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式”类题训练,提高复习课的有效性

点赞:34339 浏览:15833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阅读复习课易上但很难上好,之所以说易上,因为有个基本套路:先讲这种文体有哪些考点,再说这些考点怎么考,最后结合文段训练、评讲.之所以难上好,首先是因为比较难跳出套路,有所创新.其次是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当堂可能难以检验成效.但是阅读可谓是语文考卷中的半壁江山,怎样上好阅读课,也就是怎样提高阅读课的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

前不久我上了一节说明文阅读复习课,对说明文类题进行了变式训练,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重新寻找类题训练的切入点,让“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成为可能.

在语文考试中,学生对阅读最没把握,我们常常看到,全班学生都把阅读题做完了,可是得分悬殊很大,成绩再好的学生也对已经完成的阅读题心里没底,大部分学生对阅读题望而却步.初二学生刚接触说明文,通过两个单元的学习,对说明文的基本常识似懂非懂.在定好复习课的目标为掌握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的特点(这是说明文阅读的高频考点)后,我决定布置学生从第三单元的课文入手找出:1.课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2.课文运用了哪些说明顺序?3.在课文中找出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词语(作为课前预习的内容).

“变式”类题训练,提高复习课的有效性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说明文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自考毕业论文、专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1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二、重组类题训练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组合也是一种生产力,教学环节的不同组合,自然带来不同的教学效果.相对过去的阅读课,本节课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整合、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为此,我安排了这样的复习环节:小组交流预习内容―小组展示讨论结果(其他小组质疑补充)―小组归纳考点的考查形式―小组成员命题(根据课文内容)、小组交换做题―小组点评做题情况―课外文段阅读.在整个过程中老师只是起到点拨、引导的作用.一改过去学生“听老师讲考点怎么考―学生训练――老师评讲”的流程,到学生主动围绕专题“整理、分析材料―交流、展示成果――总结、归纳规律―运用知识”的过程,老师从原来的“告诉”到现在的“指导”,由过去的“督促”到现在的“激励”.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得到充分尊重.

三、重建类题训练课堂的师生关系,通过“教学合一”提高多维互动的效益.

“教学合一”这一概念,最早由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针对当时学校“重教太过”、“教学分离”现象,他指出其中的一条是: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必须和他自己的学问联络起来.

作为一节说明文类题复习训练课,以整个单元为训练内容,要求老师也必须读懂读透单元的五篇课文,必须对每篇课文所采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说明顺序、说明语言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否则无法对学生展示、质疑、补充的内容进行点评,更无法在教学活动中给予学生及时的引导、点拨、回应.学生的活动只能停留在平面滑动的层次,无法进行螺旋上升的思维活动过程,这样的课怎么能有效、高效?一节培养合、分析、归纳能力的课,它对老师也提出至少同样的要求,老师的整合、分析、归纳的能力一个也不能少.

教学合一的本质在于,具体而言,教师与学生之间不是一种简单的给予、接受的关系,更不是简单的操纵、控制的关系,而是一种、平等、协助、互助的“伙伴”关系.只有这样,师生双方才能真正做到情义、知识的深刻交流.

四、重构类题训练课堂的教学形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能.

这节说明文复习课,教学的形式改变了,不再是老师唱主角,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1.预学环节,小组分工增加课堂容量.复习时间有限,怎样在一节课中复习更多的内容是每一个老师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这节课复习说明文最重要的三个知识点,任务比较重,因此在布置预习时,我让每对PK小组共同完成一个问题,具体如下:

(1)找出运用的说明方法,结合课文语句各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1、4组完成).

(2)找出运用的说明顺序,并从采用这样的说明顺序的作用或原因方面作简单的评价(2、5组完成).

(3)找出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的词语,分析其如何体现准确的特点(3、6组完成).

就是每个学生只完成一个问题,如果任务太多,预学的效果肯定不尽人意,但是如果全班学生都是完成同一个问题,课堂的复习容量就大大减少.安排PK小组共同完成一个问题,引进竞争机制能够提高预习的效果,能够让学生在研学环节发生更多的思维碰撞.

2.研学环节,小组合作提高课堂质量.“活动有层次”是一节好课的标准,要使“活动有层次”,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是必不可少的.研学环节设计了以下几个活动.

第一,小组交流预习内容.交流可以促使学生全面掌握本单元说明文的知识,比如有些学生在《苏州园林》中找到了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有些学生在《说“屏”》中找到分类、引用的说明方法,小组成员在交流中对类题掌握更牢固.

第二,小组展示、补充质疑.小组的展示因为有PK小组的补充、质疑更精彩.不同小组展示,使学生在一节课内掌握几种类题的解答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第三,小组成员命题.经过个人预学、组内交流、小组展示质疑几轮学习,组员对说明文的知识点的考查形式和解答方法是否已经了然于心?活动是否能够内化为积累?为了把学生往前再推一步,要求每个学生就自己预习的内容提出一个问题并在本子上写下答案.以备批改时用.

3.验学环节,小组结对帮扶整体提高学生水平.学生把问题命好写在纸条上,然后由组长收起来和PK小组以外的其中一个小组(1-5,2-3,4-6)交换作答,不和PK小组交换,主要是为了检验在展示环节中,学生对于不是自己预习的类题是否掌握.组长把交换的字条随机派发给组员做,学生随意抽取其中的一张字条作答,难免出现有个别学生(后进生)不会做的情况,在学生自主完成题目后,安排帮扶对子(平时已经安排好并且经常进行帮扶)讨论答案,这样促进全体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本节课要训练的三种类题.2分钟讨论后组长把字条收起发回给出题者,出题者根据自己做好的答案进行批阅.最后每个小组派代表把典型错题和全班学生进行点评.下课后纸条按组张贴在学习园地,供全班学生浏览.

学生上了这节说明文类题复习课后,明显觉得对说明文阅读有把握多了.实践证明,以设计学生学习活动为主的课堂,远比老师评讲为主的课堂效果好得多,在各种复习课中,要多点跳出原有框框,要相信,“善变”的课堂教学,学生才能善学、乐学,学生善学、乐学的课堂一定是高效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