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材料题中评型试题的解题技巧

点赞:6326 浏览:2179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历史材料解析题中评论型试题最能显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属于难度较大、不易解答的考题类型.解答该类型考题的最主要原则是史论结合、论从史出,逻辑严密.

关 键 词 :材料解析题;评论型试题;史论结合;解题技巧

新课程改革希望在知识与能力方面培养学生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能够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同时高考也要求学生具备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新课标的这一要求在高考中的具体体现就是评论型试题的考查,这类型的题目最能显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往往成为高考拉开差距的关键所在.因此有必要对该种类型的题目加以重视,并熟练掌握解题技巧.

1.解答评论型试题的基本原则: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客观公正

评论型试题要求考生引用历史材料、观点等,借鉴历史经验教训、议论和评判他人观点.要求考生关注和审视材料的真实性、客观性和完整性,要求考生在思维过程中有逻辑严密性、质疑意识和批判精神,以及重史料证据的史学理念.

历史材料题中评型试题的解题技巧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材料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学位论文、自考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8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不同的人因所处的时代、地位以及观察角度的不同,对同一历史事物的看法往往存在差异.评论型试题解答要有说服力,必须在所引用的历史史料具有真实性、客观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进行严密的推理,也就是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只有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才能避免人在评论中的主观性,才能保证客观公正、不偏不倚.

2.解题技巧初探

本人把评论型试题分为以下几种类型进行答题技巧的探讨.

2.1 设问要求根据材料或所学知识对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进行评价

这种题型的答题方法是“说长道短”,即坚持一分为二的辩证法观点,说明积极影响或作用、消极影响或局限.这种题型一般会出示正反两面材料、单面材料或无明显情感态度评价的材料,其解答方法相近,都要求两面兼顾、一分为二、客观准确.如果材料出示的是正反两面的材料就分积极和消极两面概括材料回答,让材料成为你论证的史料.若是单面材料则答题时一般以该层面为答题重点,稍带另一面的评价.无材料可依托时则需依据所学知识,“说长道短”,双面兼顾.

例如:2010年浙江文综卷第39题第三问.

原题如下:美国独立后成功地进行了制度创新,其宪法在政府的权力建构中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众议院等有弹劾(违法失职的总统、副总统和高级文官)的全权.等参议院有一切弹劾案的全权.等凡必须经参议院及众议院一致同意的命令、决议等应经总统批准等经参议院的协议及同意,并得该院出席议员三分之二赞成时,总统有权缔结条约;总统提出大使、公使、领事、最高法院法官,及合众国政府其他官吏,经参议院的协议及同意时,任命之等

――摘自《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材料二:美国总统威尔逊本是国联的发起人和积极的鼓吹者,但是等参议院拒不批准《凡尔赛合约》.结果,美国没有加入国联等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三:国会授权罗斯福进行大规模的干预和调节等但在罗斯福新政的前期,最高法院与行政间则展开激烈争吵.法官们等先后宣布新政的几个主要法令违宪,予以废止.

――据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等改编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美国三权分立的制度设计.

解析:该试题材料直接摘录了美国1787年宪法的有关于三权分立制度设计的原文;材料二、三则举例说明三权分立制度的具体实施应用,三则材料不直接呈现正反两面评价.因此,该试题应当结合所学知识,再加上从材料二、三两则材料案例中推理出的三权相互扯皮、相互否决,导致效率低下.前一层是课本所学知识的迁移,后一层是从案例中推理而来.

2.2 设问要求依据某一评价角度评论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或要求回答材料从哪个角度进行评论

依据某一评论角度评价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类型的答题要领在于理解该评价角度,并只用该角度评价.该类型经常碰到两种具体类型:一是材料提供的角度;二是从历史史观角度.材料提供角度尽量准确完整理解材料的含义,历史史观角度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史学基本功底,关键在于弄清各史观的区别.这类型试题的答题都非常忌讳脱离角度.要求回答材料从哪个角度进行评论的题型答题要领在于找到材料编写的出发点.另外如果是从历史史观角度阐述编写材料的话,同样要求要具有一定的历史史观知识.

例如:2010江苏高考单科第22题.

近代以来,辛亥革命在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某种标志性的意义,其对中华文明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人们对它的认识也因角度的不同出现多种说法.美国学者费正清在《剑桥中国晚清史》中对辛亥革命的界定提到两种说法:第一种将辛亥革命理解为1911年秋至1912年春发生的一系列事件;第二种把辛亥革命理解为20世纪社会革命中的1900~1913年阶段.请回答:

(1)第一种说法主要是从哪一方面审视辛亥革命?列举相关事实加以说明(4分).(2)结合社会思想和社会生活方面的变革对第二种说法加以说明(2分).(3)运用上述视角认识五四运动的影响(3分).

解析:第(1)问要求考生回答第一种说法从什么角度评价,第一种说法注重辛亥年前后的重大历史事件,即从政治革命的角度看待辛亥革命.紧接着又要求举例,这也就是要求学生能从政治革命的角度去选取辛亥年前后的重大历史事件.解答第(2)问首先得弄清楚第二种说法的含义,第二种说法认为辛亥革命是一个时间段内社会的不断变革,不是单指哪几件事.因此回答第二问就得紧紧抓住这个时间段内社会持续的变化.解答第(3)问则必须从两个角度回答,即政治革命角度和时间段内社会持续变化回答.本人认为第(3)问的答案应分角度回答更妥帖.

2.3 设问要求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或看法

这种设问放置于材料解析题的最后一问,经常让学生觉得无从下手,学生的答案经常出现套话连篇的现象,答题没有明显的针对性.答此类型题首先要明确的是谈看法和认识的对象是什么,即谈论主题.材料解析题中材料的组织都有一个提纲挈领的主题,找出该主题即明确了谈论的对象.其次掌握谈的角度,也就是怎么谈、谈什么.一般可以从谈论主题的四个方面着手,第一谈主题的整体特征或整体发展规律.第二谈主题出现的规律性因素.第三谈论主题的影响.第四谈论主题对当今的启示.在谈论过程中注意分角度和层次,忌讳漫无边际.一般做规律性的总结,而不纠缠于细节问题.

2.4 设问要求对别人的评论加以评论

(1)某人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或历史观点等做出评论,问你的看法.首先,思考这类型题目一定要注意逻辑,第一步先准确提炼出作者的观点,在提炼过程中注意作者的情感态度和出发点.第二步思考对作者评价的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准确评价应当是什么,对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评价必需坚持论从史出,客观准确的原则.第三步对照准确评价判断作者观点是否准确.第四步如果作者的观点错误,进一步思考导致作者错误的原因.其次,在答案组织上:第一,先亮观点,即对作者观点的看法.观点鲜明,有助于评卷老师一目了然地知道你的思路是否准确,评卷老师看到你的观点准确,评分整体就较高.第二,分角度、分段落、分层次论证你的观点,在论证过程中一定要有理有据、论证严密、符合逻辑.第三,如果作者观点错误,可稍带点明作者错误的原因.

(2)两人或多人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或观点等做出评论,问你的看法.这一类型更为复杂一些,答题要领跟第(1)类型一样,仍然是注意逻辑思考.第一步先明确众人产生争论的是哪一具体事件或历史观点.第二步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依据论从史出原则,运用严密逻辑思维对该历史事件或历史观点做出准确、客观、理性的评价.在这一过程中最担心的是受前面几位作者观点的影响,丧失独立判断力,不能独立思考.第三步,对照众人观点是否准确.第四步,如果作者观点错误,统一进一步思考导致作者错误的原因.这一类型的答案组织与第(1)类型结构相同.


(责任编辑 王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