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不是圣贤文化

点赞:15326 浏览:6885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听一位据说是人民大学国学院高级讲师的女老师讲企业文化.这年头说道某人身份时要严谨一点的话最好都加上“据说”“听说”“所谓”“好像是”这些词眼.不是不恭敬,而是五花八门实难分辨,各种角色已经混淆,传统的字眼已经不适用了.她讲国学在企业中如何运用,前提建立在“国学是不容置疑的经典”基础上,只要遵循国学道理企业就能做得风生水起.我看出来她仍然是按着所谓“中国式管理之父”曾仕强先生的路数在走,看来曾先生在中国管理咨询业影响不小.

问题的核心是她将企业文化和圣贤文化、宗教、慈善等不同或对立的概念混淆一块,单独说来都有道理,合起来则相互矛盾,相互拆台.问题是,绝大多数是抱着顺从和从众的心态来听课的,自然听什么都没问题.听完后我在微博上感叹道:人活到一定境界发现大家都在忽悠,更严重的是,其中绝大多数都理直气壮地宣称找到了真理.

比如她说一女老板企业做得很累,像防贼一样防着主管,像动物园管理员一样一刻不停地看护着员工,后来她上了她们的国学班,用佛学来管理,开早会不讲目标,不讲绩效,不板起脸孔批评惩罚,而是带领大家念经向佛,劝诫大家修炼向善,结果员工们说,以前一开会就紧张,一紧张就什么事也干不好,现在老板变了,我们也变了,做事能放松了,心情好了,也开始喜欢老板了等这故事讲得很煽情,很有说服力,无法反对.但冷静一想就知道,念经向佛做善事就能管理好企业吗?大家开心了就能赚到钱吗?这故事将十分复杂的管理艺术简单化了,通过激发人们内心向善的情绪暗中偷换了概念.其轨迹是这样的:企业管理问题――念经向佛修善――大家向善――管理问题解决.这样就将宗教等同于企业管理了,那么方丈和尚尼姑道士牧师等神职人员都是管理专家了.这显然是荒谬的.企业管理不是宗教,不是普度众生,而是追求利润,往俗套里说就是谋利.谋利能与宗教的向善等量齐观吗?不仅不能,而且是严重对立的.《圣经》说,富人进天堂比骆驼穿过针眼还难.后来通过马丁路德等进行了改革,天主教与时俱进提出了与老圣经迥然不同的观点:财富是上帝发给人进入天堂的入场券.因此才有资本主义的新生和繁荣,资本家为上帝的入场券而勤奋工作,赚的钱最后不给子孙给上帝――通过慈善捐款的形式.通过这样拐弯抹角的过程才使基督徒赚钱谋利的行为有了自圆其说.

企业文化不是圣贤文化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国学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自考论文、自考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6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其实赚钱的本质是掩盖不了的.赚钱就是通过手段将别人的钱拿过来,你的钱多了别人的钱就少了,你赚别人赔.这是典型的损人利己行为.古人说“无商不奸”,这话看透了商业的本质.所以给企业家尤其是还没赚到钱的企业家讲国学,就等于让他们自动缴.所以这位老师这样的讲法只可以讲给已经功成名就的企业家听,他们听了就将赚来的血汗钱捐出去,信佛向善含饴弄孙安度晚年.用圣贤的标准和境界来管理企业,真能修成的话,企业家就变成圣贤了,绝不会再做企业.

其实听过形形色色国学课的人大都能感受到,讲的人也多少明白,如此讲法听听无妨,花几万元去上课不是学企业管理,而是提升文化修养.问题是,不知情者则是抱着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去的,结果误入歧途而不能自拔――觉得新鲜也学到了不少知识,可回来一用不好使,得了教训后仔细一想,只能一笑置之.而讲的人是为利而来,按着招生广告和业务员的咋呼按部就班就行了,表现特别的就极尽忽悠之能事展开“会议营销”绝艺,将现场每个人袋子里的钱刷到位就成功了.

我一厢情愿的建议是,此类讲师大师们招生时先发表一个简短声明,说鄙人只是一个国学爱好者或研究者,没做过企业,本人只是从传统文化经典角度来揣度企业管理,所阐释的观点供大家参考.这样做就是实实在在给企业讲国学,没有故意混淆视听的嫌疑.

(素嫣摘自《中国新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