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病题修改例析

点赞:4847 浏览:1801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语病辨析修改题是语文中考题型之一,中考语文试题中涉及的语病都是一些极常见的语病,主要考查考生是否能够按照人们约定俗成的语言习惯去表达.《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但不能脱离语言运用的实际去进行‘系统’的讲授和操练,更不应该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概念、定义.”这就为我们正确运用语言提供了有力的指导和启迪.下面针对近年来的中考语病辨析题进行病例分析,以供同学们参考.

一、成分残缺

例1:通过这两个新规,对醉驾者起到了极大的震慑作用.(2011年浙江省嘉兴市中考试题)

例2:由于他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优异的表现,赢得了评委的一致好评.(2011年湖北省襄阳市中考试题)

例3:在他的耐心帮助下,使我重新树立起了努力学习的信心.(2011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试题)

中考语病题修改例析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义务教育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电大毕业论文、研究生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8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例4:教育行政部门提出,要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2011年天津市中考试题)

[解析]在一句话中,如果把不合乎省略条件的成分省去了,就会造成成分残缺,为了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清楚,我们必须把这些残缺的成分补上.例1中缺少陈述的对象,把“通过”一词去掉,陈述的对象“这两个新规”就明确了.例2缺主语,把“由于”一词删去,去掉后,“他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优异的表现”在句中作主语.例3中删去“使”字,主语“我”就有了;或者删去“在等下”,主语“他的耐心帮助”就显而易见了.例4中缺少宾语的中心语,可在“升学考试”后面加上“的政策”.

二、语序不当

例5:我们要发扬和继承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2011年福建省南平市中考试题)

例6:我国成功发射并研制了第一颗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卫星.(2011年山东省济宁市中考试题)

例7:李老师的课不仅让在后排观摩的老师们受益匪浅,而且牢牢地吸引了全班学生.(2011年四川省宜宾市中考试题)

例8:这朴素的话语多么深刻地蕴含着人生哲理啊!(2011年湖北省襄阳市中考试题)

[解析]为了准确而完整地表达句子意思,符合人们的语言表达习惯,就必须把词语按照一定的顺序组织起来,如果词语的顺序错乱,就产生语病了,这就需要把颠倒的次序调整过来.例5中应把“发扬”与“继承”调换顺序.例6中把“发射”与“研制”调换顺序.例7中应把“牢牢地吸引了全班学生”与“让在后排观摩的老师们受益匪浅”调换顺序.例8中应把“蕴含着”提到“多么深刻”的前面,正确的句子是:这朴素的话语蕴含着多么深刻的人生哲理啊!

三、搭配不当

例9:收入分配体系的不合理,不仅导致了贫富差距的拉大,而且大大减轻了中低收入人群的福利水平,削弱了多数人抵御通货膨胀的能力.(2011年湖北省十堰市中考试题)


例10:世已经闭幕了,但志愿者的笑容却总是回荡在我们耳边.(2011年黑龙江省龙东地区中考试题)

例11: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虽然给我们带来了发展的机遇,而且使我们面临严峻的挑战.(2009年湖南省娄底市中考试题)

[解析]词和词的固定搭配成为人们的共识,如果违背了这个固定的搭配习惯,会造成语病,他人也无法理解和接受.例9中“减轻”与“水平”搭配不当,将“减轻”改为“降低”,就比较合适了.例10中“笑容”与“回荡在我们耳边”不搭配,可以将“回荡在我们耳边”改为“浮现在我们眼前”.例11中“虽然”与“而且”搭配不当,应将“虽然”改为“不但”,或者将“而且”改为“但是”.

四、表意不清

例12:能否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财富观,是他们形成良好人生观的关键.(2010年福建省宁德市中考试题)

例13:为了防止酒驾这类事件不再发生,交警部门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2011年湖南省长沙市中考试题)

例14:童话《皇帝的新装》的作者是闻名世界的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作品.(2011年福建省福州市中考试题)

例15:食品是否安全,是人们身体健康的基本保障,所以,食品生产企业要高度重视食品安全.(2011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试题)

[解析]此类语病主要表现在句子前后意思不一致或语义含混,例12中主语部分是从正反两方面说,谓语部分是从正面说,前后不照应,表达的意思前后不一致,应将“能否”一词去掉,意思就完全明确了.例13中把“不再”去掉,意思就确切了.例14中删去“的作者”或删去“的作品”.例15的病因同例12,去掉“是否”二字即可.

由以上分析可知,辨别语病是有一定规律的,这种规律需要我们在语文学习的实践中去摸索,去总结.同学们只要肯下工夫,就一定能提高对语病题的辨析、修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