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探究式”课改实验的

点赞:4412 浏览:14334 近期更新时间:2023-12-2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本文以现代教育心理学为指导,结合本校高中课改实验,深入教学第一线,探讨“引导探究式”教学中,如何激活课堂,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探究 课改 创造意识 变式教学 自主学习

在深化课改的今天,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正在成为广大教师关注的热点话题.作为第一线的教师,如何激活课堂,培养创造意识呢?下面笔者将结合自己“引导探究式”课改实验浅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和谐、平等的教学意境,是培养创造意识的前提.

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情感作为学生创造机制系统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总是成为推动或终止从事具体活动的动力,它可以强化或抑制认识的发展过程,并影响和制约活动的发展方向,有助于学生创造思维和创造性动作技能形成和发展.正因为如此,培养创造意识应坚持知、情、意统一的原则,努力营造萌发创造、创造热情的心理环境.数学,作为衡量一个人综合能力的重要学科之一,从小学到高中绝大多数同学,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为什么并非人人都是成功者?为什么许多小学、初中数学学科成绩还不错,进入高中阶段,第一个跟头就栽在数学上?为什么中国大陆有那么多奥林匹克金牌,却没有一位诺贝尔获得者?究竟如何学习高中数学?究竟如何开展高中课改实验?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不少数学教育工作者.


“引导探究式”课改实验就是主张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利用课堂开放性,创设、和谐、平等的教学意境,培养学习兴趣.具体做法:①尊重人格,建立平等的朋友式师生关系.②创设契机,激励学生自主探索.③鼓励质疑,给学生施展能力的舞台.④延迟评判,积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在立体几何第一课我从小游戏入手——你能用6根同样火柴棍拼出几种图形?能拼出四个边长都与火柴棍一样长度的正三角形吗?四人一组交流、合作、讨论,派代表回答问题,学习气氛一下子调动起来;紧接着引导学生研究切豆腐问题——一块豆干,一刀可以切成2块,二刀可切成3块或4块,那么三刀可以切出多少块?这时最多可切成多少块?创设自主探索问题意境,创造火花迸发出来.

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是培养创造意识的关键.

(1)组织讨论:在教学中有计划地组织创造性学习小组讨论,把传统师生一问一答式,改为人人动口参与讨论、评价式.通过对问题探索展开辩论.让学生深层次透过问题看本质,达到培养创造意识的目的.

(2)鼓励质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回遇到判断是非选择正确答案的情况,有时还会遇到题目答案不正确、不完整情况.教师适时诱导,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从中发现问题.这样做的结果,不仅使错误得以纠正,更重要的是鼓励学生进行了独立思考,大胆质疑,激发创新意识.

(3)激励创新:人们要适应社会进步,进一步学习更新知识观念,要在新的工作岗位新领域做出更大贡献,就要求他们不仅要有勇于探索愿望,而且必须学好探索本领.为此,教改试验中加强学生探索创新精神,培养激励探索愿望,教会学生探索能力.

正如天才数学家高斯所说:“没有大胆而放肆猜想,谈不上科学的发现”.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意境,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不合理猜想给予引导保护.

三、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是培养创造意识的核心.

(1)施教以导,以探究为主,是“引导探究式”课改实验的关键.

有效地学习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在课改实践中,我感到适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因而上新课前我试着做以下工作:

①先扶后放,引导预习.“先学后教”即课前让学生超前于老师的教学进度进行独立预习——解决现有发展区问题;教师先示范,即对教材内容进行示范研读,将所要学的数学概念、公理、原理、法则、性质等,从理论上武装学生以便他们在自学时“有法可依”.紧接着,根据预习提纲,有针对新课进行重点阅读、质疑并带着预习问题在课堂上交流.经过一个月训练,学生掌握自学方法,初尝胜利果实,就放开让他们自学.所谓“放”,即不布置自学提纲,学生超前自学,自我构建新知识系统,扩大交流面.

②施教以导,解决发展区问题.课堂不是课本知识简单重复,而是指导探究,开拓思维,解决发展区的问题.学生预习之后,带着一定问题到课堂.上课时,让学生反馈信息分组相互交流、评价,通过教师调控后,在把学生急需信息反馈给学生,让学生掌握本课主要知识点.再解决数学题时,让学生自己动脑解决问题,对难度较小问题,经过创造性学习小组互帮互学得以解决;对共性问题或疑难问题、重点、难点、技巧、方法老师适时点拨;例题尽量采用一题多解、多变、多问.

(2)启发诱导,探究为主,是培养创造能力的催化剂.如在学习初中因式分解时,一位课题组老师首先让学生回忆小学质因数分解概念,然后引导学生分析数与式、因数与因式之间的区别与联系,鼓励学生去猜想因式分解的概念;在配方法教学中,与其向学生演示配方法技巧,然后叫学生练习一百次,倒不如指导学生进行研究,使他们发现配方法.这样即省时又效果佳.实践证明,良好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能力培养事关重要,要适应素质教育需要,必须加强自身能力培养,数学教育应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启发式教学.

(3)激励猜想,企求高效性思维.在“探究式”课堂上,我经常适当安排一定梯度的习题.在提供恰当条件后,有意识培养学生的直观思维,鼓励猜想,启迪学生的“灵感”,促使其“顿物悟”,使四位活动不断产生“飞跃”.

“引导探究式”课改实验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学生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硕士毕业论文、大学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3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四、运用变式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意识最有效途径.

(1)“一题多变”是指老师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增加或去掉原习题部分题设、条件来编题;采用引申启发后激发学生积极思维,达到解决问题目的.实践证明,激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能有效地培养创造意识.

(2)“一题多答”是针对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答案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多方位思考,变换角度思维,力求得到尽可能多的解答,以此培养创造意识.如在复习有理数一章后,对数“0”意义理解可作为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内容.教学时,教师提出数“0”的意义是什么?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启发得出以下答案:⑴小学中的“0”表示没有;⑵有时“0”并不是表示没有,而是表示一个确定的量;⑶“0”表示一个整数;⑷在正、负数中“0”为中性数;⑸在数轴上“0”是表示一个点等.

(3)“一题多解”指教师引导学生对于同一道习题,尽可能用不同方法去求解.通过比较,分析出最佳方案.在 “一题多解”中,结合 “求异、求新、求佳、选优”,培养创造意识.

通过近两年的课改实验,我们发现:(1)实验班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日益高涨,自主学习的氛围逐步形成;(2)学习成绩明显超过非实验班,差生面缩小,优秀率提高;(3)解题条理清楚,思路开阔.当然,课改不是对传统教学全盘否定,更不是脱离课本,而是取传统教学精华,更深刻地理解教材,理解学生,努力发掘教材中的创造因素,让学生逐步从“要我学”到“我要学”,从“学会”到“会学”.以上几点体会,望得到同仁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