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的文化建设思想

点赞:5073 浏览:1930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坚持党的领导,怎么写作党的中心任务和根本宗旨,破与立、民族性与开放型相结,重视学校主阵地,是文化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它们对于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关 键 词 】 文化建设 指导意义

党的十八大将“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怎么写作社会、推动发展”看做是文化的基本功能,文化建设能够为实现党的“两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是党的文化建设思想的奠基人,他的文化建设思想对于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仍然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一、加强党对文化建设的领导

1.无产阶级政党需要进行自觉的文化建设

社会精神对社会存在具有巨大的反作用,“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文化建设可以将先进思想灌输给处于觉醒中的工农群众,①使其由自发的斗争转变为自觉革命.认为“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②中国革命的胜利,国家建设的成功,都离不开先进文化引领,都需要自觉的文化建设,“反对群众脑子里的敌人,常常比反对日本帝国主义还要困难些”,③革命文化能够促进民众觉醒,激发斗志,坚定必胜的信念;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④能够为国家建设提供信念支撑、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试析的文化建设思想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文化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在职论文、学术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3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2.发挥文化的先导作用必须加强党对文化建设的领导

文化建设是社会进步的先导,“我们人,多年以来,不但为中国的政治革命和经济革命而奋斗,而且为中国的文化革命而奋斗等不但要把一个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的中国,变为一个政治上自由和经济上繁荣的中国,而且要把一个因旧文化统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国,变为一个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⑤历经新文化运动洗礼的中国人积极开办工农文化补习学校,建设苏区、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文化,加强对左翼文化运动的领导,并总结了新主义文化建设的经验,《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成为领导先进文化建设的光辉文献.利用后发优势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同样需要中国引领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建国伊始,中国组建了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中科院等机构,召开了全国文化、教育、出版、文字改革等专题会议,通过了改革学制和教学内容、扫除文盲等决定.

二、以怎么写作于党的中心任务和根本宗旨为目的

1、将文化建设作为新主义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义”属于观念的文化,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必须“首先要依靠手里拿的军队.但是仅仅有这种军队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有文化的军队”.⑥肃清奴化的、专制的思想,以革命道理武装群众,是革命胜利的必要条件,为此应该努力将文化“很好地成为整个革命机器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武器”.⑦文化建设也有利于提高军队的战斗力,“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⑧苏区通过创办共产主义学校、高尔基戏剧学校,开办夜校,设立识字牌、墙报等,陕甘宁边区通过开展识字运动、创办学校、成立学术研究会、发展人民文艺、出版马列书籍、开展科普、进行整风等途径,发展反帝反封建的文化.

2.将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文明进步的先导

新中国成立前夕,满怀信心地说,“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⑨“随着经济建设的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等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⑩“一穷二白”是旧中国的基本面貌,“贫穷、愚昧与疾病”是旧社会留给党的三大遗产.⑾社会主义文化既要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也要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既要坚定社会主义信念,也要让群众“自己起来同自己的文盲、迷信和不卫生的习惯作斗争”,⑿并向贫穷和疾病开战.文化是文明进步的前提,没有“化”的过程,就不会有文明的结晶.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需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建设同步推进.提升人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文明的必要条件,是保障人民群众权利和利益的基本要求.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既强调思想、道德教育,以为建设提供精神动力、信念支撑,也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文化教育的普及,以提供智力支持.

3.将怎么写作于人民作为文化建设的宗旨


文化既有民族性,也有阶级性,西方殖民者推行文化殖民政策,历史上的统治者总是实行策.中国劳苦大众吃尽了不识字、没有知识和文化的苦,在政治上遭受压迫,经济上忍受剥削,生活上被宗教和迷信禁锢.提高他们的知识文化水平,是保障其权利和利益的前提,“文盲是处在政治之外的”,⒀难以实现和保证其经济利益.实现人民文化机会和权利公平,是党的宗旨的体现.认为我们的文化应该为全民族中90%以上的工农劳苦大众怎么写作.革命文化建设就是要让民众从奴化思想和迷信中解放出来,实现心、身独立和自由.社会主义文化就是要确保人民的文化权利,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保障其权利和利益.为此必须处理好普及与提高、内容与形式等关系,努力实现文化大众化、社会化.

三、坚持破与立相结合的原则

1.以文化革命推进新主义文化建设

新主义文化既要反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文化,以消除人们头脑中的敌人,又要建设民族的科学的新文化.不旧文化,就不能建设新文化,不破不立、不塞不流、不止不行,⒁是文化建设的基本观点.只有首先破除封建旧思想、旧风俗,肃清帝国主义奴化思想,才能用新文化武装民众头脑,帮助他们用科学的眼光认识自然,看待社会.延安是文化革命和建设的典范,“大批的革命青年都来延安求学”,⒂它通过整风运动,批判资产阶级文艺思想,批判各种旧观念、旧风俗、旧文风,来确立无产阶级文艺观、文艺理论,建设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确立马克思主义新思想、新文化,重塑国民性,是新主义文化建设的任务,延安成立自然科学研究会、马列研究院、出版发行部、鲁迅艺术学院,创办《新中华报》、《解放日报》等,以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文化. 2、坚持社会主义文化革命和建设同时并举

新中国是从旧中国走过来的,人的思想、道德和精神都保留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建国以后,既在党内进一步批判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也采取措施消除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等思想对党外群众的影响,这既是文化革命的继续,也是社会主义改造的组成部分,还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准备.旧中国80%的人是文盲,⒃“在一个文盲的国家里是不能建成共产主义社会的.”⒄扫盲是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使大批世代目不识丁、受苦受难的民众将识字作为学习文化的起点.出版马列书籍,创作新的文艺作品,讴歌建设中的模范,都是培育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重要举措,对铁人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等进行的宣传,影响了几代中国人.人民文学、艺术、戏剧、电影事业的发展,各级各类学校的创办,图书馆等文化设施的兴建,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提高了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

四、坚持民族性与开放性相结合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们的精神家园,是民族的标识,地域性、封闭性、保守性、排他性,是其基本特征.封闭性造成保守性,它既在时间上表现出滞后性,也在空间上体现出排他性,对外来文化和非共同体成员持否定态度.然而,交流和借鉴是文化发展的动力,克服唯我独尊的心理,选择恰当学习对象,明确学习内容,都是有效吸纳外国先进文化的前提.中华民族创造过灿烂的文化,但“近代文化,外国比我们高,要承认这一点”,⒅自尊并不等于盲目排外,“每个民族都有它的长处,不然它为什么能够存在?为什么能够发展?同时,每个民族也都有它的短处.”⒆近代中国先是学西方,后来学苏联,1956年以后开始吸纳人类先进文化,其基本“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⒇“外国资产阶级的一切腐败制度和思想作风,我们要坚决抵制和批判.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去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方法中合乎科学的方面.”(21)对于外来文化,既不能被动地学,更不能采取简单的拿来主义态度和方法,要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中华文化总体上是人文文化发达,在“自然科学方面,我们比较落后,特别要努力向外国学习”,(22)以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五、文化建设要以学校为主阵地

学校是知识文化教育的主阵地,是实现文化社会化的重要渠道.苏区创办了列宁小学3199所,学生约10万人,(23)补习学校4562所,学生约8.8万人.抗战时期,中国发挥根据地知识分子聚集的优势,因陋就简创办了一批中小学,1940年陕甘宁边区有1341所小学、7所中等学校,小学生4.36万人,晋察冀根据地有7697所小学.(24)建国前,城市学龄儿童入学率仅有20%,(25)大批农民子弟无法读书,新中国大力发展学校教育.1956年在校大学生人数由1952年的19.1万增加到40.3万,中等学校在校生由314.5万增加到600.9万,小学在校生由5110万增加到6346.5万人(26)从而结束了教育被少数人所得而私的历史,改变劳苦大众处于贫困的地位,保障了群众利益,提升了国家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