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里乡关”作文一题多做

点赞:4315 浏览:1375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作文题为第6页“本期作文”.

例文

梦里乡关

朱航满

这些年里,常看到一些有所成就的文人雅士,从繁华与喧闹的都市里逃离出来,在城市的郊区或者偏远的乡村选一块山清水秀的地方,购地建房,会友写作.这样的山居,并不拒绝一切都市的现代化的生活方式:楼房、汽车、报纸、网络、卫星电视、冰箱、马桶、地毯等与他们周围的农民们形成了一种不同的生活模式.每每读他们所写下的文字,我总感觉这些文人在某种意义上是在扮演中国古代贤达文人的角色,盖房子,会友人,读诗书,乐善好施,修路架桥,撰刻碑文,维护一方水土的安宁——他们的生活滋润而悠闲,优越而欢快.

他们花费了特别多的笔墨来描述乡村人生活的达观与自在,中国农民所特有的民间智慧.对于这些,作家都带有一种赞美的语气,让人阅读时恍然感到作家的笔下似乎是一首中国现代式的乡村田园牧歌,是一篇当代中国的《桃花源记》.但我却感到一种诧异,这难道就是真实的我们的故乡?

我是农民的儿子,曾经在农村生活过将近二十年的时间,我知道我记忆里的故乡是怎样的模样.在整个中国的土地上,我不知道有多少像我母亲和祖母那样的农民,他们把生活叫受苦,把农民叫做下苦人.你仔细看看那些下苦人吧,他们的腰几乎都一律向下弯,他们的腿几乎都变成了罗圈腿.他们告诉你,劳动能使人变成残疾;他们告诉你,劳动是一种受难;他们告诉你,工作着不是美丽的.劳动,是怎样使我的祖父祖母们变得丑陋!

对比之下,那些作家、学者生活在乡间所写下的文字,所呈现出的一种远离烟火的优美,让我感到一种遥远的距离,诸如对于乡村人来说很平常的劳作,对于他们,完全是象征性或带有游戏性质的劳作,竟似乎是莫大的功劳或足以炫耀的资本——他们的种植,他们的养殖,他们的平易近人,他们的心怀乡土,他们的吃苦耐劳.对于越来越多的这类关于乡村的笔记散文小说,我最想说的是,关于乡村你只有真正地融入其中,才能看出那其中的色彩.我相信乡村题材作品中的农村,一定是斑斓而复杂的色彩,否则你无权诉说.

“梦里乡关”作文一题多做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外婆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论文、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4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读到那些将农村变成诗意栖居地的文字时,我感到悲哀,同时想到2006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孟加拉经济学家穆罕默德尤努斯和中国的茅于轼先生,他们给予乡村的,不是索取和享受,而是建设与回报;他们没有小文人的自我关注的情调,而是严谨与踏实地为乡村做事情;他们不是将农村作为诗意的栖居地,而是将农村作为改变现实的一种努力方向;他们不是胡闹般地在贫穷的乡村寻根,而是坚定地为乡村文明做现代化方向的努力;他们更没有为自己书写那些带有炫耀自赏性质的酸腐文字,而是将笔触献给更多需要关注的现实问题.惭愧的是,在中国,茅于轼先生太孤独了,而在乡村中诗意栖居享受的文人们,则太多了!

我常在想,梦里的故乡,何时能够真的摆脱逼仄的生活.

点评 文章的立意是最大亮点.反其道而写,或者说凭借着敏锐而又真实的情感去反思真正的梦里乡关是何模样.这样的文章很难被模仿,但是值得借鉴.通过关注当下一类人或者文化的生存现状,去得出自己的看法,文章自然脱颖而出.另外一些语言也是至情至理.“你仔细看看那些下苦人吧,他们的腰几乎都一律向下弯,他们的腿几乎都变成了罗圈腿.他们告诉你,劳动能使人变成残疾;他们告诉你,劳动是一种受难;他们告诉你,工作着不是美丽的.劳动,是怎样使我的祖父祖母们变得丑陋!”恐怕没有真实的生活经历、很厚重的感喟,很难说出如此发人肺腑而又痛彻心扉的语言.

综合评分为65分.

梦里乡关

尹敏

有关老家的回忆总是和老赵连在一起的.尤其是冷暖自知的当下,对老赵的回忆非但没有减少,有时甚至十分强烈.似乎那个并不发达的小村,那个相貌平凡的老赵,在我的生命里却分外的可贵.他教会我对待生命的热忱,一如我的故乡对我的教诲与希冀.

村里没有谁是不知道老赵的.说他过得苦吧,也真是,一个人独居这么些年,每天哐当哐当摆上巷口的自行车修理工具便算是他最亲密的伙伴了;说他乐呵吧,这老头子也确实时时挂了笑,你还真别说,他举手投足之间那份对生活的爱和坚守,常人求不来.

老赵耳朵不好使.听说是那会儿在战场上落下的病根.你问他:“老赵!你这补个胎查重?”他就说:“我的轮胎质量好,扎不坏!”说着熟练地接过你推来的车,俯下身摸索,一边又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搭话地摇头:“小伙子赶着上学吧?别急,就好!”对于这样的答非所问,你还真恼不起来,尤其是在老赵随即抬头对你憨厚一笑的时候.

老赵爱笑,这大概是他温和性格的一大突出表现.他笑起来眉毛弯弯的,细看似乎连皱纹里都挤满了亲切和畅然,让人打心眼儿里觉得舒服.老赵见谁都笑,孩子们也不怕他,糊的风筝飞不起来都来找他.老赵这双手也真巧,不但提得起螺丝刀转得了链条,而且折竹签、钉骨架做起风筝来也有模有样,被孩童围着的老赵看起来得意而幸福.

我不知道老赵是否曾在睡不着的深夜里感叹生活加与他的磨难——独子早亡,老无所依,亲友离散,但大家眼里的老赵从不是颓丧的神态.这般坦然的举手投足暗示了一种厚实的世俗生活态度,刻意忽视了生活的阴暗面,收摊后或许一碗热腾腾的面就能让他满足.老赵不会说什么话,但他唱.几口白酒下肚,红色沁上脸颊,跟着收音机里的京剧咿咿呀呀,稳而亮的歌声似使整个烦躁的黑夜都为之一振.

只有那么一次,我见老赵板起脸来.那是在居委会找到他,劝他放弃街口的小铺子领抚恤金安享晚年的时候.一瞬间的惊诧与失落后,老赵的脸上浮起让人不敢直视的愠怒.“我老赵可不老!还能上战场!”老赵确实不老,他对己对人负责的原则从不曾改变.

只是,在城市的今天,还有多少像老赵这样的人们?只知金钱的社会,甘于名利,生命早已经没有了自己的色彩,那样是多么可怕?

有人说,故乡是心底的原色.那么我想,故乡的人就是这份原色的底吧.


在对故乡一次次回忆和怀念中,老赵教会我懂得做人的底线和恪守.

点评 遇到这样诗意的作文题,记叙文恐怕是一般学生的最佳切口.在审题难度不是很大的情况下,如何选择一个自己喜欢写而且能写得好的素材显得尤为关键.本篇文章立意上谈不上新颖,却能够把一个小人物写得很真实到位,写出了属于这样一类人的生活况味,且积极向上,对人有一定的阅读启发.这样的文章值得借鉴. 针对人物形象,部分细节恰到好处而又惟妙惟肖.如“几口白酒下肚,红色沁上脸颊,跟着收音机里的京剧咿咿呀呀,稳而亮的歌声似使整个烦躁的黑夜都为之一振”等等.

综合评分为57分.

梦里乡关

李倩怡

“我总是不由自主地怀念过往,像逆流而上的鱼那般渴望,在你明媚的背影下再次成长.”看着熟悉的诗句再次从书本中翩跹而出,我总是无法抑制对你的思念,那片生我养我的地方,教我成长的外婆,总是在每一个甜蜜的梦中浮现.

总是会想起乡下的你,在我幼小时穿过广场的林荫小道时,会一次次遇见的你.

不用麦克风,音量还是很宽厚悠长.你站在亭子里,举手投足就那样深深地吸引了我.那样让我魂牵梦萦.

每次我都会仰着头问你“您唱的是什么”,您总是笑笑不说.听不懂你在唱什么,那些吴侬软语却透过树丛漫无边际地覆盖了整条小路,真实地嵌进了我的耳膜.伴随着曲调,你时而举手,时而俯身,两手变换做着极细腻的动作.虽然皮肤不再光鲜,动作有些僵硬,但每一个转身和我目光交汇的瞬间,我很肯定你在演绎一个风姿绰绰的少女,那轻盈的小碎步,轻翘的兰花指,颔首低眉的神态,细细的动作间流露出说不尽的少女情愫.时光在你褶皱的脸上露出了青春的尾巴.你这么独得其乐,让身边路过的乡人总是一次次停下来鼓掌,微笑致意.有时有周围人家的老人蹒跚走过,会微笑着轻拍着掌,把您的歌声推向两边,不自觉夸赞您的精神.有时甚至加入你的队伍,和您深情地应和.一份份舒展的眉头似乎是这份场景最好的注脚.

每每不知不觉中竟夕阳西下,红灿的阳光撒在了亭子上,红通的亭子被映得更是诗意,傍晚的人匆匆来,匆匆去,留下的只有斑驳跳动的黑影,带不走这残光下你唱戏的景色.人流匆匆过,时间匆匆走,你总是准时地对着不断壮大的队伍说:“不早了,要回家做饭咯.你们慢慢跳啊!”身后一连串的“再见啊”“明天等你啊”“慢一点啊”的关心的声音.之后外婆便转身摸索着拿起布包,又小心翼翼地走到我的身边,一手摸起靠在亭柱上的拐杖,用拐杖探了一下前面的路,另一只手熟练地拉着我,留给来往的路人一对温暖的背影.

以往,可能不曾理解,现在却愈发明了.外婆总是风雨无阻地来到那个亭子去唱戏,双眼近乎失明,却依然笑容满面,几十年如一日.当老天把光明从外婆的身上带走时,却带不走她举手投足间对生活的热爱,一份农村人的朴素的乡情,一份希望通过自己的一招一式告诉别人对待生活的信心的善意.

来到城市也已经很多个年头,也时常在一些广场看到有老人扭着秧歌,高兴地跳着笑着,但总是觉得少了些什么.他们不像外婆,在那个并不富裕的农村,外婆却表现出了精神上极大的富有,风烛残年却向身边所有的人们传递着自信和生活的信心.她的浅吟低唱抑或是款款深情都是对自己、对路过的乡亲老人甚至是陌生人的一次善意的心灵温抚.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我在城市里,一次次梦回乡关时,总感慨家乡有位老人是如此的伟大.

点评 父母、亲人的文章在每年高考阅卷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如何脱颖而出?这篇文章给了一个方向:找准人物的最典型性去写.你要写的人物最本质的特点是什么?那么找准生活中的某一件事,或是正面或是侧面,去进行描摹刻写.让阅卷老师留下第一印象就是:确实写的就是这个人!当然,这篇文章的亮点还在于语言的精致.“她的浅吟低唱抑或是款款深情都是对自己、对路过的乡亲老人甚至是陌生人的一次善意的心灵温抚”“时而举手,时而俯身,两手变换做着极细腻的动作.虽然皮肤不再光鲜,动作有些僵硬,但每一个转身和我目光交汇的瞬间,我很肯定你在演绎一个风姿绰绰的少女,那轻盈的小碎步,轻翘的兰花指,颔首低眉的神态,细细的动作间流露出说不尽的少女情愫.时光在你褶皱的脸上露出了青春的尾巴”等等,都显得精致而又细腻.文采尽显于纸上.

综合评分为60分.

梦里乡关

朱雨禾

离开故乡,故乡的人事仿佛就过去了很远.但是总有一些人,却恰好似逆着时间的潮流奋力直上一般,在记忆里愈扎愈深,哪怕在梦里也一次次涌现.

总十分怀念住在老家隔壁的一对老夫妻,他们也许七十出头或者更大,花白的头发,他们就像两棵衰老的树,瘦弱、干瘪,皮肤像树皮般粗糙.但是很奇怪,他们好像并不怕冷.冬天时两人还是时常出现在自家的门前空地,或是相伴坐在小凳子上,或是散步相依而行.碰到太阳好,他们便一起晒晒太阳.老夫妻总是静静地坐着,阳光洒在他们身上,那么柔和,那么温暖,似不忍打破那份静谧.他们只是坐着享受阳光,彼此默默不语,一切都已了然于心.

过往每次我看到这场景,总会默默地注视着,静听着无声的对话,周身的寒意慢慢消散,只剩一种似懂非懂的思绪在空中飘去.

每个傍晚时光,爱最后的阳光将尽未尽,我总是能在放学后的乡村小路上看到他们,他们沿着门前的小路慢慢而有节奏地往回走动.俩人身上是黑色的冬衣,老爷爷左手拄着拐杖,把右手交给了他的老伴,左腿机械而缓慢地动着,一摇一晃地向前走着.老奶奶左手搀扶着老爷爷,将身体微微转向他.他就是她的方向.两个老人的腿脚都不灵便了,也许人上了年纪都会这样吧!又也许是他们想在忙碌一生后放慢脚步欣赏自己错过的温暖和一路花香?我目送着两个老人离开我的视线.冬日的阳光洒在他们身上,他们的背影仿佛和天边的晚霞融为一体.

过去我曾感慨于这样的场景是否矫情.而当下,在人心变市场的今天,我更多嗟叹.这种相濡以沫,在我们身边还有多少?两位老人举手投足,我感受到的是朴素平凡的情愫,也许他们没有荣华富贵,也许他们的日子平淡无奇,但他们彼此相依,让冬日的寒冷与生活的艰辛无法侵袭,举手投足之间显示的是关怀,是托付一生的信念;举手投足之间显示的是温暖,是携手共度风雨的决心.那一页页画面,满满都是最真挚的爱.

当最后一缕阳光照在大地的时候,冬日的寒冷已被吹散,温暖的感觉洋溢在心头,以这样为底色的故乡,怎么不让人留恋.

【点评】 文淡如水.但本篇文章就是需要这种淡淡的水一般的质感.它符合乡关之于作者的影响和感染.老赵的那篇文章和本篇文章在构思立意上相差不是很大,但是语言风格上各执一端,各显自己的优势.而在选材上,熟悉的陌生人,往往能给我们带来一种有距离的亲切感,继而吸引我们去探寻、去追问、去深思.“而当下,在人心变市场的今天,我更多嗟叹.这种相濡以沫,在我们身边还有多少?”“两个老人的腿脚都不灵便了,也许人上了年纪都会这样吧!又也许是他们想在忙碌一生后放慢脚步欣赏自己错过的温暖和一路花香?”这样的感喟,自然而又充满深意. 综合评分为58分. 梦里乡关

陈琳

房门被轻轻推开,棉鞋里的一双脚踮着小步,又缓缓停下来,一手撑在沙发扶手上,另一手将毯子掖上我的肩膀等房内始终寂静.我检测装睡着,慢慢地等着她离开,看到外婆单薄的身影飘出门外.

童年的记忆总是无法割断,乡下那段求学的孤单生活也因了这位老人的悉心照料分外幸福.

“剪下冬至夜漫漫长夜的一角,层层絮在春风被子里,当心爱的人到来之时,夜夜为他悉心遮盖”,随着电台主持人温婉的声音在耳旁萦绕,外婆对我无微不至的照顾立刻浮现在眼前,回忆总是忍不住倾泻而出.

不知有多少个清晨,当我睁开惺忪的睡眼,外婆正在微亮中小心翼翼地踱出房门,安静得甚至没有一丝呼吸声,不曾忘记腰椎不好、连走路都疼得叫唤的外婆此时是怎样的强忍苦痛;又不知多少个深夜,小鸡啄米一般挑灯苦读的我,蓦然发现桌上多了杯牛奶,真是未见其人,先闻奶香,而家中并不富裕的外婆却从未舍得喝一杯哪怕是“麦乳精”这样的“饮料”.从我上了初中开始,外婆的举手投足就已经变得无声无息了,而这无声却比任何声音都强烈地震撼着心灵.

也曾在盛夏的夜晚,每当月光溢满天空,澄碧的蔚蓝似乎在隐隐发出银子的光亮来的时候,如果你披着衣裳出去到门前的空地,你准会遇见一个瘦小的老人,在迷蒙的月光里,正小心翼翼试探地摸着缀满玉米的秆,一个个摸去,一个个细细地捏着,似乎淘宝般寻觅出那个在夜晚散发出最清香的玉米,好让她的外孙可以大快朵颐.看她往渐混沌的目光似乎也被月光溢满了.

回到了城市,外婆便离我的生活更加的遥远了.但是逢年过节,周末偶尔总能听见里那试探着的又克制不了想念孙儿的声音:“学习紧张吗?”“身体还好吗?”“什么时候能够回来啊?”“不要影响学习啊.我们都很好啊”“让他放心啊”等

“你怎么啦?”我一惊,母亲已抬身而起,我赶忙下意识地收回那个保持许久的姿势.“没什么,又想外婆了!”母亲有些许惊异,却又一笑:“周末了去看看她啊,那是生你养你的地方.不能忘记是应该的.”

那一夜,我第一次失眠,外婆举手投足间的一幕幕在不断地回放着,这是一部无声的电影,好静!却始终在我的记忆里那么浓烈地播放着.

点评 文章情真意切,这符合高考作文对同学们“注重真情实感”的要求.这样的祖孙故事很寻常,尤其是文章前半部分的记叙与描写,文章最精彩的莫过于月下外婆去摘玉米给“我”吃的场景.朦胧的场景,诗情画意的背景,将这份爱,包裹得严严实实,让人忍不住嗅到了独特的芬芳.这也给我们广大高三同学们提了醒:将人物置身于某一种特定的场景中,会有不同一般的收获!

综合评分为57分.

梦里乡关

张青

时常回忆起故乡的那条青石板路,路边的姑母,她早已沉淀在岁月的波纹里,但是却让我刻骨铭心.是她教会我感恩,教会我去爱,尽管生命的路总要一个人走.

总想起过往在乡下念小学的时候,走在青石板路上,空荡的巷子被阳光密密地铺了一层,我回过头,姑母依然坐在小竹椅上,扬着脖子,目送着我等

自从一场大病后,年迈的姑母就变得行动更加不变,高耸的背驼得令人心生惧意.每天去上学,她就端坐在门口,目送我走远.每日每日,当我回过头,会见到阳光下她模糊的脸,偶有些时她会试着努力抬起一只手,艰难地晃一晃,算是道别.我一直在想,她会坐到什么时候?我走出多远她会收住目光?

那一日,我拐进第一个路口便停住了,静静地伫立了一会儿,便探头望向巷子里的家门口.姑母依然认真地把目光看着这儿,脖子微扬着,手依然聚在半空中轻轻地晃,一霎那恍惚地以为她知道我没有走.过了不知有多久,她放下了手,艰难地,小心翼翼地站起身,目光的焦点却始终定格在原地.过了好一会,阳光从她的身上褪了又漫上,漫上又褪下,她终于缓缓地收住了目光,颤颤地握住墙根处的拐杖,抬脚一步一步挪上台阶,目光又恋恋不舍地望了望我身影消失的地方.举手投足之间,不舍泛滥了一片.我突然有种欲哭的冲动,在她的残阳之年,目送自己养大的孙儿的身影是她每日必做的事,而这样的机会又能有多少?

姑母离世前,我喂她吃了几勺米粥,她干瘪的嘴努力地笑着,频频地,头一点一点,手举起,想抚我的头发,终因手抖得太厉害而放弃.我望着她,只能忍住泪喂她吃粥.等我出去了一趟再回来,她已经不在了,我有一瞬间的庆幸感:我目送她了.没有过多的言语,但是她举手投足间的爱意我收到了,我们都曾彼此目送过对方,都曾从对方的举手投足间感到了温暖等

过往总是淤积很深,时时提醒我记得那段生命里的道别.每个梦醒,依稀泪痕未干.如今离家更加遥远,但思念却愈发深厚.乡关,真的成了梦境中的常客,伴随着姑母对我那最诚挚的爱.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习惯了目送,接受他人的目送,目送他人的离去.我常常这样想着:在阳光明媚抑或是风雨交加的日子里,我们不能亲往,那么可以目送;不能言语,那么摆手致意.若离去者回头,见你在原地,会为你举手投足间洋溢的不舍和爱而内心温暖湿润,虽然接下来的路还是要自己走.

点评 看过龙应台作品《目送》的阅卷老师肯定会会心一笑.一种契合,源于她们对亲情的相同理解.在物质如此重要的今天,依然有人关注着亲情的点点滴滴、丝丝毫毫,让人动容和称赞.这篇文章在立意、情感、文字表达,尤其是细节描写上,均可见出其写作素养之高.

综合评分为65分.

(作者:戴启江,无锡市辅仁高级中学)

D. ①计自岁丁卯至壬午,凡十五六年 ②家众凡十馀人

4.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此贫穷之士不得已之所为也.

(2) 田在腴瘠之间,岁收稻若干.屋多新筑,颇宏敞,屋前后长松不可胜计.

(3) 家之人遂有觊觎此土而欲攘而有之者.

(答案见本期栏目“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