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后有感2016年9期

点赞:4009 浏览:1459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现阶段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灌输有余,启发不足;“复制”有余,创新不足;重教有余,重学不足的现象,在课堂上常常表现为:学生缺少主动探索知识的意识,教师指到哪里自己学到哪里,不敢越雷池半步;大部分学生缺少独立钻研的习惯,遇到不会的问题马上问老师、问同学,不通过自己的思考、实践来解决问题,直接从老师那里获取定论式的知识等.以上的现象,集中体现在“主体”与“主导”的矛盾冲突,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不仅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也同样需要转变教学方法.

叶圣陶说“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其实质是,“不须教”是“教”的目的和出发点,立足于学生;“教”是实现“不须教”的途径和手段,基于教师.由此看来,“教”与“不教”是辩证统一的,新课程改革的精要所在就是要恰当地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1.心中树立“不须教”的信念

新的课程以人为本,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旨在知识和能力的可持续发展.于是乎教师中掀起了对新课程、新理念、新课堂模式的学习、探索与实践的热潮,学习笔记一本又一本,课堂上名目繁多的游戏、探究、交流活动不断出现,景观也的确喜人.但在这种令人欣喜的背后,我们发现老师们却反而更忙了,每天很早就到校辅导学生,很晚才离校,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要“逐个过关”,“一个都不能少”.在传统的教学下还要进行新理念的学习,新课程的研究,新课堂的探索,不可谓不勤,不可谓不苦,常常为了学生顾不了自己的小家,透出一种令人感动的与学生“磨”的毅力.

静下心来想一想,教学改革是朝着事半功倍的方向发展的,新课程也会是省心省力的减负,不会是越来越难,越来越繁.我们之所以越来越忙,越来越苦,是入了“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误区,只知道苦教,不知道巧教.如果用新课程理念对照一下我们的教学行为,就会发现我们缺失了那种“不须教”的信念,对学生的教育只顾眼前的成绩,看不到将来的发展,实在是一种悲哀.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要把学生当人看,当作有血有肉的活体来看待,为他们的终身着想.从长远来看,一个人的在校学习时间近乎人生的三分之一,而三分之二的人生是靠后续的自主学习,即就是说学校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作用.从教学来说,教师的苦和累最终还是在学生身上见实效,利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教师减负,又何乐而不为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一开始是慢一些,也并不见得奏效,但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学生一旦有了“不须教”的能力,教师就会轻松下来.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是新课程标准的又一基本理念,那就是要我们转变观念,“解放眼睛,敲掉有色眼镜,教大家看事实;解放头脑,撕掉精神的裹头布,使大家想得通;解放双手,摔掉无形的手套,动手向前开辟;解放嘴,使大家可以享受,谈出真理来;解放空间,让孩子飞进大自然、大社会去寻觅丰富的食粮;解放时间,使大家有空思考,学习干事和娱乐.”我们总是埋怨学生不会学习,究其原因是教师不放心学生,事事必亲躬,不给学生锻炼的机会.试想,不摔几跤,哪能学会走路呢!如果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有了自主学习的能力,还用得着教师那么费劲,那么苦吗?所以,不要怕耽误了时间,也不要怕学生学不好,给学生更大的自主权,依从学生的学习心理,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教师仅依据学习状态和目标,把握调整课堂走向,把心思花在如何使学生通过我们的教,基础知识得到扎实的训练,基本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少点一厢情愿,多点沟通交流;少点主观意志,多点自由;少点独领,多点合作探究,倾心于学生“亲口尝梨”“下水游泳”,这样才能换来“不须教”的一片新天地.

2.教中培养“不须教”的能力


现在的课堂上,花梢的东西越来越多,本真的东西越来越少,合作学习淹没了独立思考,教学预设扼杀了课堂生成,媒体课件替代了教学资源,一浪高过一浪的大声赞美不绝于耳,教师把导演好的剧本一幕幕地往上搬,丢掉了主要责任,忘记了主要对象.在一些“自主 合作 探究”的课堂上,设计了很好的合作学习提纲,学生也能依纲自学,但到了汇报交流的时候,教师不是让学生把心里想着的,脑袋里藏着的,口中憋着的尽情地倒出来,而是把提纲抛在一边,想方设法把学生引到自己的套路上来,离开了预设的“标准答案”学生就是不对,这怎么能培养出有能力的学生呢?

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给学生时间与空间自学,要激发学生有兴趣地主动学习教材,与文本对话,在对话中发现问题,获取新知.小学语文有很多规律性的东西,写景文无怪乎抒发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学习就要找景点抓特点;写人的文章揭示的是人物的美好品质,学习就要揣摩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记事的文章是让学生懂得某个道理,受到教育和启发,就要理清事物的发展变化.抓住了这些规律,学习就有了主线.如《生死攸关的烛光》反映了瑙德夫人母子三人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高尚品德,这个中心一确定,教学的重点也就清楚了,接下来就是抓住重点句段展开学习了.

教后有感2016年9期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自主学习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函授毕业论文、学年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1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不是告诉,教学结论、学习方法最好都从学生的探索、讨论中来,教师不要强加给学生,也不要代替学生思维,更不要强求学生跟教师的预设完全一样.为什么学生对“谈谈你对这句活的理解”常常是把语句读一遍,连一句自己的话也说不出来?这不是学生思维僵化,而是缺少方法.还以《生死攸关的烛光》为例,“合作学习提纲”:

读:朗读课文3――7自然段,从母子三人中选择一人作为

小组研讨的对象,并试着读出感情来.

划:用――划出她们的所做,用 划出她们的所说,

用 划出她们的所想.

思:从她们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中,你体会到了

什么?

报:把你的体会在小组内交流,然后选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在学生依纲自学后,该怎样汇报呢?我们可以让研读“瑙德夫人”的小组代表先讲,尔后其它人补充,务必使“瑙德夫人”的信息穷尽,人物形象就丰满起来了.接下来,照样依次进行“儿子雅克”和“女儿杰奎琳”的人物交流.这样,他说一点,你说一点,人多了就“合成了一个诸葛亮”,学生到了锻炼,思维就激活了,方法就掌握了,能力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

总之,学习是无法由他人替代的事情,我们备课的时候,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解决好学什么和怎样学的问题.在施教的时候,要“让学于生,还权于生”,该放手时就放手,把“教”的过程最大限度地呈现为“学”的过程.长此以往,“不须教”的境界就会自成高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