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认识

点赞:20236 浏览:9252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校教育质量,是教育改革的着眼点和突破口.作为教学过程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选择最佳教学策略成为学校教改中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内容至关重要.然而,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新课标的提出,如何才能切实提高初中生物的课堂教学效果?

【关 键 词 】初中生物;教学策略;教育改革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教师在教学中都主动的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去授课.但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贯彻好新课改的要求,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全面的培养,提高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具备一定的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这是教学中的难点.[1]要想在初中生物课堂上完成新课标的教学目标,教师应该采取多种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组织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巩固、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会学”,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

首先,要明确落实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灵魂,教学目标是否正确、具体、恰当,直接关系到教学任务的落实、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身心的发展.因此,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活动的性质和方向以及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用等.教学目标既要体现总的教育方针,又要反映本节课的教材的特点,它是教师挖掘教材内容、联系学生实际进行分析综合的结晶.教学目标应该具有多维性,一般包括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发展智力,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几个方面,各方面内容的确立应根据大纲和学生实际,也要有层次,明确可行,不宜笼统、含糊,也不能千篇一律.教学目标不只是写在教案上,更重要的是要具体落实和体现在教学各环节和教学方法上,而且不仅要求教师明确牢记,还应以不同方式,潜移默化或简明扼要地向学生说明本节课的目的,以使师生共同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努力.

另外,教案是教师备课的综合记录,是实施课堂教学的具体方案.课堂教学方案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运筹于设计,才能决胜于课堂”.教师编写的教案应符合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教学设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超越、不遗漏;系统、完整、有层次、有条理.编写的教案内容完整,一般包括:教学课题,教学目的要求,授课时数,教学重点、难点,课的类型和主要教法、教具,教学过程的步骤及各步时间,还要注明教学日期和班级以及缺席生等.其中,教案目的明确,详略得当;重点、难点、关键性环节突出;教学内容正确、系统完整;教学结构科学合理;明确使用的教具和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各环节时间安排紧凑;板书设计科学合理.此外文字书写规范、简要、透彻、实用.

第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生物知识的乐趣

兴趣属于人的非智力因素,它对认知活动起着指导、调节和强化的作用,是学习顺利而的心理条件.“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在观察、深思生物现象、认识现象本质及人与自然关系的中感到兴奋和激动,使之体会到学习生物知识的乐趣和成功的愉快.[2]如在讲述《有机物的制造——光合作用》一节时,应将力放在事实和现象的联结点上,即“在阳光下每一片绿叶都在生命活动”.我对学生说:“在阳光下每一片绿叶都在生命活动,这生命活动在盛夏尤其活跃,复杂的生命活动,树木便活下来.生命活动决定植物的存亡,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科学家实验的策略毕业论文探索奥秘,并了很大的进展,论文范文生命活动粮食生产的工厂化还探索阶段.让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仔细想想,生命活动是怎样依靠土壤、空气物质生产有机物质的,它又是怎样影响的环境与生活的,并畅想‘绿色与未来的生活’.”学生听后,有跃跃欲试之感,对大自然的奥秘感到惊异.生物界绚丽多彩,可学生观察、研究的十分.把生物教学的背景扩大到广阔美丽又蕴含奥秘的自然环境中,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生物知识,探索生物现象的本质.

第三,切实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

1、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生物课堂教学中,恰当地选用辅助的教学资源有利于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形象、直观、生动地展现教学内容,更好地达成教学目的.但是,有时教师即使选择了理想的辅助教学资源,也并不一定就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正确的判断,更好的发挥辅助教学资源的优势从而取得理想的效果.

2、合理使用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随着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走进课堂,使得生物教学中时常困扰教师的许多问题如宏观与微观、静态与动态、抽象与直观等能够方便地实现相互的转化,通过声音、图画、色彩形状等多种刺激,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从而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落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例如细胞结构、细胞分裂等微观世界的生命活动,基因工程、克隆等生物技术,都可以借助于多媒体的手段,使这些学生不易掌握的生物知识变得直观明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正在逐渐走向常规化.但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并不意味着课堂教学的高效,合理的使用才能促进有效课堂教学的落实.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首先需要解决怎么用的问题.一些公开课、评优课中,多媒体的使用有的已走向了极致,动画、色彩、声音等等,能用的都用上了.

3、合理、有效地使用教材,提高生物教学效果.教材在教学中的地位一直以来都是非常重要的,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于教材的研究及应用都非常重视,尤其对教师如何使用教材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建议教师要从“教”教材转向“用”教材教,并明确提出“用教材教”才是“现代教师应有的姿态”. 在教学设计中,我们不仅要贯彻课程标准思想,而且在教材的利用上要有所创新,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读懂教材,还根据需要对其进行适当的调整.

第四,课堂教学过程中注意对其他方面知识的联系

1、加强生物与社会、科技的联系.生物课程标准中提出“使学生理解生物与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因此生物教学中,教师应把学生放在现实生活背景中,引导他们解决问题,理解生物学知识在科技、社会中的作用和社会科技促进生物科学的发展.例如在《爱护植被,绿化祖国》一章中有“绿化校园的设计活动”的内容,学生根据现在校园的状况,自己设计绿化方案.近几年发生的沙尘暴现象,学生通过搜集资料、分析原因,并提出了合理的治理方案.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树立起知识与科技和社会联系的观点. 2、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生物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与物理、化学和数学紧密联系.在生物教学中,加强各学科之间的联系既有利于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有利于学生建立起完整、合理的知识体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学科之间的联系.例如:在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时,需要用氢氧化钠溶液.为什么需要用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有什么作用?初一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学习相关的化学知识,很难理解这一知识点.教师先告诉学生用氢氧化钠溶液起对照作用,然后引导学生做实验,通过实验现象的分析,得出氢氧化钠溶液在整个实验折中所起的作用.


3、加强生物学科内部的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其他学科教材相比,生物学科教材的特点是知识点比较多而零散、相对比较简单、系统性较差、章节跨度比较大、适合学生自我探究性学习的内容比较多.这些特点虽然降低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难度,但是也同时增加了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的难度.基于这一特点,教师在教授新知识的时候,应该充分联系已学习过的知识,使学生在复习巩固已学习过的知识的同时,能够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有效地建立起自己的知识体系,体会生物学科的系统性,最终达到对所学过知识的内化.

第五,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自学能力是每一个学生必备的素质之一.所谓自学就是学生独立地、能动地获取知识和技能.知识和技能是创新的基础,而自主性、能动性则是创新的因素和能力.[3]因此,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可避免地与自学的培养相联系.可以说,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因此,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不容忽视.下面是笔者尝试的三种方法:

抓好课前预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在预习前要作充分的准备,教师先分析教材,认真备课,把教学内容分成小知识点,以小知识点的形式编制成预习提纲,于前一天发给学生,让学生带着这些小知识点进行自学并完成预习作业.一个阶段之后,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教师则可不再出预习提纲,只须进行相应的学习指导就可进行自学.

第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事先要设计一些问题,以问题的形式编制成学习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学.

第三,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探索领先,学导结合”的思想,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例如自学《呼吸系统的卫生保健》和《神经系统的卫生保健》时.导学提纲老师要精心编制,不仅要把教学内容问题化,而且还要让学生写出质疑之处,让学生写自学小结或心得体会等.又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做实验时,要一边引导学生细致观察,一边提出疑问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允许学生有多种独特但不够完整的答案和体会.不要过早制止学生错误的发言,不许责怪学生,因为这些缺点和错误,正是教师要弥补的漏洞,教师需耐心启发和诱导,让大家互相分析指正,互相促进,最后归纳出正确结论.这样的引导探索过程,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感受力、判断力很有帮助,能加速学生的感性认识向抽象思维发展,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形成起着促进作用.这样当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目地.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动态系统,教学效果受许许多多因素的影响、制约,然而追求教学的高质量、高效益,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是每位生物学科教师的强烈愿望,愿同行们用心探索,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在生物教学中独具特色,自成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