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逝的古老香道文化

点赞:25292 浏览:11841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享受香道可以获得一种顿悟后的幸福,但需要特别灵敏的感官和丰富的想象力及准确的表达力——那缕紫烟飘得很远,也很神秘.

品一炉优雅沉香

在明代以前,它被叫作香席,是与挂画、品茶、插花并列的四般闲事.如果当作一门学问来研究的话,也叫香学.如今在中国大陆沿海城市,品香悄悄地作为一种时尚享受已经流行开了,相继开设的香道会所与香馆也成了品香的俱乐部.

6年前我与有“香界教父”之誉的刘良佑先生结识,他是台湾逢甲大学历史与文物管理研究所教授,退休后来到上海定居,继续挖掘整理中国香文化,并设帐授课进行推广.有一天,我和三个朋友来到刘教授的家,享受复原了的唐代士大夫生活.

刘教授的家布置得非常典雅,我们在古典家具包围之中品了新茗,进入香室.一张徽作四仙桌上罗列着香具,品香炉均为刘教授仿制的官、汝、定、均,釉面温润如玉.还有同样材质的取火罐、香炭盒、香盒和香渣碟.由整块纯银打造而成的七孔香插筒还是南宋的遗物,包浆幽亮,分别插着紫铜竹节款式的香匙、香夹、押灰扇、探针、顶花、灰铲、香帚.刘教授从一个瓶子里取出一段顶上棋楠示客,木质密致,乳白带黄.然后他拿起一把,在香料上割了一片比指甲略大的木片,放进一具闻香炉内.

此前炉内已经铺了用松针和宣纸煅成的灰,埋入一小块点燃的木炭,刘教授夹了香料盖在炭上面,再用灰押轻轻押出放射状花纹的“小山”,操作时神情非常专注.此时,主客已按礼仪坐定,我年少,居末座.品香炉的传递是这样的,主人用左手传至主客的右手,客人右手接过来,闻香三次之后再用左手传于下一位的右手.这种古意盎然的仪式感让我兴奋不已,同时正襟危坐.

当这只仿官窑品香炉传到我面前时,我的手在微微颤抖.按照刘教授的垂范,我右手紧紧握住香炉的颈,左手虚握成蒙古包状,盖住香炉口大半,移至鼻下,深深吸入,一股幽然的檀香味迅速渗入体内又从脑顶逸出.第二次、第三次等闭目凝神,脸向左侧,再将鼻腔内已混浊的余气排出.我仿佛身附羽翼,腾空而起,翩然穿过经幡飞转的雪域高原,置身于大昭寺缭绕的经堂.


中国香文化在复兴途中

中国用香已经有3000年的历史了,自古以来,沉香被视作一种名贵的香料和中药材,在宋代已经有“一两沉香一两金”的说法,到了明代又变成了“一寸沉香一寸金”.到了清代,只有皇帝才有资格品香,外国进贡的上等沉香锁在库房里,某天用多少,大内会有记录,皇帝一时高兴才会赏赐给近臣一些.今天在故宫还庋藏了不少沉香山子.

消逝的古老香道文化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沉香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大学毕业论文、学术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7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虽说中国是熏香文化的发源地,但唐宋以后的1000年里,由于战乱频仍,士大夫的精神生活趋于粗疏委顿,香席的仪式与诗、词、乐、舞、棋等纯粹的艺术形式一样也日渐式微,除了明末清初回光返照过一阵,这炉香传至清末,终于在风雨飘摇中火尽灰冷了.

盛唐时,鉴真和尚东渡,带去了与佛教有密切关系的熏香.平安时代以后,香料在日本贵族中运用得比较多,他们经常举办“香会”或“赛香”的熏香鉴赏活动,这是“唐风”经由“和风”熏化而形成的一种风尚.

沉香成了新的投资品种

作为一种比贵金属更稀缺的资源,香品也成了投资品种.中国是香学的发祥地,但本土产的香到今天已经基本枯竭.在东南亚,越南、印尼、泰国、老挝等国还有少量野生沉香,但最上品的优质沉香主要产自越南,不过经过20多年大量挖掘与交易,越南优质沉香资源已接近枯竭,现在越南已经禁止沉香出口了.

在北京、上海、广州、昆明等古玩市场里,真正上品的棋楠很少露面,一般的店铺里陈列的手串、摆件以及香品有真有检测,鱼龙混杂.2008年开始,香市以每年超过30%的幅度在上涨.其中级别的沉香原料每公斤涨至100万元,品质最高的顶级棋楠则高达每公斤1000万元,若制成艺术品,每克都要数10万元,目前市场上极其少见.

享受香道可以获得一种顿悟后的幸福,但需要特别灵敏的感官和丰富的想象力及准确的表达力.更值得思索的是:黯淡了200年之久的那一抹香火,在今天喧嚣的物质时代将由谁来延续?又通过怎样的行为来传承与复兴?编辑/林青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