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哉,西宁文化公园

点赞:2794 浏览:815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西宁西郊,苏家河与湟水河汇合处,有一片绿洲,林海苍茫,百鸟争鸣,云雾缭绕,青幽扑鼻,犹如人间仙境,这就是夏都的美景之一,西宁文化公园.

西宁文化公园,占地230多亩,于2000年投入使用.园内建筑,采用自然式与规则式相结合的布局,突出现代特色,集欧式建筑风格,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为一体,重点突显河湟民族文化,集休闲、娱乐、文化于一身,是市民出游的好去处.园内分为文化广场区,江河源文化风情区,咏青碑林展示区,儿童文化娱乐区,文化公园管理区等.

游客迈进公园大门,走下几级台阶之后,便进入文化广场.它的正前方是一个长方形的水池,四周安装有音乐喷泉,水声与音乐之声美妙地结合在一起,形成天籁之音,正如大诗人杜甫描绘的那样“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穿过喷泉,便来到西部歌王王洛宾的塑像前,仿佛那优美动人的歌声,由远及近,把游人带回那美丽的金银滩,怀念那楚楚动人的卓玛姑娘.绕过歌王塑像,来到露天音乐广场,是一个圆形的舞台,四周有八根汉白玉浮雕柱,柱上镌刻着世界文明的八大奇迹,它们依次为:亚历山大灯塔(埃及);秦始皇兵马俑(中国);罗得岛太阳神像(希腊);摩索拉斯王陵(土耳其);阿尔特弥斯月神庙(土耳其);奥林匹亚宙斯庙神像(希腊);巴比伦空中花园(伊拉克);金字塔(埃及).

江河源风情区的两边是休闲娱乐的长廊,象征长江与黄河,长廊两边是六组12幅浮雕墙,浮雕全是反映青海历史文化和三江源民族文化的动人故事.如赵充国屯田,柳湾彩陶文化,西王母瑶池盛会,公主柏海迎亲,河湟文化风采,青海湖风景,青藏高原风光,塔尔寺三绝等,形象逼真,惟妙惟肖,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公园东面有一座古老的书院,叫五峰书院,不久前从西大街保育院内整体搬迁到园内.书院内有一块石碑,由于年代久远,碑文已模糊不清,隐约能辩认出,是清朝光绪年间的勒石,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两排古老的书房好像在向人们诉说那段历史的沧桑.穿过书院,便走进咏青碑林展示区,由于工程浩大,已完工一部分,另一部分正在修建之中,现在,我们能看到的有三尊黑色大理石雕像,分别是西宁古代著名诗人张思宪,来维礼,基生兰.雕像神态专注,聚精会神地凝视着文房四宝,真是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在诗画墙上,以诗配画的形式,用不同的字体镌刻着著名诗人张思宪的《题湟中(西宁)八景》诗.其中有吟咏互助峰山的飞瀑壮观,西宁北郊的烟雨情景,题咏湟水的春涨景观,西郊的龙池月夜,南山的凤台留云,文峰碑高耸入云,东郊的石峡清风,大通县的金娥晓日,一诗一景,景景壮观,读来朗朗上口,句句体现出诗人热爱山川,热爱自然,热爱西宁的情怀与风韵,给今人以更多的遐思与憧憬.

美哉,西宁文化公园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水磨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本科毕业论文、专升本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6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西宁文化公园在上世纪60年代,还是砂石纵横的黑刺滩,夏天的时候,有人到黑刺丛林中临时搭建起简易的帐篷,带上好吃好喝的,一面喝着青稞美酒,一面漫上几曲花儿,此外很少见到人的行踪.到了冬天,寒风劲吹,沙石飞扬,一根草,一棵树都很难见到,唯有那条水磨沟沿着青海师大后墙根在缓慢地流淌.说起水磨沟,给人们带来欢乐的同时也带着几分悲伤.古时候杨家寨村民为了解决粮食和油料的加工问题,在水磨沟旁引来火烧沟的流水,安装了六盘水磨,给村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方便.据老人回忆,在水磨沟曾发生过磨毁人亡的惨剧.民国初年的一个秋夜,有一户人家在水磨房内磨面,突然火烧沟上游山洪爆发,洪水直泻水磨沟,沟口的第一盘水磨加上磨面的人和牲口被洪水冲走了,给村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失.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电磨代替了水磨,水磨沟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笔者在青海师大上学时,星期天与同学们到水磨沟里洗衣服,在靠河边的黑刺丛林中,偶尔能听到老人们传唱的花儿,“杨六郎坐在白虎堂,两旁站的是焦赞与孟良”,“穆桂英带来了大兵,来到辕门外,辕门外绑着的是宗保小将”,花儿的唱词,将水磨人格化,既充满乡土气息,又十分有趣.这些古老的民谣,将人们带回那沧桑的岁月,仿佛闻到了当代的麦香.

上世纪60年代初期,西宁市城建局在水磨沟征用340亩荒滩,大多为高低不平的洼地和土质较浅的砂石滩,靠河滩有一片黑刺和灌木丛林.1965年春,在西宁市政府领导下,开始在这片荒滩上筹建苗圃.首先在水磨沟旁盖起10多间平房,购置了一些铁锨,十字镐和架子车,招聘一批农民工.一方面开垦荒滩,种上一些杨树苗和柳树苗,另一方面兴修水渠和道路.因为苗圃地处苏家河与湟水河的汇合处,故取名为苏家河湾苗圃.

上世纪70年代后期,由于城市绿化不断扩大,树苗供不应求,需要扩展苗圃.园艺师们从沿海地区围海造田的经验得到启发,向城建局提出了在荒滩上引洪围淤,淤泥造田的设想,此举得到各级领导的支持和同意.在当时,既无经验又无资料的情况下,只有在实践中进行探索,面临的困难是可想而知的.特别是引洪围淤开始后,不分白天黑夜连轴转,稍有闪失,都会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在围淤造田过程中,曾出现过冲垮堤坝的情况,毁坏不少树苗,冲毁了临近村民的菜地,造成经济损失1万元,由于抢救及时,未造成人员伤亡.


总之,从1967年至1977年的11年间,在园艺师任德文同志为首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农民工的共同努力下,筑坝1300多米(宽3-5米,高2-4米),引洪围淤,筑坝造田共计352亩,总价值3000万元,培育各类苗木近千万株.为西宁地区的绿化作出重大贡献,为国家节约资金1000万元.

改革开放后,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时空的隧道把我们带进一个全新的境地.上世纪90年代未,西宁市人民政府决定,将苏家河湾苗圃一部分转让给省电力公司.海晏路以北的苗圃地则修建成文化公园,成为西宁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有人把文化公园比喻为西宁市的西子湖.每当春天,新绿碧翠,草木葳蕤,百鸟争鸣,孩童嬉戏,人声鼎沸.初夏,丁香飘逸,木秀花繁,牡丹盛开,碧水与蓝天相映;盛夏,野芳千色,争艳绽放,四季欢歌,迎来八方游客;秋天,草茂林密,松涛波涌,为人生书写了绚丽多彩的画卷.八方文人墨客,来而惊,归而叹,无不吟诗唱曲,开怀畅饮,发心底之感慨.青海师范大学著名诗人陈希夷老先生在开园之初,曾写过《游园》诗一首,以作本文的结束语.诗云:

当年是农田,麦苗菽泰繁.

农户廿余家,朝夕升炊烟.

门前小花园,百花争娇妍.

男耕女又织,生计尽裕宽.

沟渠泻急湍,水磨三四盘.

一派农家乐,逍遥且悠闲.

今朝拓公园,古今起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