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类学视角下的企业文化建设

点赞:23903 浏览:10833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企业文化作为精神指导,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可或缺的因素.基于阐述文化人类学理论有关企业文化的见解,提出我国企业文化应具独特性且坚持以人为本、要有相应的制度体系作为实施保障,以及企业文化建设要充分发挥领导者的示范引领作用等对策建议.并以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的企业文化建设为例,从文化人类学的理论视角,分析其企业文化的导向作用,得出企业文化满足了企业“结构―功能”的需要、为企业个性化发展积累提供了重要资源、为企业持续创新提供了指南这一结论.

[关 键 词 ]企业文化;人类学;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4)03-0129-03

[作者简介]李智(1988-),男,汉族,江苏徐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都市人类学.

一、基于文化人类学理论的企业文化梳理

(一)功能主义理论

马林诺夫斯基是功能主义理论的先驱,他所推崇的功能主义强调个人需求,即在解释社会和文化的时候,应当联系到它们造福人类以及社会的功能,并由此认为,文化的主要任务是为个人发展怎么写作的.

随着企业的发展,陈旧的管理模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需要,因为在资本积累达到一定程度之后,仅仅依靠金钱的诱惑难以达到主动管理的目的,而人们在有了一定的资本后也就不会再像过去那样只为挣钱而工作,换言之,人们的工作目的变得更加多元化.于是,企业管理模式也就迅速发生变革,开始注重人性化的管理,更懂得利用价值观、文化背景等精神因素来进行管理,以强大的精神内涵来吸引更多的人才为之效力.

诚如马林诺夫斯基认为的那样,文化是为了满足人类需求而存在的.反之,人在文化氛围当中得到成长,其间学习各种规范,并在它们的指导下行动.作为企业而言,企业文化在现代企业当中所担当的角色便是一种指引性质的存在,因为要满足企业中的个人心理需求而产生并延续,继而发展并完善.所以,若是企业文化能让企业成为其员工的知己,那么企业的内部凝聚力便显而易见了.

(二)结构―功能主义理论

拉德克利夫.布朗是英国另一位功能主义代表.与马林诺夫斯基不同的是,他所强调的是文化要满足社会需求,并非个人需求.照此理论,企业文化在结构―功能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其产生的原因便是要满足整个企业这一组织形态的需求.

企业是一个复杂组织,其内部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并非部门与部门之间生硬的嵌套,因此企业的每一个构成元素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软性竞争力也包含其中.作为现代企业重要发展助推力的企业凝聚力便十分强调企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现代企业强调员工是在一个有组织的团体中工作的.根据这一理论可知,企业文化是为了满足企业各部门更好的相互联系这一需求而产生发展的.


(三)象征人类学的相关理论

象征人类学是以美国著名人类学家格尔兹为代表的.其相关的理论认为,精神层面上的活动是一种公众活动,并且强调文化的象征性本质和表现.正如该类思想的名称一样,企业文化同样是一种象征性的表现,它代表着一个企业的精神内涵、前进方向和价值导向,所以,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形象的集中展示,其精神塑造能力是对企业未来发展的最大鼓舞.

既然文化是象征性的体现,那么其形成必然要有一个象征的对象.诚如著名学者李泽厚所言,文化是人们在生产和生活的劳动实践中形成的.因此,文化和劳动共生,有了劳动就有了文化.换言之,文化是劳动以及劳动者的象征符号,并且能够反作用于劳动以及劳动者本身.

二、促进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建议

(一)企业文化应具有独特性且坚持以人为本

如今很多企业文化存在着同质化的倾向,这严重违背了建设创新企业文化主体的初衷,同质化的企业文化无法客观充分地表达不同企业的内涵,更妄谈为企业的未来发展指明正确方向.文化是因为满足组织(或者个人)需求而存在,并拥有现实意义.因此,建设者应极力避免一种虚空的误区.构架企业文化理应实事求是,针对企业发展战略以及企业内人员的特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解其真正的需求,并创造出相应的企业文化以迎合企业发展所必须的文化环境.换言之,建设企业文化切忌走进“为了企业文化而建设企业文化”的误区,而应清醒地认识到企业文化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适应企业的未来发展,绝不可流于形式而缺少创新意识以及实践意识.

文化人类学视角下的企业文化建设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企业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专科毕业论文、学院学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9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二)企业文化要有相应的制度体系作为实施保障

在拥有价值体系的同时,企业文化的保障是必不可少的,否则企业文化非但不能成为企业发展的助推力,反而可能成为企业管理当中的教条主义.作为企业文化的保障系统,制度体系理应将企业文化的相关工作细化到每一个部门、每一项工作,使得企业在企业文化指导下有序运营,而且每一项工作都要量化,使之成为可考核、可评价、可监督、可维护的“四位一体”综合体系,切实保障企业文化的落实.

(三)企业文化的建设要充分发挥领导者的示范引领作用

中国古语有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只有在企业领导者的个人理想、信念、性格、气质乃至言谈举止在企业员工中迅速引发一种模仿效应以至于领导者能够起到率先垂范作用时,企业文化才能真正起到凝聚人心、催人奋进的作用.在企业与领导者个人双赢的局面中,企业领导者既在企业界成为了领军人物,更能在企业内部成为精神领袖,如此企业方能进入良性循环,迅速扩张,并向基业常青的目标迈进.可以说,文化是一种象征模式系统,领导者即为一个企业象征,或者说是一个企业文化内涵的集大成者.

三、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的案例分析

近年来,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的迅速发展壮大便是在建立坚实文化竞争力基础之上所取得的,可以说是中国众多企业中以企业文化为导向的成功案例.

正如文化人类学界的普遍观点,培养道德和心智等教育的重要环节是文化教养.笔者认为,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所传递的文化内涵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如表1),加速了知识型企业的发展.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企业文化的作用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企业文化满足了企业“结构―功能”的需要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使企业富有生命力.人是有思想的,思想是人的内在约束.因而对于人在企业运行过程中的规范,应有一种内在约束.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可以从精神上使认同它的人们受到规范.

诚如人类学的功能理论,企业活力最终来自于人,只有人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企业才会充满生命力.能够使人产生共鸣的共同价值观,也就是一个企业的精神所在.在企业文化的贯穿之下,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将各系统有机结合在一起,其企业文化为了迎合企业的深入发展而不断得以传承.

(二)企业文化为企业个性化发展积累提供了重要资源

企业文化是企业个性化的资源,有利于区分企业之间的竞争关系.笔者认为,现在教育培训市场上主流培训学校的硬件并无太大差别,而差距就在于各个学校的制度、师资、教学方法等软件上.作为一个企业软件条件指向标的企业文化,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各个学校在软实力上产生了差异.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作为教育培训机构的领跑者,将“追求卓越,挑战极限,从绝望中寻找失望,人生终将辉煌”作为企业文化内涵,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其他培训机构不同的是,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不仅关注授课教学,更注重企业文化中的奋进精神,让学生真正领会“追求卓越”的真谛,这便是其最为独到之处,也是企业面对众多竞争对手却能够领袖群伦的深层次原因.

(三)企业文化为企业持续创新发展提供了指南

企业文化是企业创新的指南,可使企业不断进步.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通过现代管理手段,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规章制度以及营运模式,继而充实了价值观体系,成为独立的行为体系,不断地影响着员工的工作效率.在客户的反馈机制作用当中,行为体系得到了极大的完善和补充.

因此,企业文化能够提升企业凝聚力,指明企业发展方向.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企业文化的选择是建立在其几位企业元老的个人感悟之上的.而企业文化能够成为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原因在于,文化的建构过程是点和面的结合、主干与分支的协调、思想与实践的统一.其可贵的奋斗精神所催生出来的励志教育成为了整个新东方集团在教育教学方法上的一大特色,加之一大批拥有同样奋斗理念的优秀讲师和其他工作人员,共同构成了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在业界领先的优势.可以说,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的成功得益于其优秀的企业文化以及文化的受体之间的良性互动.新东方精神不只是校训,而是真正意义上帮助企业本身从优秀到卓越的核心竞争力.

四、结论

从理论意义上来说,研究企业文化有助于完善管理学体系.传统的管理学理论常把人当作“经济人”来对待,而对人的文化关照却很少涉及.而有关文化的研究多是人类学家,尤其是社会人类学(或称文化人类学)领域的专家进行研讨.笔者认为,人类学在文化方面的研究拥有诸多成果,不妨引入人类学的视角和方法,对企业文化这一核心竞争力进行探讨.

从现实意义上来说,研究企业文化有助于企业运营决策的规范化.当一个企业做出决策时,企业的决策者要有一个统一且不失灵活的决策意见,而此时就需要一种价值理念的引导,并以此为中心展开灵活多样的方案制定工作.而这个指导性的价值理念就是企业文化,而这种价值理念的形成过程的复杂性也保证了企业文化这一核心竞争力难以被模仿.而对于一个具有人文精神关怀的企业而言,它不单单是只有硬件设备的机器,而是富有生命力的有机整体,即通过企业文化的指导,企业的各部分有机结合在一起,产生“1+1>2”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斯蒂芬罗宾斯.管理学(第九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57.

[2]克利福德格尔兹.文化的解释[M].译林出版社,2008:360.

[3]任之光,张彦通.上市教育培训机构核心竞争力浅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4):86―88.

[4]刘大健.企业文化建设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9.

[5]王晓丽.文化现象的解释[M].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4):16.

(责任编辑:董博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