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故事旧题新

点赞:7392 浏览:3151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1993年,“十星”文明创建从地处鄂西北大山深处的竹山县脱颖而出,被称之为“来自基层的伟大创造”,成为享誉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张靓丽名片.时隔19年,竹山再度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文明委、决定再次推广竹山经验.为深入挖掘“十星”文明创建的典型意义和成功经验,《十堰日报》于2012年7月下旬推出“竹山‘十星’创建19年回望”系列报道,即《来自基层的伟大创造》、《常创常新的最佳载体》、《燎原神州的文明之火》.

巧用故事旧题新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社会管理创新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学院论文、电大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4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报道刊发后,社会各界好评如潮.前不久,该报道先后夺得2012年度湖北省市州报新闻奖一等奖和第30届(2012年度)“湖北新闻奖”一等奖.评委们在比较各家媒体关于“十星”文明创建的报道后,一致认为《十堰日报》刊发的系列报道立意高远、角度新颖、形式美观、语言优美、形象生动、感染力强,是“十星”文明创建新闻报道的上乘之作.

另辟蹊径 推陈出新

“十星”文明创建是老典型,多年来类似报道层出不穷,可谓“前人之述备矣”.如何另辟蹊径、推陈出新、出精出彩?我们深感压力巨大.

压力之一:“十星”文明创建是难得的绝好题材,完全可以成就优秀新闻作品,我们若是写不好,那就是愧对时代、愧对历史、愧对竹山人民的“伟大创造”、愧对“竹山经验”这张靓丽名片.

压力之二:“十星”文明创建的精彩报道很多,曾经诞生了一批优秀新闻作品.此次系列报道很难摆脱以往报道的“旧圈子”,很难做到“不落俗套”.

压力之三:此次报道要求极高.文明委、和湖北省文明委、湖北省委宣传部相继召开现场会,全国各类媒体将聚焦竹山,媒体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一个市级纸媒要从同类报道中脱颖而出,其要求之高、难度之大是可想而知的.

有压力才有动力,有困难才有.我们不畏艰难,不惧压力,苦苦思索,精心谋划,最终找到突破口,决定从“新”字上入手,立足于“具有创意、挖出深意、写出新意”这个出发点,挖掘“十星”文明创建这个老典型的新故事、新做法、新经验,以新人说新事,以新事喻新理.

我们认真查资料、找线索、理思路,精心拟订采访方案,冒着酷暑深入竹山县乡镇村组采访,与故事中的人物交流,进一步发掘新线索,寻找新素材,理清报道思路.如为找到《十星歌》的作者——宝丰镇退休干部王义富,我们一直等到深夜11点多,和他座谈交流了一个多小时,从他那儿搜集到了一批从未报道过的新故事,为系列报道充实了许多新素材.就这样,我们先后采访了上百人次,搜集了几十个“创星”故事,掌握了大量鲜活素材,为随后的写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突出主线 脉络清晰

在采访和写作中,我们围绕“老典型、新做法、新经验”这个主题,紧扣“十星”文明创建脉络主线——坚持不懈、与时俱进、引领文明,进行谋篇布局.

为此,我们设立了若干个问题:为什么要坚持不懈地创建?怎样坚持不懈地创建?如何与时俱进、常创常新?怎样从内容、方式、载体、机制上创新?创建成效怎样?如何拓展创建活动的外延?“十星”文明创建怎样引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十星”文化为何成为脍炙人口的乡村文化品牌?“十星”创建在社会管理创新中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随着这些问题的一一解答,我们的思路进一步清晰,整个报道的框架基本形成.

我们决定用系列报道的方式报道“十星”文明创建,报道分为三大部分,主题分别是坚持不懈、与时俱进、引领文明,主标题分别为《来自基层的伟大创造》、《常创常新的最佳载体》、《燎原神州的文明之火》.在第一部分,用“上庸古城传薪火”、“星火点燃罗家坡”开篇,揭示“十星”文明创建起源于竹山的必然性与偶然性;用“十星开花结硕果”、“十星奏响幸福歌”揭示竹山人执着坚守的动力及“十星”在鄂西北大山深处生根、开花、结果的深层次原因.在第二部分,用“致富点亮万盏灯”、“道德花开满园春”、“万千农户追十星”,分别反映竹山在“十星”文明创建中与时俱进、常创常新的新做法、新经验,如以“致富星”为引领、形成“一星带九星、十星齐争辉”的新模式,以“道德星”为核心、形成“一星促九星、十星共闪耀” 的新格局等.在第三部分,用“十星领跑新农村”反映“十星”文明创建对新农村建设的巨大推动作用;用“放歌十星颂文明”反映“十星”文化已成为脍炙人口乡村文化品牌的不争事实.结尾部分,用“迈上创新新征程”,既反映“十星”文明创建是社会管理创新的一个有效途径,又预示着“十星”文明创建迈上了新的征程.


整个系列报道主线突出、脉络清晰、结构紧凑、浑然一体.三大部分之间、各小部分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始终贯穿着一条脉络主线,犹如一条“银河”,将不同类别的星星维系在一起,形成群星闪耀、繁而不乱的格局.

精选典型 巧用故事

在新闻报道中,通常遇到的情况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十星”文明创建系列报道的情况却恰恰相反,它的素材不是太少而是太多,内容十分庞杂.如何驾驭素材、精选典型、巧用故事,是我们在报道中必须攻克的难题.

报道中涉及的内容很多,每项内容涉及到的人物和故事也很多,只有选用最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人物和故事,才能达到最佳效果.麻家渡镇罗家坡村是全国“十星”文明创建发祥地,追溯“十星”文明创建的历史,罗家坡几乎人人都有发言权,但谁是最权威的代言人?我们选取的是65岁的铁杆“追星族”张永刚.19年前,他担任罗家坡村的村主任,是“十星级文明农户”创建活动的见证者和亲历者,如今他是村民道德讲堂的主讲者.“人争一张脸,佛争一炷香,哪个人不想得个荣誉?你看学生能评优秀,干部能评先进,我们农民若能评个‘十星’,不也是很荣耀的事吗?我们交友嫁娶看‘十星’,合作创业看‘十星’,经商贷款看‘十星’,方方面面都要看‘十星’.”张永刚这个人和他说的话,都具有很强的代表性.紧接着,文章这样写道:“在罗家坡,记者深切地感受到,‘争得十颗星、荣耀满门庭;丢掉十颗星、无脸见乡亲’已经成为群众普遍认同的荣辱观.这种观念如一粒粒种子,播撒到竹山县角角落落,植根于广大农民和基层干部的心中.”用寥寥数笔画龙点睛,揭示“文明火种撒播”的大道理.但是,如果没有张永刚这个典型人物和他的故事,很难达到这样的效果.

再如,在反映竹山县创新“十星”文明创建激励机制时,我们采访到的新鲜故事很多,经过认真刷选,我们认为上庸镇翔何养殖场老板何伦兵的故事最具有代表性.他是“3+信用星”的直接受益者.为表达感激之情,他在养殖场大门上贴上了一副对联:上联——拆旧建新致富不忘;下联——务农经商发家依靠信用星;横批——争创十星.

“十星”文明创建涵盖农村工作和农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一个概括性很强的话题,很容易写成空洞说教、泛泛而谈的新闻作品.为使系列报道更具可读性和感染力,我们采用大量鲜活的故事,尽可能用讲故事的办法,以人说事,以事说理,将一些大道理蕴含在若干个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人物和故事中,从而达到最佳报道效果.

(十堰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