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文化的流行

点赞:4350 浏览:1673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通俗文化是对精英文化、经典文化而言的.在众多的关于通俗文化的论述中,见仁见智,众说不一.在西方,通俗文化也被称作大众文化,因为这种文化的接受者是人民大众,故称作大众文化.早期的大众文化具有贬义的色彩,在20世纪50年代,西方曾兴起一股文化批判思潮,当时像法兰克富学派及其它一些学派组织对大众文化进行了激烈的批判,当时谈不上说理与研究,而是偏激式的否定.所以,在过去,通俗文化仅仅是时代的“亚文化”,成为社会精英们不屑一顾的文化现象.

通俗文化的流行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文化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本科毕业论文、函授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0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通俗文化除了接受者的“大众性”外,还具有明显的受商业利益驱动的特点.在漫长的历史中,通俗文化的发展汹涌澎湃,几乎成了当代文化的主流.通俗文化,不仅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存在着、发展着,而且成为令社会关注的文化产业的支柱,它不仅给社会带来滚滚的商业利润,同时,通俗文化在社会道德重建、信仰重建以及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这种作用,有时表现为对精神文明的促进,有时表现为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消解.

审视通俗文化的内涵,确实包括了一些低俗的、粗糙的、有待进行加工、改造、提升的文化产品,但也包括了一些健康的、积极向上的、能为大众提供真、善、美的精神享受的文化产品.所以,通俗文化有资格向高雅文化要求同等的社会待遇.通俗文化已经开始或正在开始反客为主,一跃成为背后有政府推动的主流文化.我们有必要理清通俗文化流行的原因,把握通俗文化的发展规律,使之成为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文化现象.

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国以经济领域的改革为先导,引发了一场巨大的社会变革,作为受经济基础决定或制约的文化领域,也受到剧烈的震荡.当时,中国人从“”的错误的泥沼中挣脱出来,认真总结了历史上的惨痛教训,审时度势,拉开了中国改革的大幕.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其他产业领域,都进行了经济改革,打破了原来的国有、集体所有制一统天下的局面.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所有制形式,决定了多元文化产生的新局面.

文学艺术从来就是文化发展的表征,一个民族的一定时代的文化时尚、文化品位,往往首先通过这个民族的一定时代的文学艺术表现出来.在文学艺术领域,通俗文学得到迅速发展,这些文学作品多以反映名人遗事,生活热点,人物隐私,社会黑幕,稗史杂闻等为主要内容,这些记实性的文学样式出现在各大新闻媒体中.绝大多数国民通过参与社会改革,了解了社会,适应了社会的新形势,国民的主体意识增强,具有了参与社会改革的强烈.通俗的记实文学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这一要求.


当时的文坛还吹来一股闲适、无聊的风气,这类作品的作者,大多属于中国先富起来的一批人,还有一部分人充当了富裕阶层需求的供应商,他们不去反映正在改革开放的主流社会,不去反映人民创业的艰辛和民生的疾苦,而着力反映闺房的脂粉传奇,玩味生活中所谓的雅趣,或刻画杯中的波澜,或感叹无病的,这类作品成为20世纪末文化风景中的一片秋叶,成为通俗文学的组成部分.

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叶,经济改革的大潮荡涤了中国的每一个角落,中国人的物质生活普遍得到改善,政治上也得到前所未有的宽松,中国人开始了扬眉吐气的生活.但是,任何事物在它的产生和发展中都显示了其两重性,我们在赞美新生活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物质主义,拜金主义,消费主义开始流行,甚至表现性与暴力的文化现象频频出现.另外,带有明显商业广告色彩的有偿报告文学,企业文学、行业文学也随处可见.在这类作品中,为了达到利用文化形式促销的目的,作者不得不迎合绝大多数的品位.艺术领域的通俗化倾向更为明显.80年代初,港台的流行歌曲开始进入大陆,之后,中国大陆也有了自己的流行歌曲的歌手.流行歌曲之所以受到人们,尤其是青年的热爱,这是有深刻的社会原因的.首先,港台地区早已是商业化社会,经济发达人们生活比较富裕,这一切,令中国大陆的许多人羡慕不已,于是,很容易把来自港台的东西看作“新潮”,成为人们崇拜摹仿的对象,其中青年人又富有好奇心理,追逐时髦,以及在新形势下,人们信仰淡化,对自己的命运把握不住,于是,他们从流行歌曲中找到了寄托.从节奏来说,流行歌曲旋律简单,犹如人的诉说,哭泣,或者是人在歇斯底里时发出的狂呼乱叫,因此,对嗓音条件要求较低,这就为流行歌曲的普及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

通俗性与大众性是一脉相承的,通俗文化首先要适合绝大多数社会大众的口味,通俗文化的需求层面,既包括社会上层的某些成员,也包括大量的文化层次较为低下的大众接受者.通俗文化的娱乐功能也极为明显,通俗文化的作品往往以生动、形象的画面,或以便捷、易懂的方式,能直接刺激接受者的感官,给接受者心理上以愉悦.通俗文化还具有商品化的特点,通俗文化的作品一般是作为一种文化产品进入文化市场的,所以,通俗文化作品特别强调它的经济价值.通俗文化的商品化和娱乐性决定了通俗文化的大众性.

新中国建立后的二十几年间,我们遵循着这样的原则:政治统帅一切,这样,上层建筑的各个组成部分中,包括哲学、宗教、文学、艺术、法律等实际上成了为政治怎么写作的工具,歪曲了政治与上层建筑中其他各组成部分的关系,抹杀了上层建筑反映经济基础并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的基本规律.所以,作为当时政治化了的文化不可能出现多元化的繁荣局面.进入80年代以后,中国人认真总结了经验教训,在经济基础、上层建筑领域全面纠正了“左”的错误,对经济基础进行了全面调整,并做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所有制的改造,所有制出现了多种多样的形式,如个人承包、租赁、股份制等形式,个体经济更是如同雨后春笋,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起来.改革后的所有制形式有外商独资、外商控股的股份制企业,也有国人办的个体企业、个人控股的股份制企业,改变了过去公有制一统天下的局面.这样,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展开公平竞争.

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在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的新形势下,政治化、一元化的文化必然要走向大众化、多元化,这种情势下,以商业性、通俗性、娱乐性为基本特征的通俗文学得以流行就势所必然了.在源源不断地创造、传播各类艺术产品的过程中,报纸、广播、电视电影、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在影响着文化的发展趋势,影响着民族文化结构及审美品位.要真正理解通俗文化与大众传播媒介的关系,就必须看到,占人口多数的趣味群体,是通俗文化的最大的消费群.这样,无论是西方商品经济的社会,还是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国,市场的价值规律,决定了大众传播媒介在运作时,不可能拒绝对通俗文化的传播.

总之,大众传播媒介的蓬勃发展,极为有力地推动了通俗文化的流行;大众传媒也通过传播通俗文化作品,获得了巨大经济效益,商品经济的规律不容置疑地将二者联系在一起.应当说明的是,通俗文化的流行,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对于通俗文化中的消极因素,只有通过极力张扬先进文化,努力继承优秀的民族文化,使通俗文化得以净化和提升,消解其中的消极因素,使文化积极、主动地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

(作者简介:陈爱玲,淮坊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