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调和

点赞:2565 浏览:623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婚礼习俗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的体现,中西文化的不同,折射在婚姻生活中,造成了二者之间在婚礼习俗方面的差异.通过对中西婚礼习俗文化的对比来体现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调和.

【关 键 词 】婚俗;文化冲突;文化调和

一、中国传统的婚礼习俗

六礼是我国古代婚姻仪礼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婚礼的基本程式.它表现了聘娶混婚制度的全过程,六礼作为中国古代婚礼的正统,后世都依其为依据.六礼的内容,在《仪礼﹒士昏礼》规定:“婚有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一)纳采

是男方请托媒人向女方提亲.“若两家条件相当,先请媒人前往女家,替男家说媒,若允诺,则用雁为礼.”纳采以雁为礼,其象征意义有二:一是雁这种候鸟,“木落南翔,冰洋北狙”,是一种顺乎阴阳的往来,用雁为礼,象征顺乎阴阳之意;二是不失节,不失时,大雁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南飞北还,来去定时,从不失信.

(二)问名

是男方行纳采礼后,如果女方接受,男方就再请托媒人持雁去女家问女方姓名及出生年月日以供男方占卜之用.“问名者,将归卜其吉凶”.

(三)纳吉

是把问名后占卜合婚的好结果再通知女方的仪式,如郑玄曰:“归卜于庙,得吉兆,复使使者往告,婚姻之事于是定.”现代称“订婚”,是婚礼中关键的仪礼.

(四)纳征

又称纳币,是订婚之后男方将聘礼到往女家,女方如果接受男方的聘礼,则表示两家婚事已成,就不得随意更改了.

(五)请期

就是我们俗称的“定日子”,就是男方定下黄道吉日之后备礼到女家,征得女方同意时的仪式.

(六)亲迎

是六礼的最后一个程序,是六礼中最重要的仪节,也是古人最为重视的仪节.是由新郎骑着一骑着高头大马,带着花轿和迎亲队伍来女方家亲自迎娶新娘的仪礼.

至此,六礼已成,为婚礼做好了准备.完整的婚俗除了“六礼”之外,还有崔妆、铺房、送嫁妆、拜堂、撒帐、闹洞房等等礼俗.

二、西方的婚礼习俗

西方的婚礼是庄重严肃,美丽浪漫的,讲究的是圣神和简单,是“神前婚礼”.新娘要穿上白色的婚纱向神表示真诚与纯洁.由于宗教信仰在西方文化中占有很重的分量,所以在西方的婚礼中,新人们大多会选择在宁静的教堂,由牧师来主持婚礼,让牧师来宣布他们婚姻的合法性.在牧师的主持下得到上帝的承认和祝福.他们会在庄严的气氛中宣誓,然后交换戒指以及相互亲吻.婚礼结束后新郎就会带着新娘开始他们的新婚之旅了,在他们的婚车上往往会绑上五彩缤纷的气球、锡罐等等,表示要用噪声来驱除邪恶之类的跟随.

三、中国当代的婚礼习俗

每一个时代有每一个时代的婚礼习俗,每一时代婚礼习俗的变化都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随着时代的变迁,我国当代的婚礼习俗较之以往发生了许多变化.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各个地区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以中原地区的婚礼习俗为例,相对于古代六礼的婚姻仪式,尽管保留了传统六礼的大致程序,仍沿袭提亲、订婚、迎娶、婚礼、回门等,但是已简化了不少,并且也在原有的一些仪式中注入了不少新鲜的元素.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至今,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种文化进入国门,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伴随着西方婚礼习俗的传入,人们开始有意识地移风易俗,中西结合与时俱进,使得中国的婚礼习俗多元并包,越发显示了中国特色,这也正体现了中国婚礼习俗鲜明的变革性.

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调和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婚礼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毕业论文、学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8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科技的进步使得择偶方式也逐渐的增多,择偶加入了媒介的元素,人们可以通过广播、报纸、电视征婚,也通过参加电视节目相亲.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恋、网络红娘、相亲网站都进入当代中国人的生活,拓宽了人们择偶的渠道.彩礼问题,就是现在的结婚聘礼有者越来越昂贵的趋势,这既反映着经济发展后家庭收入已大幅度提高的现实,同时也反映了一些人价值观已开始发生变化了.越来越多的人把经济价值等同于人的价值,很多父母认为聘礼越多表示女儿的身价地位越高,嫁到男家后不会受欺负,同时也有以该笔前补偿自己失去女儿的心理.以至于在一些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索要高额彩礼之风日渐盛行.婚礼上的变化主要变化表现在迎亲仪式越来越现代化,由传统的人抬花轿到现代的司机驾驶高档轿车,婚礼也由在男方家举办移入高级酒店举行了,也有不少人选择了西方式的教堂婚礼,婚宴越来越豪奢,有些人甚至借此展现自己的经济实力,成了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婚礼也越来越现代化,婚礼仪式上要有司仪(现在称作主持人)、证婚人、主婚人等,照相机与摄像机已成为婚礼中不可缺少的现代工具.

新娘的服装也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改变不少,随着时代的发展及外来文化的传播,我国新娘的传统服装已经很少见了,大部分新娘都会穿上和西方新娘一样的洁白的婚纱,来显示自己的纯洁和美丽.然而,虽说新娘换上了洁白的婚纱,从外表看和西方的新娘没有什么不同,但是我国几千年的老传统并没有因为新娘着装的改变而停止传播,新娘会在白色的婚纱上别上红色的鲜花或红绳,这是因为在我国全白的服装只有在办丧事时穿着.婚礼还是按照中国特色的形式进行的,比如说,拜天地(新娘子穿着婚纱拜天地)、闹洞房、回门等等.

四、从中西婚礼习俗看中西文化的冲突和调和

婚礼习俗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的体现,中西文化的不同,折射在婚姻生活中,造成了二者之间在婚礼习俗方面的差异.关于文化,通说认为,广义上的文化包括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狭义上的文化主要是指精神文化.文化的要义在于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和心态形象,不同的文化汇合之初产生冲突是在所难免的,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中西文化全面碰撞,使得人们在某些问题上不知所措,比如,如今在孩子教育的问题上,很多家长很是苦恼,他们不知道是按照传统的观念教育他们要宽容、谦让、谦虚呢,还是教育他们要有个性,追求自由,捍卫权利呢?由于中国正处在一个新旧交替、激烈动荡的社会转型期,文化多元价值观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已经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评判谁对谁错了.这是文化冲突带给我们的无所适从,但是,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看到文化之间的调和给我们带来的丰富多彩的生活. 中西文化调和是文化自身发展的趋势.不同民族都有本民族自己的文化,形成了本民族自己的心态形象,与其他民族的差别也就体现在人的差别上,文化的发展不是简单的文字的发展,而是深度和广度同时的延伸.就中西文化而言,就是中西文化各自深度的延伸和广度的延伸.众所周知,各种文化在本质上具有同根同源性,也正是这种同根同源性为中西文化的调和提供了理论上的可能.

另外,中西文化的调和也是时怎么发表展的现实需要.如今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是互联网时代,世界各国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不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各国,已经没有哪一个民族是在单一的文化中生活了,他们都生活在多种文化的冲击之下,人们无意识地受着各类文化的影响,也正逐渐地改变着各自的思维方式和心态形象.社会的发展需要靠共同认可的社会文化维系.简单来说,商品交换就蕴藏了深厚的文化交流,每一件商品都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反映,很显然对某种商品的接受和认可,也就意味着对某种文化的接受和认可.

当一个美国人用着筷子吃饭、穿上了中国韵味的旗袍、了中国的书画、感受中国的春节等等,他就在一定程度上接受并认可了中国的一些文化和一些思维方式,并在使用过程当中形成了相应的心态形象.反之亦然,中国新娘穿婚纱,中国人过圣诞节、情人节、父亲节、母亲节、在中国KFC铺天盖地,国人吃的不亦乐乎,这也是对西方文化的接受和认可.

从中国婚礼习俗的变化可知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调和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在这个开发的时代,我们无法阻止西方文化的进入,那么我们该如何面对多元的文化呢?笔者认为,我们应当“两条腿走路”,一方面我们需要深入挖掘学习,认识我们本民族自己的文化,取其精华,并将其发扬光大;另一方面,我们又不能盲目地排斥或崇拜西方文化.盲目地排斥一切外来文化,将会导致我们文化的单一,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甚至会被历史淘汰;而过分崇拜西方文化则会贬低,忽略,甚至忘记我们本民族自己的文化进而丧失我们自己的特色和个性.所以,我们应当对西方文化进行分析、甄别,取其适合我国国情的部分,将其与本民族文化适度调和,以便国人接受进而融入他们的日常生活,顺应时代的发展.就如同现在婚礼习俗上,新娘穿着洁白的婚纱拜天地,而白色的婚纱上依然会别上红色的鲜花或红绳,毕竟红色在中国传统的象征着喜庆吉祥,这样一来给现代婚礼增添了新鲜元素,与世界接轨的今天我们不至于落伍;二来也保留了我们本民族自己的婚礼习俗的传统,中西合璧妙不可言,不仅使得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也增强了民族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