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庸杂文二题(杂文)

点赞:17684 浏览:8136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一、新陶渊明的悲哀

多谢故人殷勤念/久甘岑寂旧生涯/愧无三径能栽菊/尚余一畦能种瓜/漫道雏争腐鼠/却怜彩凤逐群鸦/闲来谁与谋排遣/日过南城卖酒家
上,梁秋水先生致张君劢先生的诗,高风亮节,是令人崇敬的,也正是困苦时代和困苦生活中的某种典型的心情.就诗论诗,倒是现实主义的产物,但不须读第二遍,就仿佛看到一个个遗老了,那么这里也就有了问题.
忘却在哪一篇文章里,鲁迅先生说过明朝亡了以后,凡活着的汉人,有些出于心服,多数是被压服的;活得最舒服横恣的是汉奸;活得最清高的而被人尊敬的是痛骂汉奸、后来自己寿终林下的逸民.他们的儿子已经不妨应试求官了,而且还都有一个好父亲.不料,这种渊源颇古的逸民气,脉脉相传,迄未曾衰,一方面就现了竹林七圣的新后起之秀,清淡飘缈,无视人间;一方面就又拂起陶渊明之流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退息田园,冀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并且认定“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于是感世事之茫茫,幸苟安于宁远,情愿了.
比起沾沾自喜以为已是身为“五强之一”的中国人的一般人,遗老们更是自以为看穿了中国的实况的.能真如此,当然是不算不好的.但一旦因为看到的是一团漆黑,纷争肆扰,便惟恐给弄得一身污膻气,赶紧退避三舍,以求清操高风,洁身自好,从此种瓜饮酒,吟诗赋和,果然别有天地,很可以在个人主义圈子里获得短命的幸福.确也颇能引起某些人的羡慕的.其有进者,孤芳自赏之余,还油然生出悲天悯人的情愫,觉得天下滔滔,无一自处,一切党争政乱,求官鬻爵,充其量,就是“雏争腐鼠”,就是“彩凤逐群鸦”.如此居高临下,也就觉得人间世事纷纭可笑可怜.“彩凤逐群鸦”,未必就是“怜”彩凤,这里还是说出自己远较彩凤为优越秀美的真意的.但“怜”来“怜”去,还是渲染了一点点出世的思想的.
一个参加政党的人,说“久甘岑寂”,若非怨于在野而不在朝,也大抵是一种谦虚.陶渊明就干脆多了:他还要申言他是“猛志固常在”的.但怀着“猛志”隐逸去了,这“常在”的“猛志”也就逐渐地要打折扣,不生作用;而未必是无机可乘,难偿其志.剩下来的路于是就只有“闲来谁与谋排遣?日过南城卖酒家”了.
这就是逸民们的悲哀的归宿:老死林下.
最可敬的气节莫若伯夷叔齐的行为,但纵然饿死事小,饿死之后也就一无所有,那种凛然大节因此其实也正是统治者之所企望的.
把自己从困苦的时代里解脱,毕竟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倘要活下去,是只能“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1996年11月

二、“老鼠过街,人人喊打”非议

看到一篇文章,说是某年某月某日那天,浙江某地的宿舍大楼屋旁出现一群老鼠.其“为首的如黄鼠狼那么大,昂首挺脖,后面一只接着一只互相咬住尾巴,排成一字形长长的队列等在带头鼠的指挥下,大模大样,在二十多米长的石板路上缓缓爬行遨游”.这内容似乎语焉不详,但也无妨.据那篇文章说,对于如此颇见规模的堂皇的“老鼠过街”,竟无“人人喊打”,因而感到,既然若干诸如“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这样的有着百年、千年传统的古训、信条,也照样会被人们扔在脑后,那么今天新订立的若干条令、规章和准则,岂不更有可能被人遗忘.
对于这样的“老鼠过街”事件,我也不能无感.但我想,那么一群有“指挥”、似乎还“有组织”、“大胆怀疑”或发扬“洞察一切”的大本事起来未必不还“有纲领”的“老鼠群”,那么目中无人,公然“出现”于“某地宿舍大楼屋旁”,放肆“遨游”,这样的事对于“头脑里有一根弦”的人来说,想必是一种以四足动物形式或表现什么“新动向”,头脑里没那么特殊的“一根弦”的平凡的人则不然.就说我自己吧,我是很相信自古以来都有“老鼠过街”的事的.否则“百年、千年”前就不会有“老鼠过街”的说法.抗日战争期间,我在重庆就经常看到真有如黄鼠狼那么大或还要大的老鼠跑过或走过大街―――不过不是成群结队,而是各自单独一匹,不知是由于当侦探呢还是原来乃是实行极端“个鼠主义”.但对这样的过街老鼠,可不曾听过有一个人喊打,它们之中除了倒霉的给驰过的汽车轮辗压得血肉模糊之外,大都平安无事.结成团伙的“老鼠过街”倒也曾见于题名为《老鼠招亲》的石印画,活过半个世纪的人大概很有不少欣赏过,那群老鼠岂止过街而已,它们竟是敲锣打鼓吹锁呐,招摇过市的.但那究竟是一种民间艺术创造.“像浙江某地宿舍大楼屋旁”成群结队的老鼠“遨游”那样的“老鼠过街”倘若古来未尝有过,便应当是“史无前例”的古今奇观;纵或古已有之,也还恐怕是千年一遇,百年难逢的.然则今之得见群鼠出游之盛况的人们,其喜幸之情便也可以想见,不啻一张储蓄券中了一套住房奖,这时失去对“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这一世人皆知的“传统的古训、信条”的记性,也许还不如没摄影机记录下这珍贵场面那么使他们遗憾.”
其实,在我想,那群由一只“黄鼠狼那么大”的老鼠“带头”和“指挥”的老鼠,多数无非是从他们的家―――且不论是私家还是公家―――外出旅游观光.虽然未知它们是否使用公费,有没有带回几大件的心计,都毕竟没见说它们搞了哪种哪类的不正之风,还连它们曾否龙飞凤舞地留下“到此一游”的手迹和有否一路吐了瓜子壳也没见说,除了那头“为首的”鼠“昂首挺脖”显然气概轩昂的一副够充足了的官气之外,倒仿佛却君子人也,在后一个“咬住”前一个尾巴,循规蹈矩、秩序井然地默默“缓缓爬行”.于是,不怕见笑,当时我若碰巧正好路经那“浙江某地宿舍大楼的屋旁”,多半也会凑过去像小时候看到人家看西洋镜那样从人缝里“往里看啊往里瞧”一下子.
但因此我也就是把“百年、千年的传统古训、信条”的“老鼠过街,人人喊打”扔在脑后了吗?不,没有,还记着的.但我不以为那样的“古训”为“信条”,说起来,也还总有对之大不敬的意思.理由很简单,即是,“老鼠过街,人从喊打”,非但好像对自家门里的鼠辈应躬行恕道,宽以待之,更且有倡导对“过街老鼠”只宜“喊打”,而非真打的“惟喊主义”.最初的若干回“人人喊打”诚然能吓得“过街老鼠”魂飞魄散、吱吱吱吱、东逃西窜之动,然而,即使吓死了几只胆子特别小的,也大抵都逃进了这人家那人家、这大楼那大楼.还不仅如此,人以为有胆小如鼠的,很瞧不起鼠辈的胆量,奇怪的是竟没想到“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虽然很合“君子动口不动手”的又一“古训”,却也能成为渐渐把小胆鼠辈训练为大胆鼠辈的良方妙法,从而甚至要使“人人”在鼠辈眼里屈辱得好像老虎眼里的黔之驴,谁知道鼠不以为鼠有胆大如人的呢?因此,我又想,“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事,百年、千年前也许有过,却越来越无奈过街老鼠何了,于是便终于不复“人人喊打”了.看来,与其责怪人们忘记了“古训”,还不如劝人记住不去相信光喊就等于打杀了过街老鼠.那篇文章说:“只要害人之鼠敢跳出来过街,我们就有责任毫不留情地打!打!打!”这当然是应该的,但“毫不留情地打”的应不以“跳出来过街”的害人之鼠为限,凡是害人之鼠,那就不管它是各种狗化了、鹦鹉化了还是鲛人化了的豢养在自家家门里的,都得打,而且也采取别的合用的方法,而且慎防它做出无害的模样,完全消除它对人和环境的害.
1989年11月
【责任编辑 肖点点】

耿庸杂文二题(杂文)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民间艺术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硕士论文、函授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2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