬行,然后再模仿成人直立行走;我们学习书法,要先从描红格开始等等.

虽然说写作贵在创新,但是模仿,也是为了创新,创新就得从模仿开始.所以说对于初学写作的中学生,完全摒弃模仿,也是不切实际的.金人赵秉之说:"学之不师古人,譬如弹琴不师谱,称物不师衡,工匠不师绳墨."古往今来,那些学有所成的大书法家、文学家,初学之时,又何尝不是从模仿开始?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整个作品的体裁、情节和结构,都是借鉴果戈理的同名小说.但它源于原作,却大大高于原作,所以它是不朽的创新.我国著名的女作家冰心,在谈到模仿时也直言不讳地说,自己也模仿别人的好句子. 因此,可以说,无论通过何种途径,运用何种方法,只要学生写出新颖、独到的作品,都叫创新.

鉴于这样,我在指导学生模仿范文进行写作训练时,让学生先仿其"形",再会其"意",最后形成自己之"气".立意方面,采用以小见大、旧材翻新、反向立意、辩证立意等立意方法,力求立意创新;在语言表达方面,要求学生把意思说清楚、把内容写具体,语言生动、准确、形象、含蓄、情文并茂,富有个性化等等,力求语言创新.例如,学习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我就让学生学习景物写作,学习了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我就让学生写作《XX的秋》;学习了史蒂芬 霍金的《宇宙的未来》,我就让学生围绕未来写作 等

由此可见,学生初学写作时的模仿,是无可非议、非常必要的,也是可以出新的.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他们认识并掌握文章写作的一般规律,克服写作的盲目性,为今后更好的创新写作铺平道路. 1.3写道德长跑日记,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写日记,可以使我们记住自己做过的事,见过的人,用过的物;可以使我们进行自我解剖,自我改造;可以提高自己认识社会,分析问题的能力;可以渲泄自己的情感,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可以积累材料,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创造了道德长跑日记,他让学生以日记的形式进行自我教育,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想行为规范,陶冶了情操,又培养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了写作能力.具体做法是:每个学生每周写一篇日记,多写不限.其中有自命题,有读书笔记,有摘 要 的等 每篇字数不等.

这样以来,学生思想中的困惑,家庭、个人的的喜怒哀乐,对自己得失评价,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判断,都在日记中得到表现.老师则可以根据学生日记中暴露表现的问题,正确引导,对症下药,给予及时纠正.这些日记既是学生道德上的长跑,又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兴趣的好方法.

1.4活动引路,创造触发学生创作情感的时机.激发学生创作情感的机遇靠等是不行的.很多时侯,得靠我们教师指导学生去营造.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育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激活学生学习兴趣."《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中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作文最重要的内驱力."作为教师,要想学生进入写作的最佳状态,使学生对写作产生极大的热情,并不由自主地投入学习、思考、钻研,教师善于把握时机很重要.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尝试以活动引路,使学生的写作训练序列化.例如:学校组织学生观看电影《背着父亲上学》,(《隐形的翅膀》)看之前,我们就给学生提了两个问题:"父亲"为"我"上学付出了什么?"我"是怎样报答"父爱"的?看完电影后,就给学生设计了一组题目:《从电影<背起父亲上学>中我看到的父爱》、《从电影<背起父亲上学>中我看到儿子对父亲的敬爱》、《生活中我感受到的父(母)爱》.在此基础上,又组织学生进行"我为父母献爱心"活动,让学生为父母做一件实事(洗脚、洗头、洗袜子、洗衣服等)做了之后,写一篇作文,谈谈自己做事的感受和认识,再读给父母听,让父母给你评价.又如钓鱼岛之争,让学生结合国情谈观点谈做法 等.这些作文题目,牵动学生去思考,思考后必定会涌动着一种激动不已的情感,情感的涌动必然会激发他们创作情感的冲动,产生一种渲泻情感的表达欲,这种达到极点时水到渠成,情感自然就流淌于作文之中.

1.5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调动学生的写作情感.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多媒体走进课堂,无疑为教育教学注入了活力.因为多媒体辅助教学,使以往静止的文字、图画变为动态的形式,化抽象为形象,使图、音、文交互,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了一个开放的活动环境,更易于实现学生求知过程的主动性,使教学过程始终处于直观、形象、生动的状态,促使学生从无意注意转向有意注意,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观察,启迪其思想,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愉快,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无限广阔的天地.例如要让学生写一篇写景状物的文章,不妨组织学生看看《话说长江》之类的山水风光片,看完让学生谈感受,激发情感,口头作文之后再书面作文.

由于运用多媒体手段,使形声并举、音画同步,同时刺激了学生的感官,学生对画面的描述,使学生在无意之中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眼、耳、口、手、脑并用,巧妙的启迪了他们的心智情境,使他们跨越了地域、时空,去想象、去创新,成为学习创作的真正主人.

2确定主题,理清思路

大凡文章写得好的人,写文章之前,首先应该考虑写作的目的是什么?也就是要确定文章的主题.因为,主题是文章的"灵魂".

但是,我们的学生对写作先确定主题,认识不足、不够重视,甚至忽略不"计".常常的情形是:他们看到一个作文题目,简单思考一下,就提笔开始写作.写完之后你问他:你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是什么?这个主题有什么新意?他们常常是:要么不知所云,漫无中心;要么中心较灰暗,情调消极低沉.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形呢?一是:我们老师在平时教读课文时,把教读课文与写作割裂开来.二是:学生在老师教学定式的影响下,产生了一种写作错觉——先有文章,后有主题.在这种错觉的支配下,长期养成了一种见到题目,提笔就写,写到哪就算哪,不考虑文章主题的坏习惯.这样的作文,怎么可能写得好,写出新意呢?因此,让学生学会写作立意在先,是作文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较难的环节.

"理清思路",就是教会学生模仿范文作者的写作思路,先仿其"形",然后再巧妙地移花接木,或添枝加叶,或扩散聚合,以此迁移指导自己作文的构思布局.

经过较长时间这样有计划、有步骤的写作训练,学生认识、掌握了一般文体的构思规律,并且运用这一规律指导自己写作,使他们在较短的时间里,就能写出一篇条理清楚、结构完整的文章.

之妙,存乎一心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学生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1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3编写提纲,口头作文

列提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它可以帮助学生理清写作的思路,缩短写作的时间,提高作品的质量.我对于列写作提纲这一步非常重视.习作提纲列好后,接着就让学生按照习作提纲进行口头作文.学生在口头作文时常出现的问题是:一是依赖提纲,照纲宣读.二是抛开提纲,草草收场.针对这些实际问题,我提出口头作文的要求是:不得照提纲宣读,而是要在提纲的指引下顺畅表达.

4依纲写作,贵在创新

凡是有写作经历的人都有同感:经过事先构思,又口头说过一遍的东西,写起来更得心应手.学生写作训练又何尝不是如此?因为,学生在前面编写习作提纲的过程中,绝大多数同学的作文就已经成形了.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功".因此,这样的训练,不仅使学生口头表达有条理、有重点、主旨明确,而且使学生书面表达更迅速、更准确、逻辑严密,质量较高.

写作教学难,让学生快速写作更难,特别是想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出质量高、有新意的作文,那更是难上加难.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经过两个学期的创新写作训练之后,学生不但加快了写作的速度,而且实现了作文有新意、高质量、高水平的目标. 5品析交流, 展示成果

一篇作文的完成,如果有了前面四步的写作指导,就是写作能力较差的学生,动笔写起来也不会太费劲了.学生作文写好了,我们的写作指导自然就进入了第五步——展示成果,品析交流.

5.1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评价,应该用赏识的眼光.近年来,教育界十分推崇一种新的教育方法:赏识教育.具体地讲即"赏识——成功教育".但是长期以来,在学生作文评价中,我们很多老师总认为学生写作水平有限,喜欢用挑剔的眼光来审视学生在作文中表达的思想情感;总认为学生抒写的思想感情不够成熟,不够深刻.而学生真实地书写自己的生活,常常被判为幼稚、琐碎、不典型.这样一来,学生面对写作常常怀疑自己的情感和生活的价值,不敢写自己的普通的生活和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只好撇开自己真实的生活体验而编造生活,装腔作势.

因此,我认为:教师首先要学会理解和尊重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和情感体验,评语要恰入其分,富有个性,因为每一篇作文都是学生的心血.其次,不要求全责备.在作文评改时,我们要打破用范文的标准来衡量学生的作文,切莫把评改的着力点放在挑毛病上,事实上,任何一篇文章都能挑出毛病,即使是经典之作也不例外.所以我们老师对于学生作文的评改,要指出问题所在,但是,最重要的应是发现、发掘学生在作文的语言表达、思维发展等方面的优点和长处,并帮助他们进一步发展,从而由此喜欢上写作.

5.2给学生创造一个展示自己成绩的平台.学生的作文如果不是"做"成的或"凑"成的,而是认真写出来的,它都有习作者认为写得满意的句段,教师要认真分析,特别是起步作文或学困生的作文,教师更是要去找寻这些闪光点,给与他们肯定.

譬如:在作文评讲课上,可以让学生朗读这些满意的句段,并阐述满意的理由,然后让全班同学共同欣赏,也许老师这次对他的肯定,会给与他精神上的莫大支持与无上荣光,也就激起了他再次写好作文的信心与勇气.

对于每次写作训练中挑选出来的那些优秀作文,我们语文老师要把他们当作我们用来激发学生写作的宝贵资源充分利用,以带动全体学生共同提高写作水平.例如:可在班内的墙壁上开辟优秀习作专栏,将学生的优秀习作及时张贴,以供全班同学阅读、欣赏;也可以在每期班级黑板报上选用学生优秀作文的片段;还可以利用各种作文竞赛活动,激励学生参与,刺激学生写作的热情;更可以把那些有一定水平、又有较高欣赏价值的作文,及时推荐给学校广播站、校园板报、各种作文专刊发表等


如果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都能够始终如一、坚持不懈地高度重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为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搭建一个展示他们自己的平台,那么我们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能在短时间里得到迅速提高.

6反思修改,二次创作

写作过程,是人们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表达复杂观点的过程.它经历了从酝酿立意、运思下笔到脱稿润色,这样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 一篇好的文章,就是在写写改改,再写再改的过程中完成的.改与写永远统一于写作过程互相对立的矛盾的两个方面.写是改的基础和条件,改是文章通往完美的桥梁,是完成写作过程必不可少的手段.鸿篇巨制《红楼梦》不是也批阅十载,几易其稿吗?

因此,可以这样说:写作能力不仅包括"写"的能力,而且包括"改"的能力.只会写,不会改,实际上并未形成健全的写作能力.同理,作文训练不培养学生修改文章的能力,也不是完善的作文教学.

鉴于以上,我在学生写作时,就非常重视对学生习作的评改.我根据魏书生老师教给学生的作文评改十条标准,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制定了统一的评改标准:①格式是否正确,卷面是否整洁.②用词是否恰当,是否存在语病.③中心是否鲜明、集中,④选材是否典型.⑤结构是否完整,首尾是否呼应.⑤认真推敲修改,二次创作.

这里所说的二次创作,也就是学生把作文课上已经完成的那篇文章,根据课堂上,老师和同学们提出的修改意见,按照作文评改标准,进行认真仔细地推敲修改之后,重新完成在作文本上,一般说来,经过自己认真的推敲、修改后完成的,其质量会大大提高.

多年以来,我指导学生按以上模式写作,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我采用此法授课班级的学生,绝大多数掌握了文章写作的一般规律.他们由原来的作文不知怎么写?写什么?写不好,通过指导写作后,逐步提高到会写作文,能写好作文.今年我带高三我希望我的学生高考写作能拿高分.

热门大全

猜你想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