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铃铛藏文化

点赞:4363 浏览:1661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我与铃铛

我对铃铛的爱好始于10多年前,由兴趣到收集,慢慢形成了规模,至今已经了500多种类别的铃铛,摇铃、风铃、驼铃、佛铃,等等.在我的藏品中,囊括了各种材质的铃铛,有金铃、合金铃、银铃、铁铃、铜铃、陶铃、瓷铃、水晶铃、玻璃铃、景泰蓝铃、珐琅铃、琉璃铃、玉铃、木铃、竹铃、纸铃、核桃铃、骨铃、塑料铃、皮铃,每一个静静躺着的铃铛都蕴含着丰富的故事,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

看到好的铃铛,我总忍不住要“淘”回来,搜集的过程就是一番乐趣,现在回想起来还是非常有意味.每次有机会到国内外的城市乡村,只要时间允许,我总要到当地的古玩市场去转一转,收集风格各异的铃铛.有一次到成都,同伴们去了景点参观,我一头扎进了景点附近的古玩市场,等同伴们游玩回来,我捧着10余个藏羌风格的铃铛,如痴如醉,大呼过瘾.还有一次去布拉格,在这个美轮美奂的东欧之城,我在古董商店里流连忘返,虽然语言多有障碍,但通过简单的英语和手势比画,竟然和捷克古董商店里的老太太交流起了铃铛,还写到了几个十分罕见的欧式铃铛,虽然错过了一些自然风光的游览,但铃铛中蕴含的人文文化让我不虚此行.

除了在古玩市场寻寻觅觅,我也会在网上寻找心仪的铃铛,有一回我看到一个鹦鹉造型的青铜竖铃,挂在古玩交流网上,立刻找上门去,没想到铃铛因为长时间没人问价,已经被移走了,我留下了,拜托店主帮我再找回来,经过一番周折,最终还是写到了这个铃铛.一来一去,也认识了不少有类似爱好的朋友.

因为铃铛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时候无意间也会发现珍品,一次,在一个铁壶店里偶然发现了店主购写的日式钟形铃的摆设品,很是古朴美观,坐在店里和店主绕了半天要想写回来,经不住我的软磨硬泡,最终店主还是忍痛割爱了.还有一回,在贵州西江苗寨,我发现有户人家门口挂了一个木铃铛,造型很罕见,想冒昧敲门写下,不料家中无人,一直等到很晚,还是没能等到,因第二天要赶飞机,只能留下了遗憾.因为经常带着“淘”来的铃铛坐飞机,安检几乎每次都要开箱检查,为此,我已经养成了把铃铛放在外面先检查再托运的习惯.

每一个亲手“淘”回来的铃铛,我都会仔细加以保养,除锈、防尘等工序一丝不苟,让每一个铃铛都能焕发出光彩.对于铃铛中蕴含的造型学、美术学、音响学、文字学、冶炼学等,常常触动我不断去增进自身知识,了解铃铛的历史,以便能加以研读.喜欢铃铛的情感是源于自然的浪漫,是一种回归本真的质朴,愿有更多的爱好者投身于铃铛,共同发掘其中的万千乐趣.

铃铛小史

“铃”是以金属等材料制成的响器,铃内装一小舌,摇动发声.“铛”是形容撞击金属等器物的声音,人们把“铃”及其发出的声音“铛”连在一起,称之为铃铛.

我国铃铛的历史,几乎穿起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史.《诗周颂》中有:“龙膝扬扬,和铃央央.”全然体现军旅之气势;每遇大祭祀,即“鸣铃以应鸡人”.我国古代铃铛以铜制为主,称作“铜铃”、“老铜铃铛”.

时至今日,在出土器中,除被当成乐器外,一般的铃铛多与马具、兵器伴随.黄河中下游流域从新石器时代中期开始就存在铜铃,普遍认为是某种祭祀中使用的器具.从出土情况看,主要分布在山西、河南、安徽、河北等地.山西襄汾陶寺墓地出土的一件铜铃, 属于目前我国最早的铜铃.陶寺铜铃的发现把我国铜铃的起源时间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说明在龙山文化晚期, 铜铃就出现了.铜铃可能是由陶铃发展而来的, 因为在陶寺铜铃的同时或略早发现了与铜铃形制相仿的陶铃.

商周时期,各种铜制铃铛,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汉典》如实记载:“铃,半裂以出声,锢铜珠于内以鸣之.形声,从金,从令,令亦声.”此中的令,意为“命令”、“指示”.金与令,联合起来表示“用金属响器发出声音信号,指示人们立刻按照预定程序行动”.由此可见,铃的鸣响或声音,可作为信号,直到今天的上、下课铃、闹铃均有此派生.风铃、车铃、执铃、驼铃、马铃、狗铃等,有些一直沿用至今.

最早的车铃,即鸾,置于轭顶上,其状为一镂空的圆球,内含一小石,周边有环,下有一柄连铸一扁方銎(qióng),銎是斧上装柄的孔,此扁方銎即套于轭上.

四类形状与乐、工、法、饰

在我以往的中国古铃铛中,我罗列了铜铃铛出现最多的四种形状.第一种是葫芦形,下面一般有四个小眼,大多是素面无纹饰.第二种是扁圆形,大多带虎头纹饰和文字.第三种是冠帽形,这种铜铃铛数量比较少.第四种是喇叭形,大多数带文字纹饰.

铃铛的形状特点都是一个字:圆.圆,象征着胜利、团结、权力、祥和,中国历代崇尚“惟圆是大、惟圆是美”,而近现代其形态更是千姿百态,拟人形、拟物形的铃铛层出不穷,让人眼花缭乱.

早期铜铃都有系绳用的孔或梁, 说明它从一开始就是作为悬挂物出现的, 但铜铃的具体用途在演变发展中似有一定的变化.最初可能是作为佩戴在人身上的一种装饰品.到商代晚期, 铜铃开始向两个方向发展, 一方面作为身上的装饰品, 另一方面, 经过改造演变为铙, 成了一种乐器.如今,铃铛的作用主要是寄托幸福吉祥的愿望,缘于它最早用来作为祭器,人们通过铃铛祈求风调雨顺、平安健康.

铃铛是乐器.古属八音之一金类,小者为铃,大者为钟.典型的有西周时代的“成周铃”,高10厘米,宽6.6厘米,它们的形状都是平口,上有桥形纽.《周礼春官》上说:“大祭祀鸣铃以应鸡人.”商周之后,作为青铜乐器,铜制铃曾经一统天下,很多铃铛挂成排,逐个敲,即为“雅乐”――编钟.铙、钲、铎、钟等古代青铜乐器,大体都可以视为是铃的后期演变和发展.

悠悠铃铛藏文化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铃铛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本科毕业论文、函授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9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铃铛是工具.一般系在自家的驴、骡、狗或马上,防止走失.茶马古道上的马帮、丝绸之路上的驼队使用的铃铛是其中典型的代表.从穿越河西走廊的丝绸之路,听阵阵驼铃声;响彻千年的茶马古道,听清脆悠扬的马铃声;深山密林寺庙檐角,听悠悠风铃声,指引着人们走向那曲径通幽处. 从驼队到马帮,驼铃、马铃都是非常典型用来传递信息之用的.驼铃并不是那种挂在骆驼脖子下面的铃铛.驼铃一般体积都很大,生铁铸成,长方形,大概有30~40厘米高,很沉重,敲出的声音非常响亮.这种驼铃都只是挂在骆驼驮着的背囊上,而且只有一只.只有在牵着驼队上路的时候,才会把驼铃挂在骆驼的最后一峰的背囊上,为的是能够知道骆驼是否有走失,驼队是否散了.因为一般都是一个人走驼队,一人牵12~15峰的骆驼,走在前面,只要听到悠长的驼铃声音,就能知道自己的骆驼都平安无事.驼铃之间的声音都是不一样的,熟悉这些的牵驼队的人们,大老远听声音就能知道是谁的驼队.

铃铛是法器,一般用作祭祀物品.道教中,铃是重要的法器.又名三清铃、法钟、帝钟、铃书.一般高约二十厘米,口径约九厘米,用黄铜制造,有柄、铃内有舌.柄的上端称作剑,山字形,以象征三清之意,具有降妖除魔的意味,法师常以单手持,有节奏地不停摇动.《太清玉册》卷五:“道家所谓手把帝钟,掷火万里,流铃八冲是也”.

特别是藏传佛教中也使用较广泛,叫做执铃,也称法铃.法铃为铜制,平口,形似钟,有花纹,用于法事诵经及佛乐,一直是佛家手中的重要法器.佛法中,法铃是作为传递天地与人之间信息的.佛殿、宝塔等檐下如今依旧悬挂铃.“铃”者,在佛教意义上有惊觉、欢喜、说法三义,一首被佛门弟子广为熟知的风铃偈,道出了铃在佛法中的象征意涵:“浑身似口挂虚空,不论东西南北风,一律为他说般若,叮叮咚咚―叮叮咚.”所谓“叮叮咚咚”是为演说“苦、空、无常、无我”的佛理.

铃铛是饰品.商代时候,铃铛的作用就成了饰品,悬于建筑物、车乘、旗帜、衣物等处.而今,许多百姓家都会选择铸有“长命百岁”字样的铜铃铛,挂在儿女脖子上,或者木鱼形的金银铃铛套在手腕上.特别要提的是风铃,由于跟风有关,风铃似乎就多了些诗性.风铃的最早起源据说是以好学爱才著称的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李隆范开启.开元天宝遗事记载:歧王宫中竹林,悬碎玉片子,每夜闻碎玉子相触声,即知有风,号为“占风铎”.唐人将碎石悬在一起,当风吹玉振,发出清脆叮当声,目的是用来知风.随着叮当的声响,一组组好听的旋律自然被岐王所得,善音律的才子怎能错过如此雅乐,风铃的诗性就这样被流行开来.大哥宁王也不甘落后,在自己的花园里系满了金铃:“至春时,宁王于后园中纽红丝为绳,密缀金铃,系于花梢之上,每有鸟鹊翔集,则令园史掣索以惊之,盖惜花之故也”.由此,大唐的盛世享乐,风铃随着唐人的闲情雅趣流传开来.


铃铛,避邪化煞保平安,铃声可降福驱邪.古代民间将铃铛悬挂于大门、房门、房梁、窗沿等处,如寺庙钟声祈福,也有声威警示及平和静心的作用.《宋史礼志》记载:“明堂庭树松梓桧,门不设戟,殿角皆垂铃”.显见“明堂”在中国历代各朝,是一个重要的政教地点,它的门口不设警卫兵戎,但却在屋檐四角设铃,少了肃杀苛刻的气氛,又有警惕、平和之意;铃铛也被启用于民居建筑之上,室内门廊悬铃,是想利用风吹铃铛带来的“好韵”,改变环境空间磁场,以招来“好运”.这一风俗后被日本原样照搬,后演化为如今日本国寒风雅韵的重要一景.故铃铛之声庄严宁静,能达到警示、静心、养性、祈福之境.

五湖四海皆铃铛

五大洲四大洋,铃铛与生活密不可分.国外对铃铛的使用远远普通于我国.铃铛在西方的圣诞节,时常用来装饰,象征和平与安宁,圣诞老人手提着铃铛转村过市,为人们带来安宁.圣诞老人的麋鹿听惯了铃铛声,家里挂个铃铛就容易把圣诞老人吸引过来,好收礼物.人不分贵贱、民族、国籍,一生中都免不了要和铃铛打交道.如果没有铃铛,这个世界是寂寞的.

目前,世界各地对铃铛的逐渐升温,在美国有一个全国性的铃铛协会,原名叫国家铃铛者俱乐部.该协会始于1940年,在美国纽约州发起.它是一个非营利组织,现今在全美国各地有40多个分会,超过1500名会员.铃铛协会的会员分布在全世界各地,有加拿大、奥地利、法国、波兰、挪威、瑞士、印度、以色列、俄罗斯、南非、土耳其等国家.这个协会的目的是通过报纸杂志、书籍和铃铛展览来增长会员对铃铛的知识和了解.每年的协会年会在全美各地举行,各地的铃铛收集者带着他们的家人朋友齐聚年会,分享各自铃铛的故事.

观其所藏,知其所养.无论产自哪里的铃铛,其自身所蕴藏着的造型学、美术学、音响学、文字学、冶炼学等,都值得深深研读.铃铛,有时可以是一个朝代的缩影,经由不同时代的人抚摸、把玩,它们身上承载着厚重的历史.

随着时代的发展,比起藏书画、藏瓷器、藏玉器,铃铛虽是个冷门,但赝品很少,适中,有鲜明的文化特色.我喜欢铃铛的心是源于自然的浪漫,是一种回归本真的质朴.藏一枚铃铛,藏一份过往;藏一枚铃铛,藏一缕寄托.愿有更多的爱好者投身于铃铛,共同发掘其中的万千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