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杭二题2016年第1期

点赞:27582 浏览:13017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西湖说“廉”
人游西湖,必去白堤、苏堤,断桥残雪到平湖秋月,苏堤春晓到六桥烟柳,领略千般胜景,万种风情.
我游西湖,从白堤到苏堤,清廉之风扑面,浩然正气养眼,却是另一道风景.
心境不同,感受迥异.
白堤、苏堤,世人皆知,白居易、苏轼二公为官杭州筑造.
唐时,白居易出任杭州刺史,体恤民情,筑堤蓄水,开西湖千古风韵.堤成,远观如美玉砌就,近赏则如姜夔所言:堤畔画船堤上马,绿杨风里两悠悠.从此西湖,锦绣添,美名扬.
又何止景观,白堤当年的功效,更在蓄水灌田,利农事,惠苍生.及至白乐天奉命赴京,百姓感恩戴德,齐聚官道,备下酒水菜肴,聊表心迹.
面对盛情,白居易深感建树甚微,愧对民众,挥泪留下《别州民》.诗中写道:耆老遮归路,壶浆满别筵.甘棠一无树,那得泪潸然.税重多贫户,农饥足旱田.惟留一湖水,与汝救凶年.可见,杭州三年,白居易得意之作,是留下贮水防旱的堤坝.
天下事,无巧不成书.两百多年后,宋代一位大文豪,也走马杭州,出任太守,并视杭州为故乡,坦言“自意本杭人”!这便是苏轼.
两年杭州,苏轼留诗几百首,后人赞不绝口.若论最大功绩,当数整治西湖.
上任伊始,旱魔降临.本当大显功效的西湖,由于疏于治理,此刻水干涸,草丛生,淤泥壅塞,无水可调.曾笑吟西湖“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雨亦奇”的苏轼,改口捶胸长叹:“封合平湖久芜蔓,人经丰年尚凋疏”.由是上下奔走疾呼:若不再整治,更二十年无西湖矣!
西湖治理,反对者众,指责耗费财力物力.立志“上益圣德,下济苍生”的苏轼,反复上表朝廷,并在《申三省起请开湖六条状》中直陈:西湖之利,上自运河,下及民田,亿万生聚,饮食所资,非只为游观之矣!诚如斯言,无田可种,无水可饮,无酒税可收,对宋王朝和杭州百姓影响巨大.仅以酒税为例,杭州每年达二十万缗,居全国之首.无水即无酒,税从何来,民何以堪?
疏浚西湖,起大量淤泥,无处堆放.苏轼顺民意,出妙招,用淤泥筑长堤,一者宜民出行,二者省搬运之苦.
这堤筑得艰辛.缺资金,苏轼四处募捐,情急时作书画以售,筹集善款;工期紧,屡屡大堤督战,不敢懈怠.苏轼生性简朴,每至正午,凡饭食未至,即取筑堤人海碗,满盛陈年米饭,须臾尽之.
堤成,六桥卧波,南北相通,西湖再续繁华.苦尽甜来,造福一方,苏轼心儿喜悦,赋诗赞其:六桥横绝天汉上,北山始与南屏通.忽惊二十五万丈,老葑席卷苍烟空.
白堤、苏堤,后世以二公姓氏名之,千秋永存.岁月流逝,白堤损毁,人们索性将白居易诗句“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中的白沙堤改称白堤,沿用至今.可见,这堤原本“筑”在百姓心中的.
临别杭州,带走山石几块,系慧净禅师馈赠.此事苏轼有记:平生自觉出处,老少粗似乐天.虽才名相远,而安分寡求,亦庶几焉.三月六日,来别南山诸道人而下,天竺慧净师以丑石赠行.
原来,当年白居易游天竺山,见山石玲珑可爱,随手拾取几块.调离之际,难舍杭州湖光山色,携石而归,以作念想.后觉不妥,山石虽微,但在自己心中抵得千金,玷污清名.反思之余,写就《三年为刺史》诗两首,其二自责曰:三年为刺史,饮冰复食蘖.惟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此直抵千金,无乃伤清白.
刺史三载,携归片石数块,尚说有损清白,自律如此!
苏轼崇尚白乐天,对天竺山石也情有独钟,得后戏称“丑石”,亦学白居易,赋诗道:在郡依前六百日,山中不记几时回.还将天竺一峰去,欲把云根别处栽.
苏轼治杭,处处以白居易为榜样:治湖,吟诗,爱山石.诗中的“还将天竺一峰去”,摆明学白居易的“安分寡求”,携走“云根”处的山石,是要将清纯之气带往天涯海角,矢志不忘.
好一个“廉”字了得.三年清知府,十万白花银.历代中国官场潜规则.杭州繁华富裕,崇尚奢侈.就在这个被称为“销金锅儿”的地方,千百年间,历任官员难以计数,但让人缅怀纪念的,能有几何?
白居易、苏轼“廉”字当先,勤政务实,寻诗觅句,其人格魅力、道德风范和文化形象,与西湖永存.追思白居易的群雕“惜别州民”,记载苏轼功绩的纪念馆,看到的是二公的贤良;千年白堤、苏堤,读到的仅两个字:民心.
与白堤遥遥相对,恰是蒋经国“打老虎”失败后,退隐西湖时的别墅.
1948年8月,蒋经国临危受命,赴上海“打老虎”,惩治贪污,控制物价,挽回民心.这太子爷也算执法如山,一时间贪腐官员、不法商人纷纷落马,赢得一片喝彩.可惜好景不长,打到表兄孔令侃时,宋美龄不干了,找到晓以利害,致“打老虎”无果而终.遥望千古不朽的白堤、苏堤,回首官员贪污腐败横行,不知当年的蒋经国何样心情,读懂民心二字否?
“打老虎”失败,成为国民党政权在大陆全面崩溃的先兆.
民心不可违,于则是铭刻心中.想当年,从西柏坡赴北平时,就说:“我们是去赶考的.”看似幽默,实则语重心长.“大考”内容里,断然少不了“廉”这篇文章.这位称西湖为“第二故乡”的伟人,建国之初,杀掉既是功臣又是的刘青山、张子善.此举断非立威,实是取信于民,决心走出“人亡政息”的历史周期律.“赶考”的,交出满分的答卷:杀了两个人,管了三十年.
凡为政者,或能见贤思齐,或能敬畏法纪,或能执法如山,那么,天下大治、和谐盛世也就不远了.
故游湖所得,惟一“廉”字而已!
问茶龙井
从巴蜀大地的蒙顶山,来东吴形胜的西湖,从一个名茶之乡到另一个名茶之乡.
入住停当,即打的径往,问茶龙井.
既从茶乡来,自知茶中事,龙井是必去的.这龙井多重含意:村名,井名,茶名,景区名.
井名,狮子山东麓,有五代时古井,名龙井,水质绝佳;村名,龙井所在地,得名龙井村,获西湖第一茶乡美誉;茶名,天下名茶西湖龙井,俗称龙井;景区名,龙井问茶,主打茶文化旅游的休闲度检测区.
西湖产龙井,蒙顶出甘露,同为中国绿茶极品.近百年来,龙井风靡海内外,甘露在蜀地也鲜为人知,景况天壤之别.故心中老大不服,多年心愿,便是问茶龙井,看谁更胜一筹.
正值初夏,龙井村周边,茶树茂盛,茶园飘香,龙井、龙井寺、胡公庙、御茶园诸般古迹,散落其间.
不亏名茶之乡,家家开茶舍,户户植桂花,庭院净洁,茶室雅致,游人蜂拥而至,啧啧称赞:好个茶家乐.
落座院中,主人殷勤,摆玻璃杯,取龙井茶,用龙井水冲泡起来.
品茶有讲究,一观,二闻,三尝.
先观形与色.看杯中龙井,一芽一叶,半浮半沉,汤色绿中透黄.主人果不欺我,正宗明前龙井也!原来,采自清明前的龙井和甘露,色泽必微黄.谷雨后,茶叶吸收的绿叶素增多,汤转碧绿,品质稍逊.二者区别,在制作工艺,龙井扁条形,甘露卷曲形.泡开后,前者片片茶叶杯中竖立,如西湖奇峰胜景,千般竞秀;后者茶叶簇拥杯底,如蒙山耸绿叠翠,春光无尽.
再闻其香.淡雅茗兰,清冽甘醇,悠远绵长,让人直呼美哉妙哉,如甘露无二.
继而品其味.细啜慢咽,霎时香溢齿颊,鲜爽甘醇;俄顷沁心入脾,心旷神怡.
于甘露,龙井别是一番滋味.飘飘欲仙的我,且听主人道出这茶千般的好来:
西湖边,狮子山躺卧,环山龙井茶原产地.其中又有狮、龙、云、虎、梅五大系列,分别产自狮峰、龙井、云栖、虎跑、梅家坞.
龙井茶以色清、香郁、味醇、形美著称,宋时得名,并成贡品.清代,乾隆六下江南,四次品茶龙井,吟诗十余首,留有“我曾游西湖,寻幽至龙井.径穿九里松,云起风篁岭.新茶满山蹊,名泉同汲绠.芬芳溢齿颊,长忆清虚境”一类追忆赞誉的诗句.兴之所致,还题写御碑,采茶山野,封十八棵茶树为御茶,致龙井茶声名鹊起,盛极一时.
[ 2 ] 主人对龙井茶的夸耀,诸多诗文对龙井茶的褒奖,于我是不甚看重的.断非轻狂,敝乡蒙顶山,给了我足够的底气.
蒙顶山,有关茶叶和茶文化的一切,总能在这里找到对应.
说渊源,中国有文字记载的种茶第一人、后世尊为茶祖的吴理真,西汉时期就种茶蒙顶山.蒙顶甘露之名,即源自汉宣帝甘露年号.
说名分,蒙顶茶从唐代入贡,延续至清亡,前后一千多年,算得贡茶老祖宗.
说贡献,蒙顶山及周遭是藏茶主产区,宋以来,每年上百万斤茶叶运往青藏高原.一条茶马古道,由此延伸,跨越万水千山,架起汉藏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
说文化,皇茶园七棵仙茶神秘又传奇,甘露井的仙凡之恋引人遐思,天盖寺贡茶采摘大典的钟磬千古回荡等再说历代名人诗词,天下名茶无出其右.随手拈来,有白居易的“琴里知闻惟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刘禹锡的“何况蒙山顾渚春,白印赤泥走风尘”、欧阳修的“积雪尤封蒙顶圣,惊雷未发建溪春”、文同的“蜀土茶称圣,蒙山味独珍”、苏轼的“南来应带蜀冈泉,西信近得蒙山茗”、陆游的“雪山水作中泠味,蒙顶茶如正焙香”等,无不对蒙顶山茶推崇备至.至于悬挂茶馆门前的“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更是蒙顶山最响亮的招牌.
然而,悠远的历史,丰厚的文化,不能阻止这些年甘露的淡出.
龙井不然,乾隆以来,影响力不断拓展,民国期间跃居中国名茶首位.尤其这几十年,培育优良品种,推广科学采制,规范质量标准,形成产业闯市场.再加打造龙井问茶、梅坞春早等茶文化旅游景区,西湖龙井名声更甚,稳居天下第一.
透过,显现品牌魅力.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湖龙井一斤好几十元,抵双职工一月工资;八十年代,一斤涨到数百元.于今,三五千元一斤,还不一定是明前龙井.与之比较,今天的明前甘露,相去甚远.
问茶龙井,语气不恭,尽显心浮气躁.那龙井、甘露,文化背景差异,采制各有绝活,形、色、味独具特色,再有茶客嗜好不同,口感千差万别,焉能道出孰优孰劣?又何止龙井、甘露,绿茶中的名茶多了去,更别说红茶、黄茶、黑茶、白茶系列了.以此而论,天下名茶,可说妙处各异,只要喝者惬意,感觉好就行.
茶者,淡泊平和、清心寡欲之饮品,功利二字,原本与其无缘.我心浮躁,非较龙井、甘露高低,犯茶道之大忌,饮者之雅量.
今将龙井细细品来,涤烦消躁,功利尽褪,顿觉超然物外,悟得真谛.
倒是眼前,川流不息的游人,令我动容;依托一个茶品牌,做好一篇大文章,让我景仰.脑海中,由不得冒出一句话:发展才是硬道理!
于龙井,这是褒奖;于甘露,则是希望.
责任编辑 卓 慧
[ 1 ]

游杭二题2016年第1期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龙井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大学毕业论文、大学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6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