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课堂文化传播遭遇手机媒体文化传播

点赞:13935 浏览:5849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本文从传播的空间、传播的互动性、传播的内容、传播依凭的媒介、传播的方法和技巧等几方面,论述了在课堂这个特定的传播环境下,手机媒体文化传播对课堂文化传播的冲击,并针对这种冲击提出了初步的应对之策.


关 键 词 :手机媒体文化传播;课堂文化传播;冲击

韩愈在《师说》中有一句话“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而事实上,众所周知,在学校课堂教学活动中,老师主要还是以讲授学业或者说传授文化知识为主.笔者在这里就把这种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传授文化知识的活动称作课堂文化传播,而把包括学生在内的人使用手机媒体传播与文化相关内容的人机互动活动称作手机媒体文化传播.为什么会把课堂文化传播与手机媒体文化传播联系在一起呢?这是由于我们发现了这样一个不争的事实: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或多或少,有学生在使用手机发短信、浏览新闻、看电影或玩游戏等,而且这种情况有愈演愈烈之势.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图表表示如下:

通过这个简图,我们可以发现,在课堂这个特殊的相对封闭环境下,作为课堂文化传播的传播者教师和作为手机媒体文化传播的传播者手机之间存在着一种潜在的紧张竞争关系,也就是说,教师和手机作为传播者都在以自己的传播内容和形式在争取和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这是一场静悄悄地发生在课堂文化传播和手机媒体文化传播之间的博弈,而这必将对课堂文化传播产生一定的冲击.我们现在就来看一下这场博弈是如何进行的:

第一,从传播的空间限制来看,课堂文化传播仅仅局限于有限的几十平米(最多也就一二百平米)的空间之内,而作为手机媒体文化传播的空间范围来看,可以说囊括寰宇,从给相对来说居于受众地位的学生来说以不同的心理感受,课堂文化传播给学生相对狭小的严肃紧张的感受,而手机媒体文化传播给学生的则是开阔自如的宽松感受,那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自由冲浪式的手机媒体文化传播更加具有诱惑力,在课堂文化传播和手机文化传播之间学生会做出自己的选择,这也正是课堂文化传播和手机文化传播的博弈之一.而很显然,在这个层面的博弈当中,课堂文化传播是不占优势的.

第二,从传播的互动性来看,课堂文化传播中,由于长期以来的传统以及课堂教学本身的性质决定了教师在课堂文化传播中居于主导地位,话语权主要掌握在老师一方,学生相对处于被动地位.虽然课堂文化传播作为一种人际传播具有互动性的一面,但我们不可否认,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学生主要还是作为受众而不是主动的传播者来扮演自己在课堂文化传播活动中的被动角色.因此,课堂文化传播中的互动性就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而在静悄悄的发生的手机媒体文化传播中,学生则改变了在课堂文化传播活动中那种相对被动的角色、地位,在与手机的人机互动的综合性传播活动当中,学生是一个主动的信息的搜寻者,他掌控着要搜寻的信息的方向,获得了一种在课堂文化传播当中不能获得的完全的主动权.同时,在这种人机互动的综合性的传播活动当中,学生也经常性地作为文化信息的传播者在手机这个媒体上发出自己的声音,回复他人的信息,自己主动的发帖,发起一个新的话题.学生在这样的情景下,获得了一种在课堂文化传播中几乎不可能获得的一种话语权,而这种从人机互动的手机媒体文化传播中获得的话语权几乎对课堂文化传播中老师的话语权具有一种颠覆性的冲击,这才是笔者真正感到可怕的地方.

第三,从传播的内容来看,课堂文化传播的内容由于教学计划和教学课时的限制,基本局限于一门课程范围之内,而且在每次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信息量很有限.与之相对应的,课堂文化传播对学生的吸引力较低,学生对课堂文化传播内容几乎没有选择余地.虽说有些课程本身就是学生主动选修的课程,但在具体的课堂文化传播环境中依然难以避免内容的单一局限性.当作为受众的学生对课堂文化传播内容不感兴趣时,选择逃避的手段之一就是进入手机媒体文化传播活动中.手机媒体文化传播内容则是非常丰富,五花八门无所不有.从信息量角度讲是海量的.特别是随着多功能手机和智能手机出现后,其功能更加强大,更加人性化.一部智能手机所必备的几个条件:一是具备普通手机的全部功能,能够进行正常的通话,发短信等手机应用;二是具备无线接入互联网的功能;三是具备PDA功能,包括管理,日程记事,任务安排,多媒体应用,浏览网页等功能;四是具备一个具有开放性的操作系统,在这个操作系统平台上,可以安装更多的应用程序,从而使智能手机的功能可以得到无限的扩充.①如果单就智能手机具备的第二个和第三个条件而言,在手机媒体文化传播中已经为内容无限丰富性提供了支撑,一旦接通互联网,互联网上各种各样内容丰富的文化内容就成为手机媒体文化传播的巨大优势,这是我们凭借想象就可以得知的,比如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生活等等方面的文化知识内容将通过手机媒体这个平台进入作为受众的学生的眼睛里、耳朵里.再加之现在手机内置的丰富功能,比如可以通过手机阅读电子书、看视频(包括电影、电视剧、选秀等节目)、收听广播、玩3D游戏等等,而这种内容的丰富性和极强的个人选择余地,是相对传统的课堂文化传播望尘莫及的,对课堂文化传播构成了强力冲击.

第四,从传播依凭的媒介看,课堂文化传播基本上凭借教师本人和一般通用的多媒体影音设备.这样课堂文化传播对它的受众学生的吸引力主要来自于课堂文化传播内容本身(这方面相对于手机文化传播的局限性前文已述,在此不再赘述),教师本人的人格魅力(包括仪容仪表),教师本人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多媒体课件的质量.在现实的课堂文化传播中,由于学生在课堂文化传播接受中存在的审美疲劳现象,从而使教师本人的人格魅力吸引力几乎被抵消,所以在很大程度上课堂文化传播的吸引力就寄托在教师本人的教学方法和技巧以及多媒体课件的质量,而在这两个方面也往往是良莠不齐,甚至有时候根本就没有多媒体教学设备.而手机媒体文化传播则凭借的是掌上电脑与手机融合而成的这种日益智能化、个性化、人性化的多媒体多功能个人手机.虽然手机不会主动出击进行文化传播,但是一旦学生开始把注意力从课堂文化传播转向手机媒体文化传播活动,其丰富多彩的吸引力将会使学生一发而不可收.现在的智能手机都具有无线上网功能,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学生网络成瘾的活生生的实例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据《北京晨报》报道,谷歌和市场调研机构益普索的调查显示,中国城市智能手机普及率全球第三,中国城市已成为全球五大智能手机普及率最高的地区之一,高达35%,仅次于新加坡(62%)和澳大利亚(37%).②而学生在智能手机使用者中占有相当的比重.学生课堂使用智能手机开展手机媒体文化传播对课堂文化传播冲击绝对不容忽视,特别是对低年级的自控能力差的学生而言情况尤其严重,怪不得有初中校长采用金属探测器探测的方法防止学生使用手机的事发生. 第五,从传播的方法和技巧看,教师在课堂文化传播中授课方法和技巧的有限性、模式化的现实,也使课堂文化传播在遭遇手机媒体文化传播时显得捉襟见肘,招架乏力.

当课堂文化传播遭遇手机媒体文化传播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课堂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函授毕业论文、学年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0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那么,课堂文化传播该如何应对手机媒体文化传播的冲击呢?

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手机媒体文化传播的传播者手机本身不具备主动传播的功能,它的文化传播要依赖于学生的主动性.而在课堂文化传播活动中,教师的主动出击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赢得学生的关注.另外,教师在课堂文化传播活动中的现场演示等具有强烈的现场体验感的互动是手机媒体文化传播活动中不具备的.为了充分利用上述课堂文化传播的优势,教师应该从自身做起,发挥在课堂文化传播时议题设置的作用,进一步提升个人人格魅力,提高教学水平,包括充分备课,改进教学方法和技巧,增加课堂文化传播的有效信息含量,提高多媒体教学课件质量.

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学生应充分认识到课堂文化传播在文化知识传播的系统性、深刻性方面是手机媒体文化传播所无法替代的.另外,学生也应提高自己的媒介素养,当然在这方面学校管理层应有所作为,比如开设媒介素养方面的通识课,让学生充分认识包括手机媒体在内的各种媒体在文化传播方面的利弊,让学生适时适地的合理使用手机媒体开展文化传播.

最后,除了教师、学生软性方面改进之外,我们还可以考虑改变硬件设施.比如在我们的教室中接入带宽较宽的互联网,使之与教学多媒体、教学电脑联机工作,以备随时查找与课堂文化传播相关的资料或生动案例,使课堂文化传播更加生动形象;另外,基于类似于治理洪水的“堵不如疏”原理,笔者还有一种大胆的设想:把学生手中用来开展手机文化媒体传播的手机纳入到课堂文化传播的手段群中.当开展课堂文化传播时,教师可主动让学生参与到用手机搜索与课堂文化传播有关的信息资料的活动中来.从而达到把学生的手机媒体文化传播定向到课堂文化传播内容之内的目的,变学生暗中开展的手机媒体文化传播为公开的课堂文化传播的一个环节,同时也把事实上存在于课堂文化传播空间――教室中的课堂文化传播与手机媒体文化传播的紧张竞争关系变为一种和谐合作关系.

注释:

①http://.douban./group/topic/4895350/

②http://tech.163./11/1111/09/7IINS2VL000915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