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式教学模式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点赞:7423 浏览:2390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受到压抑,老师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注重了“教”,忽视了“导”,即只注重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情趣的引导.这样的教学,不利于学生在实践中摸索学习的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建立.导学式教学模式的提出,正是为了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这种不足.通过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引导和指导,逐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学习习惯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 键 词 :导学式教学模式;小学;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2-256-01

为了进一步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推进课程改革,对应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浪潮方兴未艾.现代教育观提出,高效的课堂,一定不是“教师台上讲、学生被动听”的传统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学”,必然会出现课堂教学“费时多、效率低”.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老师布置什么,学生就做什么,老师不布置,学生就无所适从;学生在课堂上“听听记记”,下课后“读读背背”,课余时间“试卷题海”.如此长期下去,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还没有好的结果.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的主体意识受到压抑,老师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注重了“教”,忽视了“导”,即只注重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情趣的引导.这样的教学,不利于学生在实践中摸索学习的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建立.导学式教学模式的提出,正是为了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这种不足.其主要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导学功能,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导学式教学模式概述

导学式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其表现在把教学活动的重心从“教”转移到“学”上,把教师的职能重心从“授”转移到“导”上,把教学目标的重心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移到能力培养、智力开发上.教师作为学生学习促进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状态下,通过自我学习,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方式来学习知识,而教师只在关键、重难点的地方给予知识和方法上的恰当指导.这样,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导学式教学模式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中的实施

对于小学的四至六年级阶段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知识经验的积累,学生已经具备了知识迁移的能力,能够将学习的新知识和旧知识产生联想,同时,小学高年级学生已有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从生理发展角度来看,已经具备了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导学式教学模式的实施主要有复习准备、新课导入、探求新知、强化训练、灵活运用、反思总结等六个环节.

1.复习准备

复习准备环节主要是通过复习已学的旧知识,体现知识迁移的作用,引入新知识.其作用有两个,巩固和准备.巩固复习,主要为了克服快速遗忘.根据先快后慢的遗忘规律,为了抵制短期内发生的快速遗忘,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新学知识及时复习,使学生的所学知识得以在大脑中储存,进而无碍后续学习,这是打好基础的重要一环.准备复习,是为后续学习铺路.知识是不可分割的链条,有时学习新知识时要用到的旧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把本节课涉及到的那些旧知识从记忆中帮助学生提取出来,带领学生对旧知识进行复习.

例如,在小学五年级数学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首先要进行整数除法的复习,即复习了前部知识,同时又为新知识的进行奠定基础.

2.新课导入

在这一环节中,需要教师创建学习情境,即以“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用“境”为学生提供学习的认知背景.通过学习情境的设立,使数学教学活动变得“有意思”,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具体实施时,可以充分围绕教材的主题图或例题创设情境,从中挖掘思维因素,提出数学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引入新课学习.

这一环节可使学生首先认识到现在我们打算做什么、怎么做,即教学活动前对学习活动进行计划、安排、准备,并带着目标、任务投入学习状态.

仍以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知识点为例,可以以录像、语音信息等方式,展示某一训练计划训练时间为4周,跑步路程为22.4千米.针对训练计划,提出如张老师平均每周多少千米、每天跑多少千米等数学问题.


3.探求新知

教学活动本身就是需要师生共同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在探求新知这一环节,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方式,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观察、实践、猜测、计算、推理以及验证等活动,来获取知识.在这一环节中,要求教师有效组织,营造课堂,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教师要根据课堂实际,不断调整和组织课堂教学,特别学生学习发生困难,须诊断,敢调整,敢引导,敢追问,敢讲解,把学生思维和情感引向深入.

三、依照新课程要求,在该环节设计了五个层次

1.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探求新知环节的第一步,因为小学生的个人自学能力有限,所以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为学生拟定自学提纲,这是我们“导学式”教学模式很重要的一个方法,通过自学提纲,学生进行独立看书学习,或者观察、操作、推理等数学活动.

以小数除以整数部分内容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知识,自己尝试计算.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内容拟定自学提纲,巡视指导学生自学,了解自学情况,及时解决学生个性问题.

2.小组讨论

学习小组的组建可以以座位就近为原则请小组内每一名学生进行汇报,汇报的表达方式可以确定为如:我明白的知识有***,我不懂的问题有***,后面的学生与前面的意见不一致的提出不同意见然后由组长组织组内成员讨论解决提出问题,并记下最后存在的问题,准备汇报.在该过程中,教室组织巡视,参与小组讨论.

3.汇报展示

汇报展示就是以小组为单位,小组代表发表意见,汇报自学成果.汇报的内容围绕自学提纲的内容,主要展示小组的收获,小组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4.教师点评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展示的情况,进行点评.对学生的评价要更多地采用即时的、多元的针对性的评价,用赞美的语言激励学生,用委婉的语言批评学生,用具体的语言启迪学生打开思路.同时要结合教学重点、难点,做重要的讲解,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在教师讲解的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提出不懂的问题.

5.梳理小结

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逐步完善认知结构的过程,前面的四个层次是学生对知识的逐步探究过程,还没有形成系统的完整的概念,通过梳理小结,理清思路,完成对新知识的完整地认识过程,并融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之中.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进行梳理总结,对于不完整的,教师再进行补充.

6.强化训练

强化训练、巩固练习是学习过程的重要阶段,教师要精心设计练习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和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操练.练习的内容要与新知识内容一致,主要检测学生对刚刚学习的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通过练习发现问题,及时查漏补缺,加深巩固理解.教师要注意在这个环节中做到巡视到位,指导及时.

导学式教学模式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自主学习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自考论文、在职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6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7.拓展应用

在该环节,要合理设计练习题目,练习分为两个层次:不要太难,题量不宜过多,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由模仿练习到灵活运用,灵活运用的练习形式要多样,体现层次性、灵活性、趣味性.重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8、反思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归纳本章节所学的新内容,回顾知识点梳理过程,谈本课的体会与收获,总结学习方法,体验成功的喜悦,感悟学习的乐趣.教师重点聆听学生的总结回顾,可以引导学生以“学会了什么”“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是怎样学习的”“还有什么问题”等方式进行总结反思,帮助学生完善认知的构建过程.

四、结束语

实践证明,只有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才能真正意义上提高课堂效率.采用导学式教学模式,可以使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变得生动和活力,使数学课成为一门老师愿教、学生爱学的课程.

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公”,体验了收获的快乐,提高了学习兴趣.导学式教学模式让全体学生经历了知识发现的过程,把学生的学习变成一种“履历”,最大化的尊重培养发掘学生“学”的能力,让学生资源对教学效益提供最大化的贡献,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为学生的将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