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不被重视的原因

点赞:12282 浏览:4865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作为研究生的公共政治课,被很多专业开设,学习《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有利于学生打下深厚的原著功底,有利于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课并不被学生重视,本文对原著不被学生重视的原因做出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

关 键 词 马克思主义原著 原因 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作为研究生的公共政治课,被很多专业开设着,学习《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有利于学生打下深厚的原著功底,有利于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校《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不被重视的原因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原著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毕业论文、专升本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4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但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并不被学生重视,教师也觉得要想教好这门课绝非易事.我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其原因,并谈谈自己的一些建议.

1.学生普遍重原理,轻原著

在本科阶段,各专业学生都系统学习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许多学生认为读了研究生就没有必要再学习原著了.同时,原理易懂,而原著卷帙浩繁,内涵丰富,读起来费时费力,并且读完一遍未必能立竿见影,往往是一头雾水,不知所云.针对以上错误观点,要求我们的教师必须做到:讲清楚原理与原著之间的关系.原理和原著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两者的联系表现在:(1)原著比较深奥,原理比较简明易懂,原著的内容规定了原理的基本面貌,原理是对原著的一种解释和必要补充.(2)在一定条件下两者可以相互转化.一方面,原著的论述可以用原理体现,并作为指导实践的准则,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变化,出现新的实践,在新实践中产生新的理论,新的理论又转变为新的原著精神.两者的区别表现在:(1)原著是原理得以产生的基础,原著是核心,原著对原理具有决定性作用,处于支配性地位.原理不能违背原著的精神,起辅助作用,处于被支配地位.(2)原著深奥,难理解,原理简明易懂.原著具有稳定性,而原理具有可变性.(3)原理是学习的初级阶段,原著是学习的高级阶段,我们应该从初级阶段开始(原理)逐步过渡到高级阶段(原著).由此可见,原著是原理的依据,作为一名政教专业的研究生,应该下功夫去钻研原著,打下深厚的原著功底,在学习中提高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素养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觉得《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难学枯燥、没有兴趣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是介绍马克思主义关于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方面最有代表性的原著,目的是通过引导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使其思想素养和理论水平得到提升,使之能够在潜移默化的学习中学会理论联系实际,使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分析和解决中国改革与建设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增强,最终成为社会的精英、国家的栋梁.如此重要的一门课程,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学生抱怨原著深奥难懂、文字晦涩、教学方法呆板等,这给实际的教学带来了困难.为有效地改变这种局面,我们的教师队伍可从以下方面做起:

(1)精选篇目,讲精讲透.马克思主义原著博大精深,内涵丰富,但《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作为研究生公共政治课,课时有限,只能从中精心挑选经典篇章进行讲解.在具体的选择中,首先,应该选与时怎么发表展相扣,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篇章.其次,各专业特点和教学目标不同,应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实际来选择篇、章、节.再次,《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不仅要选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著作,还要选、等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著作.课堂讲授是原著课教学的中心环节,在有限的时间内,必须把原著课讲精、讲透、讲活,提高课堂效果,才能引发学生的思维兴趣.

(2)注重理解原著的精神实质.原著课的教学重点不是简单的对文本解释,而是寻求原著的实质和精髓.对于篇幅较短并且重要的篇章,应该逐字逐句讲授,然后再对重点专题做讲授.例如:《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文章仅1200多个字,但它内容丰富,恩格斯高度评价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认为是“非常宝贵的”、“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①在课堂讲解此篇章时可采取这种方法.对于长篇的原著就不能逐字逐句讲授,首先应该对重要段落进行讲解,然后将原著的内容归结为几个专题,再对专题展开重点讲授,例如《反杜林论》就可以遵循这样的方法.

(3)注重讲解原著的历史背景.很多学生反映读不懂原著,理解不了原著的内容,也不知道原著价值所在,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学生对原著的写作背景知之甚少.教师在上原著选读课时必须讲清原著写作的背景,帮助学生理解.例如:在讲解《反杜林论》时,要先介绍德国社会工党和拉萨尔派合并使党内出现思想混乱和理论上的动摇,在这种情况下杜林向马克思主义发起全面进攻的情况,介绍杜林的生平事迹和“杜林主义”的主要内容,介绍恩格斯写作《反杜林论》的情况.相关背景知识的讲解,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原著阐述的内容,有助于学生认识学习原著的价值所在,也有助于学生知识面的扩展以及增加学习原著的兴趣.

(4)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为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我们要把传统的“一言堂”,转变为“群言堂”,让学生在学习中发挥主体性作用.在老师必要的讲解后,教师可以把有争议的问题留给学生讨论,学生要在课下亲自动手搜集资料、翻阅书籍、动脑思考,在课堂上发言、辩论,最后老师做出恰当的点评,这样就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活跃课堂气氛.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在组内以演讲、谈感受的方式,交流彼此对所学原著的某篇、章、节的心得和收获.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新问题,再通过课下搜集相关资料,积极探寻,最终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此循环,学生会在积累的过程中不断进步,从中得到更大的收益.可以让学生撰写小论文.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事实证明,这种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而且每堂课的学习都会有所收获,学生觉得生活很充实.

3.《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受到挑战,学生提出质疑

有些讲解原著的书,把原著的作用无限的夸大,认为原著中的每一个原理,每一个观点都是正确的,这是教条主义的做法,学生对此会产生反感和质疑.

我们要勇于面对和敢于承认马克思主义的不足之处.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党提出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新理念,新方针.这标志着我国的社会主义实践掀开了新篇章,原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它的需要了.因为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强调的是世界的客观物质性和物质世界的运动及其规律性,它突出了科学理性的意义.这对完成这个任务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主要需要的不再是科学理性,而是关于人、人的本性、人的精神追求与物质需要的关系以及关于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这些理论涉及的是价值判断问题,而价值问题,从总体上看,已经超出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范围.解决的办法就是重新回到原著中,重新解读原著.因此,我们只有勇于承认马克思主义有不足之处,客观正确、一分为二地看待马克思主义,才不会犯教条主义的错误,学生才容易接受.

总之,原著教学任重而道远,应该根据不同阶段出现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总结,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