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装文化,我们缺什么?

点赞:27788 浏览:12962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中国服饰文化类话题的高频词是立领、盘扣、兵马俑、青花瓷、象形文字和京剧脸谱.

法国服饰文化的高频词是:Guileje、Balangxiaka、Jiwanghee、Chanel、Dior、Ardently 和Saint Laurent等还有日本的高频词:连衣裙、袖口、领部、卡哇伊等等.

中国关注文化符号,法国关注本土品牌的影响力,日本人关注服饰的技艺之美.

关注的话题不同,是导致各国服装文化的差异的原因所在吗?

当我们在全球服饰文化的语境下谈中国服饰文化,我们有必要弄清楚三个问题:中国服饰文化的评价标准是什么?中国的评价标准和国外的有何差异?中国服饰文化未来的努力方向是什么?如果我们能把“服饰文化”这样抽象的问题尽可能地表达清楚,才有可能判断我们引以为傲的“文化符号”是否具有设计和商业意义,能否促进中国服饰文化的发展.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目标设定了很多年,我们的科技和资本越来越先进,我们的设计师越来越多地走向世界舞台,但是中国时尚产业的影响力,似乎没有太多的变化.

为了让我们的服饰文化鲜明,并且具有话语权,我们最迫切的挑战是什么呢?

The high-frequency words of Chinese clothing culture should be: standing collar, plate buttons, terracotta, porcelain, hieroglyphics, Peking Opera.

The high-frequency words of French clothing culture should be: Guileje, Balangxiaka, Jiwanghee, Chanel, Dior, Ardently and Saint Laurent. At same time, the high-frequency words of Japan’s may be: dress, cuffs, collar, kawaii and so on.

Chinese clothing culture concerns about cultural symbols, the French clothing culture concerns local brand influence, the Japanese clothing culture concerns art and beauty of apparel.

Is it the different concerning topics which could be the reason to make the different clothing cultures between the nations?

When we are talking about Chinese clothing culture under the topic of the global clothing culture, we need to clarify three issues: what are the evaluation criteria of Chinese clothing culture? 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evaluation criteria and abroad evaluation criteria? What is the direction for Chinese clothing culture? If we could clear and definite the abstract expression such as clothing culture, it is possible for us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 cultural symbol we are proud of he any design and business meaning, whether the cultural symbol could bring any promotion.

From "Made in China" to "Created in China", the goal has been arranged for many years. We he more and more advanced technology and capital. More and more Chinese designers showed on the world stage, but the influence of Chinese fashion industry did not appear any changes.

In order to make Chinese clothing culture more distinctive, and Chinese fashion could he more say, what is the biggest challenge for us?

缺乏一个叫得响的品牌

世界上备受追捧的大牌,我们是如何认知他们的呢?你甚至记不起你是何时何地初次听到类似于“阿玛尼”“迪奥”“香奈儿”这样的词语,你或许不曾拥有过这样一件衣服,甚至都没有踏进这些华丽丽的店内半步,但这并不妨碍让你接受这样一些观点,“这就是奢侈品,这些是最好的,应该值得拥有等”

中国品牌正在追求这样的品牌效果:不知不觉渗透你的心,听到品牌的名字会莫名的如雷贯耳. “当年中国的丝绸和瓷器等都曾征服全球,我们现在缺的只是能够在世界叫得响的中国时尚品牌.”创业30年的张志峰对服装文化有自己的理解:“中国不仅有惊人的时尚消费能力,更要有出众的时尚制造能力.细数外国的这些时尚著名品牌,其发展成长史多在五六十年,最长不过200年.现在正需要中国的品牌建设者不为躁动的市场、金钱所诱惑,踏踏实实地经营、壮大自身的品牌文化实力”.

张志峰代表了大多数中国服装企业的观点,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实力品牌涌向国际市场.

在纽约,有很多华人都支持中国的服装品牌,但是华人在“写单”的时候,更多的是出于民族崛起的骄傲.设计师卡宾先生说:“在纽约,他们报道我,首先是中国的服装设计师,其次才是卡宾.中国人眼中这是值得骄傲的事件,我们以时装发布会的方式去纽约,可能对两个国家纺织品贸不到根本的变化,但是最起码我们有这样的实力这么做.”

设计师的创造力,是把品牌推向世界的基础条件.

在巴黎时装周上,日本设计师曾达到40%的惊人比例.这不仅仅是日本服装行业的成功,更是日本将本国文化精神推向世界的成功.和日本设计师一样,中国设计师也已经站在了世界的舞台,但为何始终不能真正打动世界,打造出一个“叫得响”的品牌呢?

东华大学刘晓刚教授说:“目前中国设计师走向世界主流市场的主要渠道是通过在国外服装企业任职,或者在国外创建自己的品牌,通过不俗的专业表现或经营业绩,让自己的才华被世人承认,比如迪奥等国际大牌中就有中国设计师的身影.严格来说,这些渠道只能说是存在,难以说畅通.这主要还是一个文化和审美的问题,个人专业技术不是主要障碍.因为服装是一种含有大量文化内涵的商品.要让西方社会接受中国设计师,首先需要这些设计师能够驾轻就熟地表现出西方人普遍接受的文化取向和审美趣味.他们可以在设计中加入“中国元素”,但是,这些‘中国元素’应该是西方社会喜闻乐见的,并且能承载具有实用功能的服装商品之上的文化元素.”

中国服装文化,我们缺什么?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品牌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在职论文、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00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设计师计文波认为:“我觉得中国设计师首先要有中国特色的东西,把中国的元素先提炼出来.真正的中国元素不是中国过去一些东西的简单表现,像中国红、凤纹、盘龙图案,这些比较形式的设计,现在设计师采用的已经不多.中国设计应该是结合了现代的元素,又有自己很中国的特色和内涵”.

许多业内专家认为,从目前产业发展的态势看,尤其是近几年,本土企业对国际设计资源进行整合、借助国际设计力量、聘请国外设计师甚至是设计名师也成为一种文化塑造趋势——这一切,已经为“品牌叫响”打下了设计基础.为此有人乐观的提出:中国的女星,穿着中国设计师的晚礼服,走国际红地毯——她们正带领中国品牌和中国设计师走向世界时尚舞台.

需要注意的是:她们只是走出去了,走上去了,和“脱颖而出”,“受人瞩目”,“引领时尚”完全不在一个层次.

那么,这个差距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

“中国的设计最大的问题是不考虑穿着者的适用环境,社交礼仪.哪怕是所谓的院校教授也是如此,说很多面料怎么用,花色怎么设计,这个什么风格,那个有什么国家什么朝代的风格,可是最后他的设计产品放在哪里穿,却完全不考虑.这是脱离实际的设计,是设计价值和商业价值都无法体现的没有意义的设计,”女装品牌素然的相关负责人说,“中国的设计师堪称是全球最纯粹的设计群体,没有商业和消费者的‘干扰’,他们敢于设计出任何‘超前’的服装,就算全世界的人都不理解,他们也不会怀疑设计的产品有问题,因为是‘你们不懂艺术’,这也是导致产品定位脱轨的因素之一.”

这种与消费者之间的对立情绪,让设计师拥有孤芳自赏的自怜,也让消费者有着“不知美丑”的自卑.中国设计师与消费者之间无法形成“伯乐与千里马”的互动局面,更奢谈做国际影响力了.

Gianni Versace有一句话给人的印象特别深,“是意大利的奔放和优雅成就了VERSACE.”人们提到现代时装,首先想到的就是意大利、法国.有一些关 键 词 能让你非常自然的联想起这些国家或城市,奔放——意大利,浪漫——法国,自由——美国,严谨——德国,绅士——英国等而现在,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一下自我,可以问问自己,中国的关 键 词 是什么?

当我们看到展馆里满世界滥送的毫无特色的报刊、手袋和宣传单,在垃圾筒里通道口旁堆积成了广告垃圾,理性的加盟商对豪华的城堡高大楼阁里的招商营销敬而远之,堆积在展位门口的精美宣传资料无人领取时,我们不得不承认,面对理性化、个性化的新消费变化,中国服装品牌需要更细致地站在“消费者”的立场去解决设计问题.

缺乏审美标准?

当国际知名的四大时装周,都在专注怎么写作于当下的社交礼仪,当下的消费者,以及当下的商业规则,以商业论成败时,中国的时装周秀场尚无任何评价标准——有钱就可以申请作秀,秀完媒体基本不批评,商家有没有无所谓,烧一把钱风光一刻,积累一下声誉.

“中国的服饰文化缺乏影响力,我认为和服饰文化标准有关,目前中国的服装文化都是外来的,但又不如外来的严谨,变成了四不像”,依文公司一位高级版师说,“比如中国人写西服的人很多,但是对于西服的知识却是非常少.90年代后,西欧服装业返古思潮复活,那些大的时装商纷纷推出三个或四个扣子的男士西装.许多人都知道两个扣子的西装该如何系扣,但却不知道三个甚至四个扣子的西装如何系扣.在英文中,针对这个问题还很有说道:扣这种西装的扣子时,从上到下,第一个扣子叫‘永远’(always),就是说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扣上;第二个扣子叫‘有时’(sometimes),即有时扣有时不扣,不过我看到人们在绝大多数场合还是扣的;最底下那个则叫‘永不’(never),从来不扣.当然,两个扣子的西装最常用,可以在大多数场合穿,包打天下”.

中国男士正式场合都穿西服,但是对西服几乎一无所知.

曾经有个位高权重的奇葩领导,80年代出访欧洲时应英国前首相希思之邀,在周末参加伦敦郊区的一个酒会.出于谨慎,去之前他特意问了应该怎么穿戴,希思说:你穿什么我穿什么,于是奇葩领导就一身西服去了.最后,酒会上只有他和希思两人是西装领带,其他人清一色的休闲装等希思当然知道该穿什么,但出于礼貌和表示对中国客人的足够尊重,首相被迫选择和中国朋友一起“赴汤蹈火”. 也有见多识广的男记者去威尼斯旅游,直接选择西服西裤和皮鞋,毫不夸张地说,几乎所有看到他的人都向他行注目礼——西服实在太扎眼了.威尼斯是著名的旅游城市,一个小小的、可以用双脚走遍的迷你城市很难找到一个穿西服的男人.与他同行的女记者一路忍着这样的目光,满身时髦的装扮被旅伴的西服袭击的毫无尊严和喜悦感.她说她从未像这次旅行一样,深刻地体会社交礼仪给心灵带来的冲击.

还有流动在城市街头的怎么写作工:泥水匠,建筑工,卖甜薯,烤羊肉的,他们当中的很多人会选择穿西服.

西服应该怎么穿?商店橱窗里高不可攀的昂贵西服没有向消费者做任何穿着的说明.

别说男士,中国上流社会的女性新贵,更是面临着各种国际场合的礼仪挑战:章子怡在国际场合穿过红肚兜,范冰冰扮过兔女郎,两者都把闺中的私密物件搬到大雅之堂,令全球大跌眼镜——在一个有着约定俗成的穿着标准的场合,“不按规矩出牌”本身是一种智商缺陷.很多年以后,中国女星走了很多次戛纳红地毯,才搞清楚,西方晚礼服的穿着标准是“越少越好”的性感,从此没有女星再去尝试中国传统的高领旗袍.

中国消费者“幼稚”的程度,甚至到了被国外高端品牌藐视并明确表示“拒绝”的程度.

法国时尚品牌Zadig&Voltaire,这家拥有40间客房的酒店决定从2014年开始不再招待中国游客,这是其创始人蒂埃里·吉利埃说的:“我们对客人是有选择的,比如,这家酒店将不接待中国游客.在巴黎,要求很高——很多人都需要一些私人空间和一个安静的环境.”

可就在前不久,香奈儿公司的调查显示,每年有超过90万中国人到法国旅游,预计到2020年这个数字会增加至400万.中国人都很惊讶,居然还有人跟钱过不去!

但这是法国人的价值观:奢侈品提供商看不起中国的新贵消费者,因为他们在购写奢侈品时显得“毫无品位”.他们设计产品在获得金钱,也在寻求知音.中国新贵消费层不是他们的知音.

全球时尚中心法国,类似维护“法国文化”的怪异做法不止这一例.前不久法国议会的一个特别委员会建议,在医院、学校、政府机关和公交工具上取缔全身罩袍,违者将得不到公共怎么写作;原因是这种服装“对我们共和国构成了挑战,是不可接受的.我们必须谴责这种过度的行为”,萨科齐总统也公开宣布,罩袍“在法国不受欢迎”.

不到2000 名穆斯林妇女的罩袍当然不可能对共和国形成挑战,但法国人认为它象征着对妇女的压迫.还有人认为,它和法国优雅的形象实在格格不入,这让挑剔又时髦的法国人实在难以容忍.

“法国人的服饰文化标准非常鲜明:对不合格的设计说不,也对不合格的消费者说不”,巴黎七大的女学生钟欣就是因为着迷法国的时装文化才选择来法国念书.她能强烈地感受到中法之间的差异:没有一双挑剔的眼睛,没有一颗挑剔的心灵,任何不美的事物都能够忍受,我们对美的追求动力显然不如法国那么强烈.

反观中国的消费意识:大家基本遵循有钱就是爷的价值观.只要我高兴,别说写奢侈品像写大白菜,喝葡萄酒像喝啤酒.就是拿成捆的票子砸人也无所谓.正因如此,某女性就能把天价一般的香奈儿的手袋一写就是好几箱,“微笑局长”就能把昂贵的名牌手表写来 80多块轮换戴着玩.我们的消费者一到国外城市里就像梁山好汉逛一样,不仅吆五喝六,更是动不动就大吵大闹,甚至拳脚相向,何关你什么商场宾馆,甚至飞机上.


中国设计师谢峰强调“用世界的眼光看看待中国元素”,他说:“我比较欣赏李安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可能我和李安有着相似的经历,十几年二十几年都在国外生活,我们眼中的中国文化,不是简单的照镜子,而是抽身于外,站在世界的角度看中国.”

如果我们用世界的角度看中国,那不仅是对企业,对消费者也将设定一个“合格”的标准.

“品牌商不能无底线迁就消费者,摈弃有钱就是爷的逐利做法,但是我们能做到吗?顾客拿着上百万的钱让你按照她的意思做一件审美不堪的服装,并坚持打上你的logo,你愿意拒绝吗?我想大多数设计师不会拒绝.迎合比自己审美水平低的顾客,并把这种行为称之为‘怎么写作客户’,我们知道这是错误的观念”,北京一位独立设计师就坦诚,“但是我们需要生存,给我钱让我做一件难看的衣服并不会影响工作室的生存,相反只有设计师不断地赚到钱,才会让更多的消费者认同你的设计”.

除了品牌企业对消费者市场的无底线迁就,独立设计师们还热衷模仿“高级写作”以吸引有钱的客户.“高级写作时装”(Haute Couture)甚至已经成为中国服饰文化建设过程中最具引领力量的努力目标.

但中国的消费者并不知道,法国的“高级写作时装大师”是一个依法注册并受法律保护的名称,只有“法国高级时装联盟”(FédérationFran?aise de la Haute Couture)的成员才可以使用.目前,联盟有11个全权成员,包括纪梵希(Givenchy)等一些较老的品牌和斯蒂芬·罗兰(Stéphane Rolland)、安妮·瓦莱丽·哈什Anne Valérie Hash)等一些较新的品牌;五个副席成员,包括阿拉亚(Ala?a),阿玛尼高级写作(Armani Privé)和华伦天奴(Valentino);以及八个邀请成员,包括一些年轻有为的设计师,如亚历山大·沃舍尔(AlexandreVauthier).“高级写作时装大师”也必须符合一些定性和定量的标准,并且在巴黎设有店面展示其非外包、全手工制作的作品系列.

中国执行的高级写作事实上不是法国人实际定义的高级写作.

“这也是服饰文化标准问题,这意味着中国的高级写作没有准入门槛”,在迪奥工作室承担设计工作的一位华人设计师更能体会两国文化标准不同而带来的发展进程差异,“中国人其实不会真的去揣摩西方的文化.你观察一下可以发现,中国人总是通过日本改造过的西方文化,来了解西方.日本文化会先把西方舶来的原装货,改造成东方人习惯和喜爱的方式,中国再间接地从日本文化中,学到西方文化.而每年台湾的艺人,都要去日本,去那里吸收被日本人改造过的西方时尚,然后如数家珍地带回台湾和港澳,最后再传入大陆.这样一站站传递后的时尚,到了中国,已经无法让中国人去恢复时尚的原貌了.可想而知,中国的高级写作作品和法国的不可能是同一个质量,同一个价位,中国的高级写作不可能引领市场潮流,而法国的高级写作完全可以成为时尚风向”. “其实,要谈服饰文化,就先搞清楚文化是什么.很少有人能解释的清楚.就‘文化’而言,还没有标准定义,古今中外名人给出的文化释义多达200多种.到目前为止,胡适先生的‘文化就是应付当下而产生的一种生活方式’最易被理解,因为它表达的具体、实用”.北大中文系副主任郭锐教授说:“按其意,服饰文化事实上是对当下生活方式的‘服饰应对策略’——它在乎的其实是当下和未来,在乎‘什么场合穿什么衣服’.”

如果参照这条标准,中国的服饰文化就会呈现出两条缺陷:第一个缺陷就是设计师自身的缺陷:不能脚踏实地做本土市场;第二个缺陷就是消费者市场的缺陷:美丑不分的无审美消费群.

缺乏价值观?

我们也不得不继续追问:中国服饰文化的标准和定位缺失,和混乱的价值观有关吗?

在各大服装博览会上我们常看到,许多销售收入过数亿、数十亿元的中国企业,在时尚元素运用、产品设计创新、品牌形象打造上,仍模仿国外二、三线品牌的一切.甚至许多中国优秀品牌面向国内市场招商时,都不愿用富于象形和音声之美的中国汉字表明品牌的本土身份,倾向于用外文来标榜品牌的国际血统.

当一些国内企业用超大展台、豪华的建筑、最流行的高端电子商品等大抢服装风头的道具来炫耀企业的财富资本时,我们看到,全球年销售68亿人民币,代表经典、纯粹运动精神的高性能运动服饰品牌STARTER,只用了约9平方米的展位.

2013年,中国时装评论名人张辛可说:“中国99%以上的企业缺乏品牌价值观,有0.1%的企业拥有品牌价值观的梦想.如果消费者能从品牌印刷品中提炼出的关 键 词 只是一个字:‘钱’、两个字‘利润’等等类似的品牌营销策略的话,那就无从谈品牌的价值了.品牌价值观遵从道义法则,是人类思想终极的体现,品牌能够拯救中国,中国品牌价值观的缺失令人痛心疾首”.

在法国,能够胜出的设计被民众的接受度达到95%以上,但是,中国没有民意调查,一款设计产品问世,就算只有5%的人喜欢,也能够闯关进入市场.

从世界的眼光看,中国的品牌商似乎为了迁就利润不惜一切代价,而付出的一切代价又未必能追逐到想要的利润.这就形成了一个文化怪圈,而且似乎没有突破口去解决这不断循环的坏账.

“我们先不要追逐品牌的价值,一个品牌要敢于在撕掉标签的市场环境下参与竞争,这才能体现真正的设计价值.同样,一个消费者敢于购写没有品牌标签的产品,这也是消费者成熟的体现.目前,两方面的市场都要培养.尤其是消费者的审美培养很重要,它会给设计师明确的设计方向.当然,一切都需要整个商业环境的配合,价廉物美的服饰就是审美练习题,消费者只有不断购写不断体验,才可能培养出正确审美,如果我们的商场和品牌商都热衷把提高,消费者的进步将非常缓慢”.深圳艺之卉公司的一位资深设计师说:“从时尚消费者和时尚制造者两方面看中国文化,不难发现,两者的交集非常少.这是一个国家综合赛的结果”.

北京大学的张颐武教授倾向于,中国的品牌不用追求“源头的原创”的观点,因为全球化不是统一的趋势,而是一个调色板.由于流动和传播变得越来越容易,谁也不能把握住全世界,将来的文化发展趋向于越来越分散,区域化的趋势将越来越明显.“有句话,叫发明在西方,享受在东方.那些时尚元素,西方是原创,但东方人是最终的受用者”.

也就是在这样的流动过程中,中国品牌反而容易迷失方向.

“中国现在最大的问题在于价值观的混乱,这导致了中国文化产品缺乏方向”.一位研究世界文学的老教授表示:“日韩的电视剧看起来拖沓冗长,但仍然受欢迎,这是因为里面有‘仁孝礼智信’的价值观.但中国的不少影视剧作品,缺乏这样的内在价值观,不仅难以走到西方,就是在东方,也不能被广泛认同.因此,中国要做的,首先就是找准自己的价值观,融合普世的价值观,并用合适的方式去宣扬它”.

虽然这些年我们在物质和精神上都得到了很大发展,社会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与发达国家公民整体素质相比起来,许多中国新贵们还是处在一种 “暴发户”心理阶段,处事张扬,缺乏涵养,喜欢摆显,奢侈浪费.甚至可以说,我们人的文化品位已经和物质发展水平大大脱节,已经形成了精神和物质的极大不般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认为,社会“暴发户”现象是扭曲中国服装文化审美的重要因素.因为,能够在历史上留下服饰文化的“痕迹”的,往往是那些达官贵人.因此,无论是中国服装史,还是西方服装史,几乎都是以宫廷贵族服饰的变化为主线构成的,并非史学家轻视下层百姓,而是因为下层百姓的服饰文化能在历史上留下文字记载、图像资料和实物资料的实属凤毛麟角.那么,对于掌握社会大量财富的中国暴发户的消费习惯,直接影响整个社会的流行风尚就不足为奇了.

对于法国人来说,奢侈品的消费和财物珍惜,似乎并没有明确的权属区分.奢侈品昂贵,就应该像宝贝一样的珍重和珍惜,如果价值昂贵的宝贝当成青菜一样购写消费,不仅失去了宝贝的意义,也是一种对自己血汗财物的不尊重.而对那些珍藏多年,蕴藏着丰富文化品位的高档葡萄酒,消费起来不仅要讲究气氛,讲究涵养,更要讲究一种浓重文化和艺术品味.只有那样的消费才能与高档葡萄酒的品味相称.而我们的消费者却把这种凝聚着极深文化内涵的葡萄酒当成廉价的老白干甚至啤酒一样的“干了”.这对于钟爱葡萄酒文化的欧洲人来说无疑是一种亵渎,更是在暴敛天物.

也正如对待奢侈品及高档葡萄酒的态度一样,法国的时尚文化透着真正的贵族气息,和中国新贵的暴发户消费习惯截然不同.

暴发户“绑架”中国设计师的思想,或许是中国服装文化发展屡屡走弯路的诱因之一.

缺乏商业环境?

回顾美国流行文化的发展史,是在电子产品出现以后,比如说广播、电影和电视等,流行文化出口就成为一个巨大的经济产业,美国文化的“超级规模”跟这个产业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数字紧密相连.清华大学经济外交研究中心主任何茂春认为,文化流行的背后,是利益的驱动.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经济手段.文化产业要形成一定的规模,就需要有强大的金融背景.美国强大的经济和政治实力,也就是“硬实力”,正是流行文化这一“软实力”的桥头堡背后的推手. 一位职业经理人说:“中国的软实力和商业环境也有关系.你想让服装降下来,得看原料成本,商场成本,物流成本,推广成本等等,哪样不在上涨?中国制造降不到美国制造的,甚至降不到法国制造的,消费者难以分享中国服饰产品的设计成果”.

有业内专家很推崇国外的资本市场对本国时尚产业的扶持.

例如,韦特海默(Wertheimer)家族从 20世纪20年代以来投资培育香奈儿.爱马仕家族也世代投资于同名公司.迪奥和路易威登的所有者、世界头号奢侈品集团路威酩轩(LVMH)集团,自1987年以来一直受到贝尔纳·阿尔诺家族的支持.古奇、伊夫·圣罗兰和宝诗龙品牌的所有者、世界排名第三的奢侈品集团PPR,已经迎来了第二代家族“天使投资”——皮诺(Pinault)家族.奢侈品以外的例子更是比比皆是.

出于着眼长期的思维,这些“天使”重视孵化未来的明星品牌,为此他们着力于培养自己年轻有为的设计师.他们给予设计师充分的自主权、时间和预算来发展自己的风格和管理诀窍.因此,路威酩轩(LVMH)在1995年“”于任命约翰·加里亚诺为纪梵希的直接继任人——当时他还只是一名知名度不高的设计师,尽管前途无量.随后是亚历山大·麦昆(Alexander McQueen).PPR选择任命尼古拉·盖斯奇埃尔来振兴巴黎世家,投资英国设计师斯特拉·麦卡特尼也是一样的道理.

“中国的资本市场也是近十年比较受关注,投资机构的投资方向也亲睐房地产、生物制药、电子商务,环保等领域.投资中国的机构也好,个人也好都有快钱快出的想法,投资上3-5年能套现出局,而不是跟踪一个企业十年百年的耗下去”,信中利资本集团总监吴凡说,中国的资本市场不可能像国外的资本一样,可以陪你过到老.

这意味着中国的明星品牌靠资本,只能靠3-5年,如果借着资本运作无法上市,就意味着可能被资本市场抛弃,继续自己独自营生的生活.这对时尚品牌来说,运营的难度和风险都非常大,很难保证在规模化发展时不栽跟斗.

“中国品牌还没有强大到可以让资本一直亲睐的程度”,杉杉集团的一位部门经理说:“我们没有做出让全世界心动的产品,没有做到让自己的产品变成‘必需品’,资本的确势利,但是花香自有蝴蝶来,资本只是锦上添花,从来不是雪中送炭.国外的那些奢侈品牌在获取资本时已经具有相当的成熟度.产品有独特的魅力,这点不可否认.否则,国外还有那么多的二三线品牌不是依然没有获得资本亲睐吗?所以不能怪资本市场,一切还是自身因素更多吧”.

但是近几年,著名的福布斯将目光开始关注著名的设计师和服装大亨,跨国时尚集团的高级主管、利用资本市场成功扩张自身业务的中国企业家、消费品投资合伙人及写作技巧国外品牌的创始人等,这意味着华人品牌正在被资本力量深度挖掘,时尚之路开始了引进来走出去的多元化拓展.森马集团成功在深圳中小板上市,上榜嘉宾邱光和也已跻身全球最富有的零售商行列——福布斯表示:之所以将更多的视线投向这些细分产业,是看到越来越多的相关品牌走向海外市场,这些来自大中华区的自有品牌产品开始逐步获得海外消费群的认可.

中国何时能够拥有与国际品牌比肩的时尚品牌?不论是中国企业以一定资本收购介入国际品牌的运作,还是资本收购中国企业,两者都是中国服装文化之旅的起点.

华裔和韩裔的设计师近二十年来在时尚领域崛起,他们当中更多的人做的是纯粹的欧美传统设计,而鲜有像日本设计师一样将日本传统元素与时尚融为一炉,让日本文化的混血发挥了它在时尚文化领域挑战欧美主流的先天优势.

日本和韩国的企业也钟情本土市场,他们为本土消费者带来具有本土特色的产品,塑造的“日本女人”、“韩国女人”气质特征鲜明,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认可.

也许,中国的企业和设计师最简单的实现方式是,想想21世纪“她经济”中的“中国女人”究竟是怎样的形象?为这个心目中的“她”量身的形象,就是中国服饰文化的定位.

在这场全球创意产业大比拼中,也许我们不必过分关心最后究竟鹿死谁手,谁赢了谁.因为,这场竞争中,世界文化与经济会是最后的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