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学科的课前活动

点赞:15907 浏览:6957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教学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的老师都知道:教材只是个范例,所涉及的内容极其丰富,但有些内容空泛、抽象,学生认识肤浅;还有些内容虽然近在身边,但学生欠留心观察.这就使得学生有时对所学内容没兴趣,对教师所授道德观点不易接受.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应从学生的好奇心出发,让学生走出课本,走向传媒,走向社会,广泛开展课前搜集与调查活动.因为:

一、通过课前活动,能增强感性认识.

课前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对所关注的问题通过亲身体验,可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如教学“我们的学校”一课时,课前可以让学生分主题搜集资料.我在备课时预设的主题是:

主题一,不同地区的学校――让学生搜集我国农村、城市小学以及少数民族地区学校的图片、文字资料.

主题二,不同时期的学校――让学生搜集我国从古到今各种形式学校的图片、文字资料.

主题三,不同类型的学校――让学生搜集各种培养对象不同或培养人才的从业方向不同的学校图片、文字资料.

课上教学时学生们则通过主题汇报活动,了解了不同学校的不同特点和区别,进而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进了对学校的认识和对未来学校的憧憬.

二、通过课前活动,能体验道德情感.

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课前让学生深入生活,亲身感受,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道德认识,体验良好的道德情感.如教学“我是谁”一课时,课前我就让学生到公共汽车上和公园、医院、电影院、超市等地方进行调查,了解不同行业,不同职业,不同角色所承担的社会责任,让学生在调查过程中理解人们在每个场所都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承担好自己的责任.从教学结果看,学生们不仅分清了不同场所人们所扮演的角色不一样,也知道了应该如何承担好自己的责任,怎样才能当好自己的角色.


三、通过课前活动,能导向道德行为.

我们知道,学生对现在的生活很熟悉,可是几十年前,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像他们一样大的时候,家庭生活什么样学生并不了解.因此在教学“我爱我的家”时,为了活用教材,开发教学资源,课前我也是通过预设调查提纲,组织学生开展了“我的家庭小调查”活动.课上利用教学平台:在对比中看生活,在生活中找感受,在感受中查不足,让学生知道了在家庭中如何尊重父母、尊重他们的辛勤劳动.活动中学生也自然体会到了“该怎么做”、“不该怎样做”的行为准则,特别是在情境表演中学生们都能正确导向自身的行为.

综上所述,课前活动不仅能构建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还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促进其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

《品德与社会》学科的课前活动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中学生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高校毕业论文、硕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0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