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高中语文阅读能力

点赞:3623 浏览:1045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语文教学包括听、说、读、写四项能力的培养和训练,缺一不可,它们是相辅相成的,而且是互相促进的.因此,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就必须在语文教学中多注重语言文字的训练,尤其是对“读”不容忽视.

一、加强读的训练

学生对每一篇文章在教师的引导下认真地多次阅读,对内容的理解必然会产生由表象到本质的认识和由感性到理性的收获,也就是说,只有学生对组成文章的语言文字材料等充分熟悉,才能为教师分析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就好比盖房子,地基没打好,就休想砌砖盖顶美化房子.

对于常言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也要灵活地理解.不能机械地、死板地照抄照搬.事实证明,有些学生对文章是多读了,但对文章的理解甚少,甚至一点都不理解,更谈不上懂与通,这是什么原因?这是由于学生读书时,只是动眼和动口而未动脑,即在读文章时没有思索.所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离开了思考是一事无成的.古人读书强调“心到”,就是要在读书时提倡认真思索,思索的过程就是分析解剖、去粗取精、消化吸收的过程.读文章也是这个道理,只有在读中动脑思索,才能对文章的理解由必然到自由的转化.读书强调心到,提倡认真思索,古人就有很多宝贵的经验,朱熹说:“大抵观书必先熟读,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继之精思,使其义皆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读书有三到,谓心到、口到、眼到——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可见,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多读、精思是极其重要的,切忌不动脑的有口无心的朗读.古往今来,有建树的人,无不重视读名著、名篇、名句的.

二、强调读思结合

教师在讲课之前,教师要认真地向学生范读课文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说一篇文章,一人读之,众人听之,读得好,从语调、表情、意境都注意到了,甚至连一个标点也非等闲视之,那么听的学生通过听读不仅对文章的内容有一个大致初步的了解,而且能激发学生的思想感情,使之产生共鸣,为讲读课文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教师的范读课文时,切不可以丝毫掉以轻心.俗语说:“台上一动作,台下十年功.”因此,教师要想范读课文,就要在备课时认真下功夫,多次反复地读,练好范读课文的本领.我在指导学生读课文时,一般分为初读、精读、研读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初读,要求学生从课文的语言文字出发,从读懂语言文字开始,能了解字义、词义、和句子的意思,特别是了解生字难词和比较复杂的句子;能初步进行准确而有语调的朗读;能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第二阶段是精读,要求学生在读懂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带着问题去精读:老师可以拟出自读提纲,让学生根据提纲进行精读,读出课文的思想内容、层次结构、及表达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精读课文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精读中去理解这些问题,去理解文章的内容与形式.第三阶段是研读,要求学生再回到语言文字,让学生带着问题研读:作者是怎样布局谋篇的?怎样与读者产生共鸣的等等?通过三个阶段不同要求的读,让学生多读,在读中点拨,在读中解惑,学生既学得主动,又能使知识内化,更能形成能力.

如何培养高中语文阅读能力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课文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学校学生论文、学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8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初读、精读、研读是贯穿教学全过程,互相联系,互相促进.也就是说“初读”是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精读”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研读”是了解课文的深化.


三、深化熟读精思

学生对满一篇学过的课文,理解毕竟是初步的比较肤浅的读,如果回头再多读多思,收获更是时刻的、深入的,感受是更是无穷的,掌握的知识应该说是更全面、准确的,所以对学过的课文再熟读精思是难言可贵的.北宋文学家苏东坡说:“书不厌百回读”,就是很值得鉴的.一篇文章熟读精思,对其情节就会了如指掌,对文中的人物有栩栩如生的感觉,这就是说明对课文读得多、读得熟,学得好,掌握得比较牢.书读得多,读得熟,就能在读中潜思体味,领会精义,感受文采,作者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等方面的匠心,就会不断吸收、消化,久而久之,美的语言就会脱口而出.因此,熟读精思对课文的理解,对语言的积累,对语感的增强,对表达能力的提高,都是显而易见的.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要我们对一篇课文只要多读精思,就会大有收益;读得熟,不待解说,自明其义.大凡做学问或大学问家,都是在熟读上下功夫的,杜甫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郭沫若所说“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歙张”;白居易昼夜苦读,以致口舌生疮;苏轼三抄《汉书》.这些都是从平日对课文或文章熟读到背诵的经历,可见这就是看家的本领,也是理解课文的基础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