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看报,每天都不能少!”

点赞:5441 浏览:1892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但现实情况是,一些人走上工作岗位后,很少读书了.让我们来看看和的做法 ,也许会有所启发.

:“忙,就要挤”

是如何做到博览群书的呢

1945年12月24日,收到一本普列汉诺夫著的《论一元论历史观之发展》.第二天他就读了11页,第三天读到27页,27日到29日,虽忙于为起草给东北局的指示,但仍读了14页等就这样,一本300多页的书,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就读完了.

1949年12月,在出访苏联前夕,亲手挑选了有关苏联政治经济的书籍、几本马列著作、唐诗宋词、名人字画、中国和世界地图以及鲁迅的著作.在赴莫斯科途中,他除了批阅文件和与有关同志谈沿途各地的历史名胜风土人情外,其余的时间都用在了读书上.在莫斯科,各种外事活动非常紧张,可他还挤用饭前饭后的点滴时间认真地阅读鲁迅的著作.一次,刚回到住地,就要开饭了,他也不愿休息,拿出一本鲁迅的著作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当工作人员把饭菜放在桌上时,他仍然顾不上吃.当工作人员轻声催他吃饭时,他说:“还有一点,看完就吃.”他用笔在书上圈圈划划,一直把二十来页看完才开始吃饭.

1958年3月,在成都主持召开八大二次会议,在开会的20多天中,他为了不耽误读书,就在办公室里吃饭.吃饭时,他把面前的文件、书刊往旁边一拨,端起饭就吃.还没有等咽下最后一口饭,他就又全神贯注地工作或学习起来.正是阅读,使能够及时发现问题.会议期间,专门民日报总编辑吴冷西谈话,就人民日报和新华社在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作新闻报道时如何坚持实事求是、坚持真理,坚决抵制“五风”的问题作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叫他注意在“报纸报导上,不要尽唱高调”,“不要鼓吹不切实际的高指标”.

1958年9月19日,来到芜湖.刚刚住下,询问过怎么写作员的姓名、年龄、父母及家庭的生活情况之后,他随即问道:“有没有今天的《芜湖日报》”怎么写作员取来报纸后,便看起报纸来,边看边对怎么写作员说:“读书看报,每天都不能少!”

有一年夏天在武汉,武汉如同“火炉”,照样每天看书学习.书上的字很小,只好加大亮度.这样房子里就更热了,汗水不停地顺着脸颊往下淌.工作人员拿来毛巾请他擦一擦,他风趣地说:“看来读书学习也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流下汗水,学到了知识!”

晚年,他仍然是一边吃饭,一边看书.他常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饭可以少吃,觉也可以少睡,书可不能少读啊!”

:知识是领导的本钱

“知识是领导的本钱,不及时掌握理论知识和最新信息,怎么能做好领导工作呢”说这段话的人,是曾任总书记的.

据的秘书高勇回忆,至少通读过《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两遍,《列宁全集》、《斯大林全集》各数遍,尤其是一些重点篇章,更是反复阅读.而《选集》他不但读过十数遍,还特别让秘书找来建国前解放区出版的著作,同《毛选》四卷本对比着读,仔细比较重新发表的文章于原版做了哪些修改,以求更好地理解思想.

“读书看报,每天都不能少!”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著作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学院论文、硕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0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读书非常认真,不但用红笔画上杠杠,圈出重点,在页眉页边密密麻麻写上批注,还要做摘抄卡片,记笔记.在1987年辞去总书记职务到1989年去世的两年多时间里,他又通读了一遍《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做了24本笔记,而此时的他已经是七十多岁的高龄了.

与接触过的人都能感觉到,是一位非常有魅力的领导.他善写文章,善讲话.他讲话从来不用秘书写稿,要不自己列个提纲,要么干脆提纲都不要,全凭自己的知识和口才.一旦开讲,定是引经据典,深入浅出,诙谐生动,滔滔不绝.他又是个不拘小节的人,讲到激动处,还要辅以手势,有时帽子碰歪都毫不在乎,往往是引来雷鸣掌声,极富感染力.这是因为他读书多,知识丰富.

担任总书记之时,非常重视党和无党派人士的理论著作.的女儿满妹在《思念依然无尽》一书里回忆,党外人士送给的个人新出版的著作,都非常高兴地收下,并迫不及待地读完.或许正是由于阅读了大量理论书籍,才拥有清醒的头脑和强烈的历史与社会责任感.

一次他在南阳卧龙岗武侯祠看到一副清代旧联:“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在谈笑间将它改为:“心在人民,原无论大事小事,利归天下,何必争多得少得.”随行的中国青年报记者陈鹤翔赞道:“这样一改,一个一心为民,两袖清风的革命家的远大志向和高尚情操表现无遗.”

很多人羡慕他读那么多书,记得住那么多东西,说他是天才.不过,更重视勤奋.上世纪60年代郭沫若曾在《中国青年》杂志上发表一篇文章,题目是《天才与勤奋》,读了以后赞赏地说:“郭沫若的‘爱好出勤奋,勤奋出天才’说的很对.”他曾对一位老同志的孩子说:“我和你爸爸没有念过大学,但自信超过大学水平.凭什么凭拼劲!”他在延安时期每晚都点着煤油灯读书到深夜,称赞他读书刻苦,特别推荐他担任抗大总支书记.


即使身处逆境,也不忘记读书.被下放到“五七”干校劳动期间,当大家结束一天繁重的劳动,摇着蒲扇驱蚊聊天的时候,只有躲进草房刻苦读书,从夏到冬,不辍.

恢复领导职务后,仍然每晚读书到深夜.有人问他:“你事情这么多,为什么还要读书”他回答说:“再忙也要挤时间看.知识是领导的本钱,不及时掌握理论知识和最新信息,怎么能做好领导工作呢”

(摘自《博览群书》)

猜你想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