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我区农牧民增收让改革成果惠广大农牧民

点赞:7005 浏览:2271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编者按:

为充分认识现阶段我区农牧民收入增长面临的难点问题,并就如何加快“十二五”期间农牧民收入持续增长提出对策建议,2011年初,自治区政协把“促进我区农牧民收入增长”列为当年的重点调研课题.去年9月,自治区政协农牧委分别向巴彦淖尔市、通辽市、赤峰市、乌兰察布市、鄂尔多斯市政协和锡盟政协下发了联动调研通知和13项问卷调研提纲.6个盟市接到通知后,迅速组织调研组,深入到各旗县市对农牧民收入增长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并且按照问卷式调研提纲,撰写出有数据、有分析、有对策的调研报告.在盟市调研的基础上,全国政协常委、自治区政协副主席、民盟内蒙古政委主委董恒宇于12月初率领政协农牧委、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和民盟区委有关部门负责人一行15人,深入到巴彦淖尔市4个旗县进行了进一步调研座谈并走访农牧户.在调研的基础上,就如何将提高农牧民收入落到实处,本刊记者专访了董恒宇副主席.

记者:提高农牧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贫富差距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实现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确定的“富民强区,富民优先”目标核心所在.您认为在“十二五”期间完成这一目标有没有难度?

董恒宇(以下简称董):“十五”以来,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战略背景下,我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一系列强农强牧、惠农惠牧的政策措施,紧紧围绕农牧业增产增效、农牧民增收致富这一核心,积极培育和发展农牧业,农村牧区经济发展形势喜人,粮食产量屡创新高,农畜产品不断上涨,农牧民非农就业机会增加、单位工资上升,国家和自治区对“三农三牧”补贴力度不断加大,农牧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呈现出较快增长势头.我区“十二五”规划确定了农牧民收入年均增长12%的宏伟目标,这一目标的确立充分显示了自治区党委、政府改善民生、让改革成果惠及广大农牧民的决心和意志,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十分艰巨.

记者:“十一五”时期我区农牧民收入增长较快,您认为有哪些因素促成了这一增长?农民和牧民收入的增长有哪些不同的特点

董:“十一五”时期农牧民收入增速快于“十五”时期.在“十一五”时期,随着我区工业化、城镇化建设进程的推进,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牧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带动了二三产业的迅速发展,适时营造了非农非牧就业机遇,拓宽了农牧民工资性收入渠道.与此同时,国家和自治区加大了惠农惠牧和支农支牧的政策性补贴力度,使农牧民政策性转移支付收入逐年增加,这是农牧民增收快于“十五”时期又一因素.例如,锡盟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2890元增长到2010年的6153元,增长一倍之多,年均递增16.3%,高于“十五”时期的12.8百分点,年均增速分别比全区和全国高3.2个百分点和3.6个百分点.从全区看,“十一五”时期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递增13.1%,比“十五”时期高5.5个百分点.

促进我区农牧民增收让改革成果惠广大农牧民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农牧民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函授论文、学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5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农民收入比牧民收入增速快.“十五”以来的10年间,我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速均快于牧民人均纯收入,有的盟市农民增速更快.如,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在“十一五”期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7.1%,而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仅为12.4%.牧民收入增速滞缓主要原因有三:其一,人口和牲畜数量超出了草原自然再生产的能力,致使部分草场退化,畜牧业经济效益逐年递减.其二,草原畜牧业由于受基础设施条件、经营方式、生产手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发展走势弱于种植业和农区畜牧业.其三,种植业和养猪有补贴,而2010年前畜牧业养牛养羊无补贴或补贴较少,这都不同程度的影响和制约了牧民收入的增长速度.

记者:“十一五”以来,我区农牧民收入结构有哪些显著变化?

董:长期以来,我区农村牧区经济结构单一,一产独大,这也导致农牧民收入形态单调,结构单一.经过近10年的发展,收入结构逐步有所优化,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收入形态货币化.随着农牧业生产社会化、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农牧民以实物收入为主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逐步被以货币收入为主的市场经济所替代.工资性收入、财产和转移性收入的不断增长促使农牧民收入迅速增加.2005年内蒙古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为2462.5元,2010年达到4575.1元,5年增加了2112.6元,年均增加422.5元;2010年纯收入占全年纯收入的比重达到82.7%.

另一方面是收入来源多样化.作为传统农牧业区,我区农牧民收入结构一直十分单一,收入渠道狭窄,主要以家庭经营为主.但近年来这一状况有所改观,家庭经营纯收入占纯收入比重不断下降,工资、转移等非经营性收入所占比重逐年提高,我区农牧民收入结构呈现出多元化趋势.特别是退耕还林还草补贴、粮食直接补贴、购置和更新大型农机具补贴、良种补贴等转移支付政策的陆续出台,拓宽了增收渠道,但家庭经营性收入仍占大头.2010年内蒙古农牧民人均工资性收入达到1036.8元,占当年纯收入的18.8%,比2005年提高1.9个百分点,比2000年提高5个百分点;2011年我区农牧民人均工资性纯收入达1310.9元,同比增长26.4%,增幅比上年高出11个百分点,对农牧民纯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24.6%,拉动纯收入增长5个百分点.2010年转移性纯收入达到658.6元,占当年纯收入的比重为11.9%,比2005年提高5.6个百分点,比2000年提高11个百分点;2011年我区农牧民转移性纯收入达775.6元,同比增长17.8%,其中,各项补贴收入为448.6元,同比增长42.2%.同时家庭经营收入的比重明显下降,2010年为66.4%,2011年下降为60%.

记者:影响和制约农牧民收入增长的突出问题有哪些?

董:农牧民收入是一个复杂性问题,具体到我区,受以下六个因素的制约:

一、受全球气候影响,我区降水量逐年减少,加上我区生态脆弱,草原和农田再生产能力有所降低.加之农村牧区基础设施条件较差,生产经营方式落后,缺乏相应的科技支撑,难以推进产业化经营、专业化生产、市场化经销的现代农牧业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