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大国崛起的文化基础

点赞:7989 浏览:3240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我们这一代60后出生的人,正在以急快的速度奔向老龄化,没有时间、没有心情、甚至没有资格去反思我们成长过程中的文化环境、文化基础、文化积累,是幸?是不幸都不重要,但是该到我们开始反思的时候了.

1911年前的辛亥革命,再到新文化运动,把孔家店打倒了,把传统文化革命了,余下的是西学东渐,好不热闹了三十多年.20年代到1949年的三十年间,传统文化在中国的知识阶层是得到了些许传承、弘扬的.新中国成立之后,因为国际国内形势,历史也没有给予我们反思文化、重构新中国成长所需要的文化基因、文化基础与文化传承的机会.

从1949年到1979年的三十年间,传统文化遭到了空前的洗劫和破坏,我们这一代别说没有学过《论语》,连《三字经》这样的启蒙读物也不是人人读过的.1979年之后,当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任务落到我们肩上时,我们被外来的思潮和市场经济冲击得目不暇接,进入2009年,改革开放是三十年,当我们的国力和民间财富有些积累,再不为国民经济处在崩溃的边缘所忧虑时,我们发现:经济建设成为绝大部分中国人的唯一目标,我们已经丧失了精神、丧失了精神家园、丧失了自尊与自知、自信与自强的价值观,人生观.

十年前,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时,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我们的企业能否形成品牌?缺少文化输出的商品输出有没有前景?到今天按照一些相似度检测机构的统计,世界排名前100位的品牌里,没有一个是中国本土形成的;另一则数据:中国2010年的奢侈品消费达到150亿美元的规模,而且逐年上升.从这两组数据看,缺少文化输出的出口带动没有前途,没有品牌的带动中国企业难以在全球市场立足.

第十七届六中全会将“文化命题”作为全会的议题,是继1996年十四届六中全会讨论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问题之后,决策层再一次集中探讨文化课题,其战略部署和政治意义备受关注.我们很多人简单地把这次会议的命题误读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契机,近期的各类媒体也跟风炒作,其实我认为这次会议把文化命题作为执政党的最高会议议题,有着远比发展文化产业更深更远的涵义,那就是随着中国的国力不断增强,影响不断扩大,仅凭没有文化含量的商品输出,世界难以读懂中国,中国也日益被世界所孤立.因此我们必须挖掘、积累大国崛起所必需的文化基础,这才是中国经济转型、社会转型不可缺少的根基.

为什么我们的经济实力增长了,综合国力增强了,以文化为代表的竞争力却没有相应的提升?为什么中国的和平崛起却招致了国际社会诸多的“中国威胁论”?我们这个热爱和平并致力维护世界和平的民族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威胁过邻邦?反思的结果就是:我们在鼓励商品输出换得GDP快速增长时,我们没有把传统文化中优秀的元素系统整理并传导出去.

我国传统文化体制是在建国以来的计划体制下形成的,从投资体制上看,我国的文化业具有明显的投资主体单一、管办不分、政企不分、事企不分、政资不分、条块分割、城乡二元结构严重分离的特征,同时文化业一直以意识形态为指导,难以与民间、公众形成互动的循环,以行政手段配置文化资源的弊端.这种体制有利于集中资源进行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文化队伍建设,以及文化产品的创作和生产,从而在一定时期内对文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行政性资源配置方式的低效率,加之频繁的政治运动的干扰破坏,导致了对文化产品和文化怎么写作供给的严重不足.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文化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体制环境、社会条件和传播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温饱基本满足的基础上,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得不到合理的满足,自主性、互动性、娱乐性的大众文化消费没有供给,缺乏适合大众的精神文化产品与怎么写作,这也是我国经济结构性矛盾的主要表现.

我相信:21世纪中国的崛起必然伴随着中国的文化复兴,中华文化的复兴依然遵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原则.文化复兴的路径基本遵从:

第一,传承、弘扬儒家“导德齐礼”的智慧.儒家强调要在人的社会活动中,特别是精神活动中去体认天命(遵守自然法则和规律).于此,才能“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儒家“导德齐礼”的智慧体现在四个方面:其一,以“爱人”为仁、为德;其二,以“克己复礼”为仁、为德;其三,“忠”与“恕”接近于仁、接近于德; 其四,孔子仁道是人文主义的价值理想.天下贯于人的心性之中.天不仅是人的信仰对象,不仅是一切价值的源头,而且也是人可以上达的境界.人本着自己的天性,在道德实践的工夫中可以内在地达到这一境界.孔子思想并不是如黑格尔在《哲学史讲演录》中所说,只是一些俗世,孔子的人性、天命、天道的思想有深刻的哲学形上学与宗教的终极人文关怀的内容.

寻找大国崛起的文化基础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文化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毕业论文、研究生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5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第二,传承、弘扬道家“有无相生”的智慧.道家“天道”“地道”“人道”的思想,“天”“地”“人”三材的思想,都认为创造的生命精神贯注于天上、地下、人间.天道(自然与社会的规律)是宇宙间最刚健的、富有创造性的力量.《易传》与《中庸》认为,人居于天地之中,兼有天地的创生性与顺成性,参与、赞助、配合、协调天地的变化与生长,进而与天地并立为三.人是天地之间的枢纽,广博深厚的天地之道生育万物,不可测度.人学习、效法、光大天地精神,可以尽量地发挥人的本性和万物的本性,使他人他物各安其位,各遂其性.《荀子》与《礼记礼运》都肯定人为天地间物类中有生命、有知觉、有道德者,在宇宙中有最高位置,为天地之德,天地之心.这正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和华人智慧的结晶,她将必然渗透到无数的中国产品里,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转型,以更多的文化产品和精神产品传播到全球,为世人所接受.

我坚信:21世纪,随着亚太地区的崛起,中国文化的复兴必然推动中国的和平崛起.

编辑/许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