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体会与总结

点赞:23446 浏览:10727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语文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语文老师要想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必须知道课堂教学要注意什么,现我将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1.进一步加强识字、写字、学词的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低年级:要坚决以识字、写字为重点.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对识字、写字要从时间、环节、指导、练习等方面予以保证;要打牢识字、写字的基础,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要体现“认写分开”的原则,要求不同,教法不同.认与写,读音、识记与书写可以分步走;要采取多种形式,重视识字的巩固,加强写字的指导.即既要顺应儿童的天性,注意调动小学生识字、写字的积极性,快快乐乐地识好字,写好字,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示范作用.中年级:继续培养识字、写字能力,要由扶到放,适当点拨.要加强词语教学,重视词语的理解、辨析、积累和运用;要鼓励学生在课内外的语文学习(特别是课外阅读)中,尽可能多地掌握适用于口头、书面表达的积极词汇.高年级:要有独立识字、学词的能力;要能理解词句的含义,增强表达的效果.“课标”要求:“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的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怎样理解与落实呢?首先,各个年段都要增强练字意识,落实书写训练,提高书写质量.其次,书写练习的内容、要求、指导等,各年段应有所不同.如,低年级侧重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书写字词;中年级侧重在方格中书写词、句、段;高年级侧重在条格中练写句子、语段,且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抄写、听写一些小练笔,也应视为在教师指导下的书写练习,需要注意的是,指导与讲评,不仅重书写内容,而且重书写质量.总之,对识字、写字、学词,在思想上要更加重视,在教学上要加强落实,要根据年段的不同要求,创造性地进行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体会与总结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学生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函授论文、大学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1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2.加强对学生的书写指导

2.1笔画的书写指导.从一年级起就应该重视笔画的书写指导,他们开始是写拼音字母,拼音字母多带弧形,由此从拼音字母书写过渡到汉字的书写时一定要注意笔画的书写指导.如:“女”字第一笔是“撇点”而学生写成“竖弯”,“山”字第二笔是“竖折”而学生写成“竖弯”,“口”字由“竖、横折、横”组成而学生写成由“竖折、横折”组成,这些在书写指导时要及时矫正.

2.2偏旁部首的书写.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祖先智慧的结晶.它不可代替地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植根于写字基础上的书法有着出神入化的线条和千变万化的空间组合,生动地表现了我们民族的智慧、性情、态势和精神.富于变化的汉字多由不同的偏旁部首进行空间组合的,这些偏旁部首大多由独体字演变而来,在写字教学中不仅要指导学生写好独体字,更要注重这些由独体字演变而来的偏旁部首,如:“好”字的偏旁是“女”字旁,书写时应将“横”变为“提”.

2.3写好字,笔顺规则不可忽视.在一年级已经学习了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先中间后两边、先里头后封口的写字规则,这是初学写汉字的一个难点,要指导学生有规律地去把握,一个笔画较多的字,不仅要加强书写规则的指导,更要加强汉字书写的综合指导.

2.4田字格的书写指导.小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差,初学写字不知从何下笔,写出来的字不是东倒西歪,就是“顶天立地”.指导学生用田字格书写,可以逐步提高学生的空间知觉精确度,帮助他们掌握汉字的间架结构.教给学生书写方法,可让学生写出满意、漂亮的汉字.

3.打造“情感课堂”

3.1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在于“情感”.一个没有的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呢?应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燃烧的岁月”.

3.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等激发他们的阅读和动机,营造“我要学”和“我想学”的教学氛围.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时找来银河、天体、宇宙的图片和资料与学生一同欣赏,当浩瀚的宇宙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时候,我真切地感受到他们渴求的眼神,他们太想了解银河、了解宇宙了.于是我提出:“你们想问银河些什么呢?你还想说些什么?”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3.3师生融入课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融情”.“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4.逐段串讲分析少一点,提纲挈领讲解多一些

从作家背景介绍到逐段逐句串讲,从内容结构解剖到写作特点总结,最后是背诵、默写,这种逐段串讲的“发胖式”教学法在农村学校依然存在;虽在青年教师的课堂上少了,在中老年教师的课堂上依然存在;虽在各类赛课活动中销声匿迹了,但在常态课上依然占据一席之地.究其原因,主要是老师们已经习惯这样一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几十年养成的陈规陋习,一朝一夕怎能完全摒弃?再者老师们潜心挖掘文本不够,缺乏足够的教材驾驭能力.其实,逐段串讲是只见教材,不见学生,漠视人的因素,忽略人的存在,是一种陈旧的教学观念的体现.这样的教学方法实际上是对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剥夺,是对学生认知规律的否定,是对学生个性发展的遏制,也可以说是对学生人格的不尊重.“少教多学”的课堂教学应当是富于思考的,学生应当有更多思考的余地,任何一篇文章总有一个或两个“要隘”或关键点,我们可以选择一个适宜的切入点、突破口,提纲挈领地进行教学.

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课题的关 键 词 展开质疑,紧扣文章中心进行,为理解课文做好铺垫.学生根据课题可能提出若干问题,有些问题可能非常简单和肤浅,教师要引导学生选择有较高质量的、能够统帅全篇的一个或几个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问题不宜过多.教师要放手让学生根据课题自主质疑,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