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

点赞:21584 浏览:9588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在数学课上,主动参与推演、证明全过程的,仅仅是少部分学生.这样的教学情境经常可见:教师面向全体学生提问,几个思维较快的学生随口回答;只要一人说对了,教师便重复一遍,接着便在黑板上写出推理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回答不上来,教师就自问自答.这种教学很难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应有的训练.教学是教师思维与学生思维相互沟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充满了师生之间的数学交流和信息的转换,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具有主体地位.离开了学生的主动积极的参与,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是没有意义的.因而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利于学生参与的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开展,数学课堂上学生的主要活动是通过动脑、动口参与数学思维活动,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参与,而且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使学生学习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活动的开放度.为此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主动参与条件,提供充分的参与机会.


1.导读:由教师列出导读提纲,注意不要将教师课前考虑的问题一次性全部提出来,而应围绕教材及教学目标,应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应为学生思维的拓展留出一定的空间,为老师精讲留一定回旋的余地.

2.精讲:应以导读提纲为中心,结合学生阅读过程中提出的问题,有的放矢,保证重点,既要讲得少,又要讲得透.

3.训练:由教师精选一些紧扣教学内容的代表性强的练习,采用板演或题组的形式,让学生边练、边想、边归纳、总结,使每个学生在脑海中对教材的内容串成一条线,融会贯通,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

4.讨论:讨论题可由教师精心筛选一些方法独特、综合性强的或适当选择多题一解或一题多解的题目,也可由学生提出在自学过程中的疑难问题,由师生共同研讨、作答.讨论以学生发言为主,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发言中的合理成份,积极诱导,不要抢在学生的前面急于下结论,为学生创设自我参与、自我评价、自我调节的宽松教学环境,精讲、训练、讨论所选用的例题,应教材为主.用好教材,不断挖掘教材的深度与广度.“导读—精讲—训练—讨论”这一四步单元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是一节课,也可以是几节课的内容,应视教材特点而定.它有利于突出重点、难点,突出精讲、巧练,突出思维训练,突出因材施教,突出教学效率,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发展综合能力,养成良好习惯,减轻学生负担”,有利于突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地位,通过讲练结合,达到及时反馈,巩固提高的目的.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数学课堂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函授论文、专升本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0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观察力在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只有通过对事物进行系统的、周密的、精确的观察,才能探索出事物的规律.学生的观察力并非与生俱来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在学习中得到发展的,如果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那么就能使它得到发展和提高,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数学课堂教学必须为学生创设一种和谐、自由、充满生命活力的氛围,使学生作为一个极富独创性的主体来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形成多元交流的统一体,互相作用、互相影响.分析教育哲学主义认为:教学不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强迫,而是一种施教者和受教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的活动.“天地君亲师”这一论调已经到需要重新界定它的真正含义的时候,在打破教师“铁饭碗”的同时,别忘了教师的“特权”影响,它严重阻碍了现代的课堂教学改革,多尔认为,教师作为领导者,他仅仅是作为学习者团体的一个平等的成员,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要从外在于学生情景转向与情景共存.在共同的教学情景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实际上是一种相互探讨和共同学习、共同解决学习中的各种问题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是整体的,有机的,全面的,而不是只让学生参与练习、回答问题等局部过程.这有利于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取长补短.有利于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在探索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错误是难免的,也是允许的,不要一棍子打死,要一分为二的看待,少些“小人之心”.多给学生一些鼓励,一些支持,对学生的正确行为或好的成绩表示赞许,少一些打击和嘲讽,“好学生是夸出来的”,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学生更是如此.良好的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边活动的有效合作过程.教师要以启发式教学思想为指导,尝试运用发现法、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运用变式教学,发挥教师的向导作用,创造性地运用提问技巧,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使教学过程成为一种有利于学生产生稳定的探究心向和积极探究的过程.另一方面表现为教师引导之下的学生之间的合作.教师要在充分研究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运用讨论法、研究法等鼓励学生相互探讨、争论、交流思维方法,相互启迪,产生共鸣,使学生的思维由发散而集中,由集中而发散.这种合作必须是人人平等参与的合作,每个人都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审视教学中提出的种种问题,让课堂呈现出“杂音”.同时,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选择恰当的合作方式,使合作过程成为一个愉快、欢乐和充满智能挑战的过程.

(作者单位:江苏省射阳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