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与生态

点赞:14409 浏览:66441 近期更新时间:2023-12-2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保护是当今世界两大生态保护潮流.自然生态的理念被广泛地运用于农业、教育等领域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对历史文化的探究,也可以借鉴科学的生态观,运用自然生态的原理,研究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在城乡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更应该遵循科学的生态原理,保持良好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并通过历史文化研究,促进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本文在《宿迁历史文化研究会》的论文命题中,选取了有关生态的内容,但写作的主题并非其中的“古树名木保护与生态”,而是更多地涉及“文化生态”等.

历史文化与生态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宿迁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论文、研究生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9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关 键 词 :自然生态 文化生态 和而不同 城乡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4.090

1.自然生态保护与文化生态保护潮流

二十一世纪人们逐步认识到自然生态的保护对于人类的生存是多么重要.人们采取各种措施保持生态平衡,保护自己的家园.人类的文化生态保护,是世界范围内另一大生态保护潮流.

按照生态学原理,生命的繁衍生长是靠不同物种之间的共生互生来支撑的.大自然的生生不惜,是多种异质要素交流、对话、碰撞、融合的结果.生态的理念被运用于农业、教育以及社会等领域.

地级宿迁市组建不久,城市发展的定位已确立.这就是建设一个“生态式”的新宿迁,我们注重基础设施、工业、农业、文化、教育、科技等等多种异质要素的相互支撑、协调发展.既要增强“硬实力”,也要增强“软实力”.建设“和而不同”的“和谐社会”.我们看到一条条崭新的大道,一座座横跨运河、黄河的大桥如网纵横,打通了宿迁区域以及宿迁与外界的联系,它们连接着宿迁的市区与湖区、城市与乡村.“引湖纳山”、“北扩西进,南拓东延”正在逐步推进,历史上宿迁市区的版图面积从来没有形成过像今天这样的规模.明代建宿迁新城的知县喻文伟见到如今的景象,不知有何感想?看今天,外援的政府公务员、企业管理人才带来了新思想、新举措;大力的招商引资吸引了众多的客商来宿迁投资兴业,客商、外出务工创业的百姓带来了宿迁的“创业文化”;兴办高校,不仅吸引外地学者、学子,同时也传递新的教育理念,如此等等等建市以来,外来的思想文化与宿迁本土的思想文化大交融、大碰撞,一个生机勃勃的新宿迁,一个快速城市化、一个快速现代化的新宿迁、一个绿色的生态式的新宿迁大家有目共睹!

2.用生态的理念探究历史文化

宿迁的历史文化研究是“生态式”新宿迁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我们除了要保持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建设绿色的、环保的、优美的家园;还要探究历史文化,保护文化生态、建设文化生态.

研究历史,也可以借鉴大自然生命运动的规律,运用“多元共生”的生态理念.注重整体,从多个视角来观察历史.从政治、经济、文化、地理等等多方面来探究.说起地理我们发现,宿迁的历史就像她的名字一样变迁多变.由于战争、水患等原因,历史上的宿迁迁徙流动多,归属变化大.研究宿迁的历史文化,要用动态的眼光来注视,不能就一地、一点等来探究,除了研究本地区的历史,还要研究徐州、淮阴等,甚至外省、市的历史.统辖淮、泗流域的徐国,曾奠定宿迁上古文化的根基,春秋战国时期,宿迁相继为徐、吴、越、楚等国占有,在今宿迁市所辖范围内,还有过钟吾国、犹国等小方国,部分地区还曾归属宋国、鲁国,宿迁的文化来源丰富,呈现出“多元”和“包容”的色彩.汉代“泗水王陵”出土的漆器木俑等,显示出古老的文化传承.这些精美的艺术珍品首次展出时,在社会上引起极大的反响.许多著名的中外雕塑家赞叹,这些木制的人物和动物雕塑作品的表现手法夸张、粗犷、简洁、含蓄,令人回味无穷.只可惜在我们的城市大小空间中,找不到这些如此值得“炫耀”的艺术符号.


在宿迁的历史文化中,西楚霸王项羽是分量很重的人物.1986年我为“项王故里英风阁”创作《项羽》塑像.当地有长者说项羽是白面书生,相貌文静;也有研究者说项羽是一介武夫,外形强悍!这种将项羽的性格特征分为截然对立的二元,并用其中的一元压制和消灭另一元的观点,不是科学的生态观.如同中国传统符号太极图为我们展示的那样,它的两极不是对立,而是在一种反向力的作用下,各自克服自己的“极性”,后又分别回过头来,共同迈入二者之间的“边缘地带”,并在这个“S”形的边缘地带对话、相聚.阴阳两极在对话中形成的自然曲线,代表一种新生.项羽的故事令世人广为传颂,英雄豪气久被称道.这正是因为他有着鲜明而独特的个性、因而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有“知名度”和最具独特魅力的人物.功与过、是与非、起与落、喜与悲、强与弱、善与恶等这些异质要素在西楚霸王项羽的身上表现的特别突出.项羽是强悍的,又是柔弱的.他力能扛鼎,武艺超群,与敌交战,如入无人之境,敌将“目不敢视,手不敢发”,“巨鹿大战”胜利后,诸侯将相前来朝拜,均膝行向前、不敢仰视重瞳子项羽.项羽叱咤风云、感天动地.项羽又是柔弱的,他在“鸿门宴”上优柔寡断、放虎归山,表现出的是妇人之仁.他在划定楚疆汉界的争论中,显示出的是软弱无力,丧失警惕,最终导致了“霸王别姬”的悲剧.项羽是和善的又是凶恶的.他对自己的士兵充满仁爱,战士饥饿了,他将自己的饭菜分给他们,士兵受伤了,他会感动的流泪;项羽又是残暴的,他同意坑杀二十万秦兵.

中国古代早有阴阳五行学说.先秦哲人还提出“和”的审美观,认为不同的东西融合起来,达到一定的标准时,就产生“和”的效果,所谓万物由阴阳和合而生.“和”带有和谐、恰当、适中的含义.音乐的本性就是“合和”,所谓“合和”就是多种不同要素相互作用,造成一种共生的、开放的、动态的和持续发展的结构.音乐讲“和”是“和而不同”,乐音的组合高低、长短不同,达到了“和”的境界,就产生了音乐作品,音乐的“和”是“1+1>2”,音乐讲美感,美感是灵魂.以烹调为例,不同食物和佐料在一定的火候下依次下锅,在烹饪的过程中各类素材、要素之间相生相克,最后融合在一起,恰到火候时熄火,就产生“和”的效果,美味佳肴乃成.宿迁的“洋河酒”就包含了多种异质要素,它之所以美名远扬,正是因为它的品质是甜、绵、软、净、香等它的烧制达到了“适中”的时候,就会成为令人陶醉的美酒.这里有多种味觉的东西、又有触觉、视觉的东西,这也许就是所谓的“酒文化”. 3 用生态的理念建设自己的家园

不同的东西综合在一起,并不一定就能“和”(恰当、适中).按照生态学原理,两种(或多种)不同要素之间首先要有力量上的平衡,才能产生相互激发和对话的作用,不断产生出新的东西.“和”不是机械拼凑的,而应形成一个新的整体,在这个新的整体中,各部分之间具有内在的联系.走在都市的大街上,我们会发现各种不同风格的建筑物并置在一起,每个建筑物都想展示一下自己的特别面容,新建筑仅止关心自身的造型样式,几乎不顾及周边的建筑,更不顾城市与环境,整体看一些建筑群极不“和谐”.据说天安门观礼台设计的成功之处,是因为人们看不出有观礼台,观礼台已与天安门融为一体.宿迁历史文化代表建筑“项王故里”与佛教圣地“南大寺”几步之遥,秦汉建筑的古朴、深沉与明清建筑的精巧艳丽,怎么看也“和”不到一起.还曾听说几十年前有人将“极乐庵”古庙中供奉佛像的底座改为“苏北大战马陵山革命烈士纪念塔”的基座,前人为什么要进行“文化”?更令人难以想象的,几十年后的今天,为什么要将绿树环抱的、生态良好的“纪念塔”建筑,改造成今天这副模样?跟在别人后面,去模仿“人民英雄纪念碑”?为什么主管部门的行政官员自己创意纪念碑下的大门雕塑,并决定按照自己的意图,让一个民间石匠工程队,去敲制这样一个具有科学写实精神的严肃性雕塑作品.为什么我们不考虑那些手拿、的士兵,与周围环境是否“和谐”?是否会对周围的行人造成心理上的不安?这样的作品表现了历史事件中的“文化”吗?如果没有把握搞好建筑,不如去栽树,这样还可以为自然生态建设做贡献.今天的建设成果就是明天的“历史文化”,今天的建筑能否成为后人重点保护的“历史文化”?“当我们起造一幢大楼,我们要不是在给文化积德,要不就是在给祖宗丢脸”.“再造当代文化”不是一句口号,“又好又快”发展才是正道.

最近迁徙到“湖滨新城”,出门时常看见许多景致,一些凸凹不平的山冈上下,林木繁茂,小池塘分布其中,还见到牧羊人和羊群,见此视觉景象,竟令人产生了听觉上的补偿,仿佛听到了陕北的“信天游”.我们就生活在“旅游景区”里.我们不会只注意那边的湖美,而没有看见这边的山美吧?不会继续花大力气,根据“行政文化”垫平这些自然的原生态的景观,盖起“现代化”的建筑吧?一定会结合“地域文化”,保护好原生态自然景观,在周围依山势起伏,借景造出富有变化和当地文化特色的景观.《雪枫公园》的设计与建造能注重人造物与自然物相结合,高低起伏大,点、线、面变化多,依山势造房,借水景架桥,令人耳目一新,引人入胜.城乡空间中的视觉形象,经过精心设计,就会成为一道道风景!而不是水泥!新城的土是橙红色的黏土,山上有一种土红色的石头,质朴、浑厚.百姓常用它来造简陋的房子,当然这种松软的石质不可以成为现代建筑的材料,但是我们能否运用“有中生有”生态原理,在现代化的建筑中体现这种“地域文化”中的色彩、肌理等像一张白纸一样的新城找到自己建筑的风格语言是多么重要.我们要充分考虑自然环境、城市的历史、要考虑此建筑将临近什么建筑,包括地形与生态等.设想一下,就一个小乡镇来说,规划设计时就注重创造自己的地域建筑文化,体现乡村田园特色,那么当这个小乡镇落成后会是多么好看!而不是像许多小城镇建筑那样,满墙的白瓷砖、低俗的琉璃瓦,“检测洋”图案装饰拼凑在一起.

城市规划与个体建筑实施应融为一体,并运用好监督机制.避免“各自为政”、“各行其政”的“小自由”.出现孤立无序的建筑物很难说是建筑师的错,许多时候建筑师听命于权利,建筑师受到钱、建筑业与“行政文化”的轮番制约.怎样创造城市建筑的总体风格,如何在统一中求变化.“楚街”的建筑有宿迁“历史文化”的影子.它是一个“现代建筑”,拼接了中国古典建筑元素,融入了秦汉建筑的造型特色,能达到“和”的效果.当外地人走进“楚街”,就会发现他们已经来到了“西楚霸王”的家乡.当然我们不会把宿迁的整个城市建设成“楚街”,不过有更大一片区域或几个区域那样也很壮观,近来《项王故里》的改造显示出更大的手笔等我们可以思考如何运用“有中生有”的生态观,通过创造性的设计,使现代建筑真的融入“文化”.许多名牌高校建筑系,建筑设计订单不断,“博导、硕导”不去认真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而是在自己“几何形”、“火柴盒”式的房形图纸上少加变换,不断重复自己“现代化”的“创造”.位于废黄河岸边的那件雕塑,由国内著名高校建筑系设计,应该说其人物造型简洁、概括,中间从天而降的水柱抽象,整个作品具有较强的现代感,不锈钢材料的制作也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可是雕塑的人文内涵不对,名字叫《黄河之水天上来》,作者不了解宿迁的“历史文化”,要知道,当“黄河之水”真的从“天上”来到我们宿迁的时候,宿迁人民正在遭受水灾,并纷纷逃离自己的家园啊!

西方的“现代建筑”脱离古典主义和文艺复兴影响以来,先后受到“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现代主义运动”、“国际主义运动”、“后现代主义”等思潮影响,产生过各种风格的表现语言等现代建筑完全不同与传统建筑风格.现代工业革命以及现代科学技术与材料的突破,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人们可以在短时间、规格化起造大片建筑.我们跟着西方也模仿了很多很多年.人们再也不愿回到从前的居住空间中,大家都在享受着“西方”式的“现代化”生活所带来的种种便捷与舒适.我们的建筑是继续模仿“西方”现代化,还是追寻自己民族文化的根,来实现“现代化”?

现代设计,人文观念和精神含量大增,设计艺术是人文的技术.“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现代化,没有现代科学技术,一打就垮;如果没有优秀文化传统,没有民族人文精神,就不打自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