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方法

点赞:3349 浏览:984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一、科学合理安排朗读时间

1.保证足够的朗读时间

很多学校周一至周五早上都会安排晨读时间,这是个很好的习惯.但一般只是学生自由朗读,读什么科,什么内容都没有要求,这就不能有效提高朗读的质量和兴趣.如果老师与学生一起读,并作相应指导,还有就是教师上的每节阅读课都要保证足够时间让学生朗读,让老师学生形成一种习惯,大家觉得朗读是一件有趣的事,效果自然提高.

2.课内、课外朗读相结合

目前,各年级的教科书中的阅读篇目远远没有达到新课标中规定各学段学生的阅读量,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求学生课内朗读外,还要指导学生课外增加一些符合小学语文学习、题材广泛、思想性强的、文字优美的读物,课内课外朗读相结合.

3.精读和略读相结合

教材中每一组都标明哪些课文要精读、略读的,老师要指导学生具体朗读方法,明确目的,并让学生在平时分清积累性、理解性、鉴赏性、评价性、消遣性等类型课文的朗读技巧,要让学生分清主次.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方法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小学语文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本科毕业论文、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7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二、加强朗读的目的性,给予多数学生朗读的机会

1.科学评价,让学生敢读、爱读

新教材识字量大,课文篇幅、语句都很长,加上一些孩子认字慢、遗忘快,于是,一些孩子一开始朗读就出现困难,甚至部分孩子惧怕朗读,连最起码的单独起立面对大家大声朗读的勇气都没有.低年级孩子的语感、朗读节奏都有待培养,孩子在朗读中出现的小错误,诸如很长一段漏个字、加个字什么的也是难免的.可有时孩子们的朗读错误百出,或是对朗读材料明显处理不当.好的老师应当善于巧妙、机智地诱导评价学生,做到引而不发.从学生的发展出发,教师需要用发展的与欣赏的眼光来肯定和激励学生,适时、适当的激励有利于激发孩子们的朗读兴趣、树立自信.

2.多元评价,让学生多读、多悟

朗读评价有很大的局限性.受时间、空间的制约,每一个体被评价的机会有限.因而要提倡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主体除了老师、同学外,还可以是学生本人、家长等.课堂上我们不妨多让学生作自我评价,自信的学生会说自己读得不错,那就让他再说说理由,这样,学生势必进一步说出自己的感受.如果认为自己读得不好,就给他机会再读,或是在合作小组中读,互相评一评、议一议朗读.有听众、有评价,在这样轻松、自由地能表现自我,能够与同伴们交流的空间里,学生的朗读兴趣会越来越浓厚.学生评价他人,被他人评价的机会增多,受评价的空间增大,多读多悟无疑会增强学生的朗读能力.

3.个性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

由于自身素质、家庭条件、生活经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感悟的角度不同,对朗读的处理也各有千秋.我们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感受.如,在教学“春雨的色彩”一文中,对麻雀说的话怎么读,孩子们各有看法,一位从小生活在农村的孩子认为,读时语速应又快又急,他见过麻雀与燕子争论时,不该像吵架,要有礼貌,读得缓一些,和和气气的.可这一位又遭了第三位孩子的反驳,认为有理能说清楚,读得不可太急,但也不能太软,显得没有说服力,语气一定要自信、坚定,理由是,他见过电视中小学生的辩论会就是这样的.学生的每一种朗读处理都是不同的个性气质与生活经验的体现.老师分别用“你真会观察生活”“你很有思想”“老师为你有这样的学生而自豪”作出评价.施以个性化的评价,能有效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促使每位学生全力投入,尽情发挥,取得进步.

三、科学合理地加强朗读技巧的训练

1.抓重点段、重点句、重点词进行朗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要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写作的目的,理解“当事人”的真正感受,读就必须抓住重点段、重点句、重点词进行指导,把读引向深入,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这样读,弄清所以然,并在读的过程中,掌握读的技能和技巧.如,“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最后一个自然段:第一句以“缓缓地”一词决定此句朗读时要缓慢,从而突出当时人们送别总理灵车的沉痛心情.第三句“人们多么希望车子能够停下来!”“多么希望”应该读重音,两个“停”字要重音并作停顿,以强烈抒发人们不忍总理就这样离去的悲痛心情.最后一句中的“好像在等待周总理回来”,表达人们总认为周总理的逝世不是事实,希望能永远同总理在一起的真挚感情.读这句时,语调要轻缓,要把人们不相信这是事实的语气读出来,突出人们对周总理的无限怀念之情.又如,“第一场雪”一课中,为让学生能如同亲临壮美雪景一般,体会作者喜悦的心情,教学时必须要抓准重点段:“早晨,天放晴了,太阳出来了.推开门一看,嗬!好大的雪啊!山川、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落光了的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一阵风吹来,树枝轻轻地摇晃,银条儿和雪球儿簌簌地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映着清晨的阳光,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进行朗读,更要抓住“嗬”“全”“厚厚的”“粉妆玉砌”等这些重点词语重点训练.与此同时,还要突出词语:“毛茸茸”“亮晶晶”“蓬松松”“沉甸甸”等的美,以读代讲,让学生吟诵揣摩,通过对朗读中轻重缓急、虚实浓淡的体会来紧抠语言文字.把这场雪“读得很大”,把山村冬夜“读得很静很静”,把雪景“读得很美很美”.这样更能让学生感受到雪景的美丽,让学生如同亲临其境般喜悦.

2.联系上下文进行朗读

很多课文,要想真正达到朗读的效果,必须要把文中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甚至事情发生的时代背景紧密联系起来,才能真正体会到内在的思想感情.如,“珍贵的教科书”一课,叙述的顺序依次是从学习条件艰苦,同学们渴望能有一本教科书――我们去印刷厂所取书――取书时遇到敌机的轰炸,张指导员为了保护教科书而英勇牺牲――教科书激励“我”前进.我们只有先了解战争年代学习的艰难,读好“在这炮火连天的等我们多么渴望每人都有一本教科书啊!”读出“渴望”.再理解张指导员如何用生命把这教科书保护好,读好“嘴里叨念着:‘书等书等’和‘你们要等好好学习等将来等’”,读出张指导员那种就算牺牲也要保护好书,也要激励作者好好学习的感情,这样更能突出这教科书的“珍贵”,从而让学生更加珍惜今天幸福的学习生活.

3.比较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句子中的朗读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一样的词在不同的句子里意思可以不一样,所以读法也截然不同.我们必须要根据其意思用适当的感情进行朗读.如,“第一场雪”中两个“咯吱”,(1)偶尔咯吱一声响,树木的枯枝被积雪压断了.(2)大街上的积雪有一尺多深,脚踩上去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第一个“咯吱”为了表示树枝断的那种清脆,所以要读得轻快.而第二个“咯吱”为了表示出积雪的厚,要读得稍长、缓慢.就这样,通过读时的语速语调来区分两个“咯吱”的不同含义.

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或一个新的段落,教师所精心设计的自学提纲是十分重要的,是教师能否在课堂上落实读的训练的重要一环.教师必须严格按照小学语文《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针对各个单元的重点训练内容,结合该班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预习提纲,注意突出读的训练.如,小学语文“麻雀”中的一段:“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了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面前.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这一自然段,可设计如下自学提纲:(1)边默读边思考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哪两个方面内容?(2)课文是怎样写的?找出重点词语,用“△△”划出来.如何把句子读好?(3)找出描写老麻雀神态、动作的语句读一读,在重点词语下划上“ ”.思考:“老麻雀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些自学提纲,不但把这一段内在的知识挖掘出来了,而且都有读的内容,突出了读的训练,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落实语言文字训练、理解课文内容等都是十分必要的.


朗读既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目标,又是实现目标的一种有效手段;既是一种语言能力,又是学习语言的一种基本方法.学生朗读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高低.因而,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给予学生足够的朗读时间,科学的方法指导,使其朗读具有声情并茂的节奏、和谐婉转的韵律,呈现出作品的声音美,神韵美,逐渐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为语文的教、学、用奠定牢固的基础.只要我们能够正确认识朗读教学,努力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精心地指导学生朗读,科学地进行朗读教学,就能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学会学习,真正做到“以读为本”.

(作者单位:广东云浮市教育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