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一体,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点赞:4167 浏览:1303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新课程下要提高语文的教学效率,必须从学校的大环境、语文课堂的小环境和家庭教育的微环境着手,三位一体,解放学生的脑袋、双手、嘴巴和眼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 键 词 :以生为本;教学效率;三位一体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2-0075-02

《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2012年2月)指出:深化新课程改革,转变育人模式,必将扩大学校教育、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引导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实现学生全面且有个性发展.

为适用新课程改革,语文课教学必须坚持以人(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实施"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必然涉及到学生的解放.学生的"解放",首先是人性亦即人的本性的解放,特别是作为创造性人才所必须具备的非智力的个性的解放;其次是人人皆有的创造潜能要获得解放.唯有如此,教育教学方可以"使人成为他自己,变成他自己",才能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以人为本",语文教学的效率才会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的根本职能是开发人的潜能,塑造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有个性的人和培养社会化的人.要实现这一职能,可以从学校、语文课堂、家庭三位一体,综合思考和实践.

1.学校应以学生为本,处理好升学率与效率的关系

对于普通中学而言,升学率在绝大多数人看来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也是考量学校发展的唯一标准. "率"高则校兴,"率"低则校衰.如果重分重率蔚然成风,学校"以升学率为本",只靠占用学生的时间,长期"恶补";牺牲教师的休息时间,教师怨声载道,这使得师生疲劳应战,不注重教学效率,长此以往,扭曲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也扭曲了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最终也不一定能提高学校升学率.

为了改变此现状,学校必须要以学生为本,为学生创造一个有良好校风、学风和教风的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以及有一定感召力的校园文化设施,使学生受到感染和熏陶,净化学生心灵,激发学习动机,使学生愿学、乐学.

语文教师可以协助学校布置名人、名言、警句,如"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创造.""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激励、鼓舞、教育师生、家长,为学校创造良好的、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出自己的一份力.

学校如果真能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按教育教学规律办事,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和学校以率为标志的各种指标的提高应该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学校要分数又不要死盯着分数,对学生管理适度,营造一个使学生身心成长的校园氛围,从必然王国走入自由王国,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优质教育,让学生真正享受了正常教育的福泽,体现了提高教学效率的王道.

2.教师应以学生为本,不应以本为本

2.1 以学生为本,转变教学观念,解放教师思想.新课程改革首先是一种教育理念的变化,这需要语文课教学必须在理念上重视人的本质,把人的发展性提高到高于一切的地位.但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思想指导下,出现重智、轻德,重主导、轻主体,重考试、轻创造,重整体统一、轻个性特长的封闭教学思想.语文教师本人必须解放思想,敢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就应该:

一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可当今语文教师的很多做法就是把学生当成知识容器、考试工具、分数的奴隶.

二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教学活动,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当导演,学生当演员.

三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质量观.学校无差生,只有有差异的学生,他们都是人才,但都不是全才,教师的责任是扬长避短,使他们都成为人才.

四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价值观.其核心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观念、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的毅力、创新的体力.教师应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一切从学校、教师、学生的实际出发,立足于培养面向新世纪的人才.

2.2 .以学生为本,探索课堂教学改革、解放学生

2.2.1 以学生为本,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会想.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不是背书和记忆别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传统的教育为了避免出错,确保"高分",总是采取"直奔真理"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上拼命地"灌",把知识直接塞给学生,使学生完全丧失了主动、个性和独立思考,其结果培养的是只求正确、不求进取,循规蹈矩而无创新精神的畸型人才.科学家钱三强曾经说过:"什么叫'名师'?并不是手把手教就是名师,而是善于启发诱导,让你敢'创'."为此,教师必须做到:

(1)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类推,成为知识"发现者"学生观看2011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晚会的录像,在又一次收获感动和泪水的同时,也为颁奖辞精美的修辞技法所打动.刘金国颁奖词很好地运用了对偶修辞方法."贼有未曾对我缚,事无不可对人言" 属严对,对仗工整,表现刘金国嫉恶如仇,光明磊落的高尚品格.而"是盾,就矗立在危险的前沿,寸步不退;是剑,就向邪恶扬眉出鞘,绝不姑息" 虽字数不等,属宽对,写作上亦称之为"对句",表现了人们对于刘金国作为军人剑与盾的风格与作风的敬意与赞美.再让学生从杨善洲颁奖词中发现此修辞方法的妙用;又可以启发学生在其他人物的颁奖词中再发现比喻、双关、移用、粘连、对比、引用等修辞技法的巧妙运用.

(2)转变讲授方法,让学生想象,成为自由"想象者"在高三的高考备战阶段,面对题山题海,语文老师的紧迫感绝对不亚于学生.于是,美其名曰为"精饲料"的试卷加答案发得满天飞.这种方法,让学生大倒胃口不说,还大大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老师的一切包办的教学模式下,也就无法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不管考试结果如何,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的丧失就是难以挽回的损失.

其实与其唉声叹气于学生的"孺子不可教",不如静下心来换位思考,把自由思维的空间还给学生,把语文课堂还给学生,把练习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重新焕发学习热情,让他们在个性化的思考中获得成就感,这样,老师也乐得其所,在与学生思维的碰撞中体现出来的急智和幽默的火花. (3)利用故设错误,让学生认知,成为矛盾"解决者"在学生的作业、试卷和课堂回答、讨论中,经常有一些错误的观点,以这些观点创设问题情境,具有针对性强、易引起学生高度重视的作用.问题情境创设后提出问题,再通过学生自评、互评或教师点评等方法,引导学生分析理解问题,其教学效果较好.有时为了教学需要,甚至教师故意设计一些错误观点,供大家评述.在不断解决认知冲突的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

(4)运用提问技巧,让学生思考,成为积极"思考者"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问题意识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在教学《记念刘和珍君》时,教师可先设计如下几个问题:1、文中交代了刘和珍牺牲前预定《莽原》全年一事说明了什么?2、为什么刘和珍遇害一周,而鲁迅先生竟没有写一点东西?3、怎样理解"真的猛士"、"哀痛者"、"幸福者"?再让学生经过自己的探索,沿着课文和教师的思路进一步提出问题.如,有学生提出了,4、文章回忆了刘和珍生前哪几件事?刘和珍是怎样的人?5、刘和珍牺牲的意义是什么?等等.这系列问题是教学这篇课文的一个完整的系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而问题的设计又各有侧重,形成阶梯.让学生在提问中思考,在思考中提问,又在提问中解决问题,事半功倍.

2.2.2 以学生为本,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课堂上,如果学生的手主要是用来划课本和记笔记,长久如此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因而会做小动作,扰乱课堂秩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校计算机的普及,就可以用双手操作键盘,使他们更能干.

语文教师可运用计算机网络超媒体链接技术组织语文教学的内容或相关信息,学生利用浏览器从非线性组织的资源中获得学习的内容,也可以把自己的学习体会发布到页面上与他人分享交流.

在语文试卷讲评课可借用高考语文网上阅卷模式进行操作.网上阅卷的过程是:先将考生的答题纸通过专用的高速扫描系统扫描成图像,经过技术处理将图像按一定的要求切割、压缩保存到计算机怎么写作器里. 然后,借用学校计算机房上课,把试卷随机发送到学生的电脑上,让学生根据教师拟定的参改卷.这样做不仅提升了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还接轨了高考,让学生经常性接受网上阅卷的训练,可有效避免高考时因不适应或怯场而导致的非知识性失分,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应考能力,发挥应用水平之目的.

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教学的课堂,没有教师太多语言,更没有学生的话语,只有学生双手敲击键盘的声音,但实践证明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真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2.2.3 以学生为本,解放学生的嘴巴,使他们会说.嘴巴是语言器官,让学生拥有好口才,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学生口才的好坏也是检验语文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准.《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口语交际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解放学生的嘴巴使得传统的师生单向信息传播,转变成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对话过程.

语文离不开生活,文学来源于生活,语文课文内容涉及的多是人性的真善美.每个星期抽一定的时间,由文及人,回顾自己的经历,讲述经历中的一个事件、一个场面、一点看法、一个人物、一丝触动等.只要学生有说的意愿,就创造机会让他们畅所欲言,以此培养他们观察生活、社会,关爱自己、关注他人的良好习惯,并为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


解放学生的嘴巴,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还有一种更好的方法--辩论法.语文必修四的第四专题是"走进语言现场",它的学习方式为活动体验,强调的是实践性、活动性,三个板块分别侧重用演讲、问答、辩论等基本形式指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实践.让学生参与辩论,能够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临场反应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激励新的思想、培养竞争意识,也能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还能活跃课堂气氛,增加教学中的"亮点"、"美点",收到很好的效果.

2.2.4 以学生为本,解放学生的眼睛,使他们善看.注重学生的看书(自学)能力的培养,对提高语文成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很大益处,现行中学语文教材形式多样,内容的可读性很强、浅显易懂.对有些相对比较简单的框节可放手让学生自己看书完成教学任务,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首先,由学生自学(精读)某一框节,列出学习要点,编制带阅读体会性质的提纲,在课堂上讲出来,由集体讨论补充,老师帮助形成知识结构图表(板书形式),凸现学习的重点难点.

然后,由学生提出自学中发现的问题,大家讨论、教师点拨,多方位多角度诱导启发学生,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最后,进行当堂检测.

这个过程的基本程式是:精读→列出提纲要点→讲出要点→归纳结构图→问题讨论→课堂反馈.这是一种带归纳性的自学方式.学生不仅要认真读书,列出提纲,还得从中发现问题,并由自己设法去解决.在操作过程中,切忌设框框条条,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尤其是当学生的看法有不同时,教师不要马上下结论,而是师生平等地讨论、切磋,直至达到共识为止.在整个过程中,师生互动,教学相长.

3.家长应以之女为本,不应以分数为本

在当前的家庭教育中,"以分为本"思想占很大比重,孩子学习成绩好家长就脸上有光,孩子成绩差就低头三分.孩子们在这种急功近利的环境中长大,往往计较得失,甚至心怀仇恨,很难与他人友好相处.

中学语文教师,特别是担任班主任的语文教师,要力所能及地引导家长,让家长懂得只看重孩子一时的成绩,而忽视孩子心灵的健康成长,终将害了孩子,害了家庭.要让孩子在体力、认知、语言、社会性、情感上获得和谐发展,采取平等的教育方式,尊重孩子的选择权、参与权和隐私权,在开放式教育中,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全面健康发展的人和能适应各种环境和具有独立生存能力的"社会人".

总之,学校教育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要真正解放学生,提高教学效率,应该学校、教师、家庭三位一体,共同努力.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在三位一体的实践中既是引导者又是联络者,要充分发挥语文课教育的特色,一步一个脚印,教学效率的提高就会水到渠成.

参考资料

[1] 陶行知的《创造的儿童教育》

三位一体,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学生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专科毕业论文、在职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2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2] 余文森主编《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

[3] 李建平,《聚焦新课程》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