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动物(二题)

点赞:3768 浏览:1397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在高原救鱼

看了法国导演雅克•,波林(JacquesPerrin)的电影《点虫虫》.影片的部分是一对蜗牛在阳光下,在如胶似漆的亲昵中,蜗牛清晰的纹理在阳光下闪闪发亮,画面呈现的诗意与人性,却让人惭愧――我们的大脚曾无数次不经意地碾碎过它们.

汉代的贾谊在他的《论积贮疏》中说:“仓廪实而知礼仪”.或许《点虫虫》的巨大投资会让人觉得是帝国主义有了闲钱,才把人道主义的大旗覆于蜗牛以及蚊虫的背上,追求这种高级别的“绿色行动”.但是三年前我在高原,在贫瘠得令人绝望的荒野中,在贫穷得将生活水准放低到极简状态的人群中,却看见了比雅克•,波林之于《点虫虫》更令人感动、与《点虫虫》的巨大投入相反到极致的“绿色行动”.

那年五月,我和几个菜鸟到外面游荡.车轮滚滚一直向西,把我们带到甘孜州的色达县.那里有一座号称全世界最大的佛学院,坐落在与青海交界的一个荒凉的地带.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上,草地沙化严重,举目望去不见一星青草,只有泛滥的黄土.几千礼佛的人在这个苦寒的地方修行悟道,他们的红色袈裟给冷峻的高原增加了些许暖色.

人与动物(二题)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环境保护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学士学位论文、学校学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8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在我们离开五明佛学院之后的半天路程中,太阳高悬,地面没有水汽上升.口干舌燥的我们只好把口罩打湿了捂在脸上,试图制造一点空气湿润的检测象.枯燥的风景中,突然有一大片鲜亮夺目的颜色抢入我们的视线――公路旁成百上千的和少量的藏民,他们聚在一起,匍匐于地,人群蜿蜒曲折地沿着一条正在干涸的小河伸向远方.

我们在车上猜测起来:他们在掘金?寻宝?还是在找别的什么?

当我们看见水盆水桶里那些游动的小鱼虫时,我们这些在物质社会浸染太久的人们,再次误认为他们是在寻找一种可以卖大价钱的珍稀物种,比如虫草,比如红景天或者雪莲一类的贵重药材.

终于在人群中找到一位勉强会说汉话的藏族汉子,他轻描淡写的回答让我震动:救鱼.

原来,每年五月,这一带的沼泽地就会在太阳下“缩水”,鱼虫虾米们就会如庄子所言“曳尾涂中”.于是,当地的僧俗信众就会在那几天里,万众一心地拎着小桶,拿着脸盆或搪瓷碗前去相救.他们翻开石头,用细细的树枝,将那些藏身于石块之下湿润的土里苟延残喘的小鱼小虾拈出来,放进清水里,然后送到远处的深水河里去放生.

在雅克•,波林的《日记》里,在养育小时等待它们的配偶到远方去觅食,在长达两个月的等待中,坚信对方会带着食物回来.比起人类花样繁多的感情来说,这是动物世界最为诚挚可信赖的感情.而我也许无法知道,在这片高原即将干涸的沼泽地里,那些来不及逃命的小鱼,它们躲在湿润的石头下,是不是也像那些一样,坚信善良的人们会来援手相救?就像《鸟与梦飞行》里那句动人的旁白:候鸟的迁徙是生命的一种承诺.而这里的僧俗信众,每年五月初的这一次集体行动,或许就是他们对涸泽之鲋代代相袭的一种承诺?


可是我们这些所谓的文明人,捕捞时恨不得用纱布做鱼网,连鱼卵都不放过;为了追求似是而非的鲜味,在鸭子还活着的时候就将其肠子生抠出来、为了追求家禽的虚重而把活牛注水灌死、把母鸡胀死等对于这些动物的行为,我们熟视无睹,因为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它们是低等动物、它们的痛苦不能进入我们人类高贵的视线.可是看看这些生活简单,目光纯朴的人们,这些在穷山恶水中迎生送死、用牛粪做燃料、在夜晚的帐篷中听狂风怒号的人们,却有这样的情怀,这样的善举.

也许他们从未听说过“环境保护”、“绿色自愿组织”以及“人道主义”这些花花绿绿的词语,但是每年的五月,他们会自发地走到一起,来这里救鱼,救这些低等生物,这些既不拿去食用又无观赏价值的小虾小鱼!对于自然,对那些环境保护的口号,他们的行为是一种无声的声明,他们才是强者.

回头再看雅克•,波林的纪录片,如果我们将他那胶片所呈现的人道力量,放在这些面容平和行为自然的人们面前,放在那些得救的鱼虾面前,就觉得连雅克•,波林也有了几分作秀的成分.

面对这些埋首河滩的人们,我坐在石头上哭泣,为我们内心的冷漠与无知而哭泣.因为我这才真正知道,在神的面前,生命的重量是一样的;因为我也知道,这些被救起的小鱼,它们将在顺流而下的漫长旅途中渐渐长大,却最终逃不过下游早已张开的渔网.而这支以妇女、老人为主、蜿蜒数里的救鱼大军,还不停地有人加入.他们匍匐于地的姿式,使这肃杀的风景变得壮丽而且柔和起来.

一本弘一法师的传记里写道:弘一法师圆寂前曾交待门下弟子,“我死后你们将我法身连同卧榻一并火化,火化时务必要在榻下放碗清水.”弟子不解.法师道:“木榻久已朽坏中空,其内必有蠹虫,一旦火起它们将无处逃生,一碗清水或可挽救几条生灵等”

只有弘一法师这般随性自然的悲悯之心,才能与那些救鱼的人们交相映衬,而那法师床下的一碗清水、高原上的数桶河水,不只是善举,也是人道的极致.

走与停

一只被豢养的家狗是没有自由的,它们的樊笼或者是客厅,或者是院子,最悲惨的,那就是铁笼.“走”这个词对于它们来说,很奢侈.所以大凡家狗会在“走”这个语词面前兴奋失控,所以有经验的主人不会在宠物狗面前轻易吐出“走”一词.

除非它是一只野狗.由于野狗滥用“走”的权利,它们随时都会被花江狗肉爱好者,以美食的名义结果生命.所以为了能够安全地活下去,野狗应当成为有教养的狗,学习礼仪,与“走”说再见,于是,它们终其一生要遵守的规则是“停”.停下来,屁股坐在后腿上,学习人类的礼仪:握手、起立、作揖、甚至做算术.

狼奔豕突的野狗被饥饿所迫,是难以停下来的.它们终其一生游走于旷野,寻找食物与水源,被文明人追逐.如果有一天它们主动停下来了,绝不会是想要学习人类文明或向贪吃的人们献身,那只是因为筋骨老朽,走不动了.它们让生命停下来,尘归尘,土归土,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狗,开始新一轮狼奔豕突.

家狗在学习人类礼仪的文明进程中,被我们用文明,之后渐渐脱离了狼的血质,却反被人类视为低贱,不能忝列狮虎之列,只好卖身为奴或献身为肉.所以它们一代一代努力将人类文明融化在血液里落实在行动上,只是希望成为惟一可以理解人类的动物.但它们荣升为人类的朋友了,得到的其实只是一个“宠物”的称号――那不过是为了满足人类颐指气使的愿望,或守护人类的孤独.

而要成为人类的朋友,它们必须付出自由行走的权利,它们的脖子必须套上富于文明象征的颈圈,没有了颈圈,它们的生命就要停下来――因为没有颈圈的狗,就是野狗,城市里的野狗是没有理由活下去的.

做一只野狗还是家狗,这是一个问题.因为作为人类伴侣的狗,传统文化中的“狡兔死走狗烹”,涵盖了狗的全部悲剧历史,尽管现在有了动物救助站,但狗的被弃,不过是人们现在的食物来源宽广,可以吃山珍而不必杀狗罢了.

所以,对于狗来说,走与停的关系,就是保持狼性血质,还是接受文明的必然关系.走,可以领略生命的自由但有成为“花江狗肉”的危险;停,可以享受安全,但却要接受樊笼的扣留.于是,狗们用生命中大量时间的“停”来交换每天溜狗时间的“走”,我想来想去,怎么也有点像我们这些被关在写字间里为老板效力的上班族.而那个沉默的族类,如影随形地追随着我们人类,它们不妙的处境,好像有点你我的处境.

所以对狗的了解其实也可以反视人类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