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课亦是一种文化

点赞:3822 浏览:1362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一、评课需要一种文化

近日浏览友人博客,提到在一次全国性课堂教学大赛上的两场评课风波:一是某省的教研员在本省教师上完课,外省教师给了不太认可的评议后,找出很多理由来纠缠,主持人再三打断,要求不得再行辩解,仍然强词夺理.二是另一个省的教师被其他省的教师在互动时给了不高的评价后,居然在次日早餐时提出要评议者所在省的教研员叫出评议者来当众赔礼道歉.由此友人感慨:评课需要一种文化.

那么,评课需要一种什么样的文化呢?

愚以为:这种文化的内涵首先是平等.居高临下的评课,自以为是的评课,求全责备的评课都是文化缺失的一种表现.而平等是评课者与被评课者之间建立起一种的、建设性的、对话的伙伴关系.在评课的过程中,彼此交流,发表观点,大家都受到启发.这样的评课才有文化内涵,才能推动我们的教研更深入,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其次,这种文化具有积极、良性、愉悦的情感因素.著名语文教育专家、特级教师吴义荣说得好:评课不仅是评课者与执教者之间在认知层面的交往与沟通,也是评课者与执教者在情感层面的交流与沟通,更是评课者与执教者在精神层面的交流与沟通.教师要体验教学成功的愉悦,体验职业的幸福,体验自我的价值,评课是一种最贴近他们职业特点的临堂操作方式.特级教师王满英也说:评课是一件很开心的事.互相学习,互相欣赏,互相帮助,最后共同提高.

综上所述,评课需要的文化其实显而易见:平等、尊重、包容,就是评课文化,她体现出一种科学态度、精神、研究风范.此外,反思、引领、互动更是评课文化.评课源于教学实践而又高于教学实践,是教学实践后的理性总结与反思,其中必然贯穿着先进教育理念、教学思想对教学实践的引领与矫正,要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认识,总结出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途径与办法.评课需要文化,因为评课是校本研究的需要,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这种融教学与研究同步于一体、实践与理论对接于一体、扬长与补短并行于一体、实践性很强的教研方式,离不开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厚实的学科素养、科学求实的精神与方法作为支撑,而这种支撑就是文化的力量!

回顾友人博客提到的那场评课风波,检测如执教者有海纳百川的胸怀,能意识到这样的大赛正是能使得自己获得启迪的难得机遇,他就会心气和平,虚心吸收各种意见以提升自己.检测如评课者能以欣赏的眼光去发现执教老师的长处,以新的教育理念对其进行科学的专业引领,在指出其不足时委婉一点,艺术一点,也不至于引起执教老师的抵触.执教者和评课者都能在切磋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提高.


二、评课是一种综合文化

课堂文化是评课文化的物质基础.教材、教参、教室及各种壁挂装饰,电教设备等等都是文化的无生命的载体;而学生、教师则是文化的有生命的载体,他们共同组成了课堂文化的物质形态.教学常规、教与学的关系、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知识结构与文化底蕴、情感态度与方法,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态度等等,又共同组成了课堂文化的精神形态.教师是文化的经营者和建构者,而不是文化的输出者.教学的过程不仅是文化的传递而且是文化的再生产的过程.评课也是一种课堂文化的建构,是对教学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和对教学过程的一种有效调控手段.

评课人的理论素养是评课文化的坚实内核.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时俱进的新课程理念等构成的评课人的综合素质可以带给老师们视野的宽度和理论的厚度.例如拙作:

课文描写年青女子的歌声,老师却要学生想象年青女子的俏模样,特别诱导学生去想像女子的眼睛如何如何的美,唯恐学生想像不出这种美,特意将沈从文《边城》中描写翠翠眼睛的那一段投影出来.老师的殷切之情让人感动,但似乎游离了作者的意图.本文是描写歌会的,歌会的美主要诉诸于听觉形象,不刻画眼睛就是不想喧宾夺主.正如罗丹在完成雕塑《思想者》后,要砍掉雕塑巴尔扎克的双手一样,那双手太抢眼了,只有砍掉它们才能突出巴尔扎克紧锁的眉头,沉思的目光.因为他是思想者啊!老师知识面很广,很多资料信手拈来.虽然丰富多彩,却有节外生枝之嫌.所以一定要深思而慎取啊!(杨建华《琢磨璞玉,利我前行》)

语言艺术是评课文化的华丽外衣.评课的语言应该标准清晰、准确鲜明、形象生动、感情深厚、逻辑严密、富有哲理、语调和谐、节奏鲜明.如笔者与徐昌茂老师点评杜长明老师的创新阅读课《摆渡》:

一是列举数字:整堂课,学生发言达35人次,而老师的导入、提问、简评、小结共25次,除去导入和小结这两处必不可少的环节外,老师讲话仅16次,且都是在关键处才出现.师生的发言比例约为1∶2,真正实现了课堂从“讲堂”到“学堂”的转变.

评课亦是一种文化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文化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函授毕业论文、学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7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二是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评价这节课的结构:如果把这堂课比作一篇美文,则起、承、转、合,皆有所在;比作一出戏剧,则开端、发展、、结局,各具其形.又如点评杜长明老师的问题设计:立足于课文,联系于生活. 问题如链随文出,生活如影伴你行.点评杜长明老师的教法:自始至终,只是穿针引线,铺路搭桥,旁敲侧击,启发诱导,决不越俎代庖.他手里仿佛有一根魔杖,诱惑着、驱赶着学生去读,去思,去发现,去发表.点评学情:学生真正的被摆在了“主体”的位置.他们学得主动,读得主动,思得主动,说得主动,练得主动.点评课堂生成的精彩:无论是发言还是口头作文,个个锦心绣口,如水遇石击,如钟凭木叩.思想与思想摩擦,智慧与智慧撞击.时时火花闪烁,处处流光溢彩.信手拈来,妙!入情入理,善!倾吐心声,真!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没有文采缺少艺术的评课语言不仅文化含量不足,也大大减弱了评课的魅力和效果.

三、用评课文化滋养、引领老师,使每一个老师在教学反思中成长

现代教育对教师的理论思维的成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站在批判性反思的理性高度,总结出带规律性的认识成果与操作模式,才能获得思想上的成熟和行动上的自觉,才能逐渐进入一个较高的教书育人境界.而评课具有这样的文化引领与助推功能,应该尽力让评课切中肯綮,充满文化色彩,最大限度地给执教者和听课老师以启迪.如: 这次参赛选手平均年龄不到30岁,但都掌握了比较成熟的教学策略和艺术,或诱之以趣;或激之以疑;或动之以情;或诵或歌;亦庄亦谐.崔冰的课迭起,势如破竹;欧阳的课明快流畅;韵味悠长;邓月芬的课节奏舒缓,从容不迫;周子环的课有一股“咬定诚信不放松”的执着.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大多数选手都妙语连珠,为各自的课堂增色不少.如崔冰化用李白的诗:“羚羊木雕贵千金,不及万芳对我情.”欧阳化用欧阳修的名句“渔翁之意不在渔”,邓月芬仿托尔斯泰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我们即将学习的课文《散步》也如此.” 周子环在评价老信客时,说他“守信一生,失信一时,”进而感慨:“一蚁之穴,能溃千里之堤;一指之疾,能伤数尺之躯.一件小事可以成全一个人,也可以败坏一个人.”既丰富多彩,又起到了警示的作用.郑碧云的“人是人,景也是人;景是景,人也是景.”既有哲理,又有禅意.像朵朵礼花在课堂绽放,平添许多亮色.

(杨建华《罗湖区青年教师初中语文优质课竞赛述评》)

北师大肖川教授说:“当只有一只夜莺在歌唱,其他的夜莺都被割去喉舌,那么再动听的歌也充满了恐怖;如果只有一位诗人在写诗,其他的诗人都被捆住了双手,那么再好的诗,也充满了撒旦的罪恶感.”评课应该是平等的互动,不仅是耳朵对嘴巴的事,不仅是专家动起来,更重要的是参加研讨的每个人都动起来,畅所欲言.上周我校一位青年教师上公开课《陈涉世家》,课后我们马上组织语文组全体老师评课.

老师甲:在陈胜起义军为何势如破竹这个问题上,学生思维很活跃,你一言我一语,发言很积极.如:陈胜很有谋略,造舆论,装神弄鬼,计划周密,吴广的配合也很精当等等.紧扣课文,言之有据,言之成理.这是这堂课出现的一个小.但是鲁迅先生说过:“捣鬼有术,然而有限.”仅仅是靠谋略和手段是无法撼动强大的秦王朝的.秦王朝的军事实力有多大?《过秦论》说:“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等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与秦王朝强大的军事力量相比,陈胜起义军实在是一群训练无素的乌合之众.“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等”然而就是这支不像军队的义军起义之后,形势急转直下,强大的秦王朝迅速土崩瓦解.为什么?如果老师能够把这相关背景介绍一下,那学生就不会把关注点局限在陈胜吴广的谋略方面了.还有,学生说陈胜取得胜利的原因是得民心者得天下.这话当然对,老师不妨追问一下:陈胜不过是下层草民,“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等”这样一个看似没有话语权号召力的人,凭什么一呼百应?陈胜所谓的得民心,其实是秦王朝民心丧尽.课文中有一句很关键的话:“天下苦秦久矣!”老师虽有提及,但是一句话带过,这就削弱了陈胜吴广起义的正义性.老师应该对秦王朝的暴政作一点背景介绍.正是因为秦王朝的暴政长期置人民群众于水深火热之中,所以才出现了戍卒叫,函谷举,一夫作难而七庙隳的局面.

老师乙:教师还出示了今年深圳市中考题:《陈涉世家》选段再现了陈胜、吴广大泽乡揭竿而起的英雄壮举,上古神话《共工怒触不周山》则曲折反映了原始部落间的激烈斗争.请比较陈胜和共工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异同.学生的发言很有质量.最后老师总结:都是不畏牺牲,不怕强权,勇敢反抗,威武不屈挑战旧制度旧秩序的英雄形象.但反抗的目的不同,共工是为了争夺帝位,而陈胜是为了求生存,是为了反抗暴政;共工形象暴烈鲁莽,而陈胜智慧沉着;共工孤独反抗,而陈胜带领被压迫的群众斗争.

我觉得老师的总结值得商榷.陈胜起义仅仅是为了求生存吗?我认为他的目标很高远,年青时与人佣耕,就有追求富贵的志向——“苟富贵,勿相忘”.当同伴觉得他是异想天开时,他嘲笑道:“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发动起义的时候,更是毫不掩饰地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些都足已说明陈胜不仅仅只是为了求生存.他也有求富贵、博功名的目标.还有,共工并非无谋,他是神话中的治水的神仙,他也不是孤独反抗,他是天神们推选的盟主,很多部落跟着他一起作战.用头撞断不周山更不是鲁莽,是敌不寡众时对帝颛致命的一击.共工虽然失败了,仍然不失为一个有勇有谋的英雄.

老师们踊跃发言,分别从文言文教学的基本规律、情景的创设和问题的导向、知识点的梳理和分类、学生的可接受水平和学习潜力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切磋.不再是以前那种一人讲,大家听的一言堂,真正变成了一种群体参与的教研活动,通过问题引领,思想互补,观点碰撞,在互动与共建中达成共识.

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评课作为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件最有效的“常规武器”,是管理课堂教学的一个有力的抓手,是开展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低投入,高回报”的最好“田野作业法”,起着价值引导、观念整合、情感激励、规范调节等重要的作用.评课文化的形成和浸润,必将促进全体教师专业发展,最终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作者单位:深圳市松泉中学)

本栏责任编辑 李 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