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皇庙文化的几个问题

点赞:32514 浏览:153613 近期更新时间:2023-12-2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玉皇庙文化是春秋战国时期分布于冀北地区的一种具有农牧文化特色的考古学文化.依据玉皇庙文化的分布与消亡时间,有学者提出玉皇庙文化即历史上的代国.本文从分析玉皇庙文化的分布入手,进而对代国的疆域范围、无终西迁对代文化影响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 键 词 】冀北地区;玉皇庙文化;代文化;无终

春秋战国时期分布于冀北地区的玉皇庙文化,自发现和命名以来,一直被学术界广泛关注.目前,对玉皇庙文化的族属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是山戎[1]的遗存;另一种认为是狄建立的代国,玉皇庙文化是代文化[2].我认为后一种观点考证甚详,言之有据,故本文从之.

既然玉皇庙文化是代国的文化,对玉皇庙文化的探讨无疑有助于对代国的认识,也有助于对春秋战国时期具有农牧文化特色的代文化的进一步了解.本文依据已发表资料,从玉皇庙文化入手,对代国的相关问题做些探讨,以就教于学界同仁.

在古籍文献里,代国是一个与赵国比邻的具有北方农牧文化特色的“国家”.那代国的范围都应包括哪里呢?对此,有的学者根据古文献考证,把代国的疆域划在以河北蔚县为中心的地区,既北至张北,南抵涞源,东接涿鹿,西到大同市和大同县之间,整个范围大致以洋河和桑干河上游地区为主[3].有的学者认为玉皇庙文化分布范围北过河北沽源,南达蔚县,西在张家口与山西大同之间,东可抵河北的平泉县至卢龙县[4],既包括了洋河与桑干河流域,也囊括了滦河流域的主要地区.

在《史记》等古籍文献里,凡提及“代”时,大多是战国早期赵灭代以后,赵国在原代国领地上行使辖地管理的一些记载.这些记载里的代,是赵灭代后,赵国管辖之下的代地或代郡,已不是赵灭代前的代国.所以,如果把赵灭代前与灭代后的代看成是一个代国的历史延续,把灭代前与灭代后的代国疆域视为没有变化的话,那必然会造成对历史的误读,因为赵灭代前的代是名副其实的代国,那时的代国因没有发生政权的更迭,没有外来强行侵入的文化影响,体现出的文化才是代文化,体现的疆域才是代国的疆域.更重要的是,随着政权更迭,原来的代国疆域也会因为各种因素发生改变,这些改变必然会给确定代国的范围造成很多不确定因素.所以,仅用查阅古籍文献记载的方法是不可能准确划出代国范围的.另外,因对玉皇庙文化起始时间和认识的不同,也会对代国疆域的探讨形成不同的认识.基于此,我认为目前探讨代国疆域范围应当注意两个基点:(一)因现在学界多认为玉皇庙文化的上限在春秋中期,下限不晚于战国早期,划分代国的疆域就应当以这个时间范围为基准.虽然目前发现有少量含有玉皇庙文化因素的器物延续到了战国早期甚至中期,但这显然是代灭亡后有些代文化因素继续在当地的残留,这一现象不应作为划分代国疆域的依据.(二)对年代早于春秋中期,器物风格也具有北方农牧文化的特征,但又不能确定属于玉皇庙文化的遗存,我认为暂不归属到玉皇庙文化为妥,也不作为划分代国疆域的依据.因为到目前为止,学界并没有发现玉皇庙文化早于春秋中期的可靠考古学证据.

上海博物馆藏有一件山西浑源李峪村出土的青铜双耳三足罐形鼎,形态与延庆葫芦沟墓群[5]春秋晚期的陶器一样,属于玉皇庙文化的器物.《吕氏春秋长攻》记载,赵襄子灭代前,“上于夏屋以望代俗,其乐甚美”.这里的“夏屋”即夏屋山,位置在今山西代县以北,赵襄子在这里登高远望代国人民生活情景,可见夏屋山在地域上应该是赵国与代国的交界地带,此地以北应是代国的范围.因而,山西浑源李峪村属玉皇庙文化范围应无大疑,这里可以看作是代国疆域的西南端.

阳原县板井墓群[6]的文化性质属玉皇庙文化,阳原县文物保管所文物藏品中也有该县芩家湾出土的玉皇庙文化夹砂黑褐陶双耳罐.因此,阳原县属玉皇庙文化分布区.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曾在蔚县征集过一件剑格与剑首均饰双环的玉皇庙文化青铜短剑,双环上有放射状线纹[7](图一,5),短剑形态与延庆葫芦沟M10出土的短剑相同,年代当在春秋中期.因目前为止蔚县还没有发现过玉皇庙文化的遗址和墓葬,而与之相邻的阳原县有玉皇庙文化的墓群,蔚县以南又是中山国的北界,所以推测蔚县是代国的南部疆界.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在张家口市征集过两件玉皇庙文化的青铜短剑[8],一件剑格呈两匹头部向外的马头形,一件剑首呈双鸟对头状(图一,9、10),两件短剑年代分别属于春秋晚期和战国中期.张家口市宣化区早年曾征集到玉皇庙文化的短剑(图一,3、7),宣化区郊外的泥河子村也出土过玉皇庙文化的青铜短剑和马衔[9],因此,张家口可以视为代国的北部疆界.

从张家口东去,含有玉皇庙文化的遗址或墓葬分布逐渐密集,除已发表的白庙[10]、北辛堡[11]、甘子堡[12]、小白阳[13]和北京延庆以玉皇庙[14]为代表的一批墓葬外,河北赤城县龙关镇,怀来县大古城、安家营,崇礼县[15]和涿鹿县[16]也都先后发现过属于玉皇庙文化的青铜短剑和其它遗物(图一,1、2、4、6、8).因此这里应是代国的中心地区.从北京延庆再往东去,承德地区隆化县三道营骆驼梁墓群,滦平县的窑上营房西山墓地、夏台墓地都先后发现过玉皇庙文化的遗物[17].自承德折向西南,天津蓟县西山北头村[18]出土过和宣化小白阳一样的短剑残剑首.由此可知,代国的东界当在河北承德地区的滦河中游一带.

如此,代国的疆域应西起山西浑源到大同一带,北至张家口,东抵承德的滦平、隆化,然后向南从天津蓟县一带沿太行山北路进入永定河中游,最后经蔚县与浑源对接.整个疆域范围以洋河、桑干河及永定河上游为中心,北达冀北山地,东抵滦河中游,西至山西大同,南邻中山国北境(图二).

《史记赵世家》载:赵襄子诱杀代王灭掉代国以后,派人接当时已是代王夫人的姐姐回赵国,“其姊闻之,泣而呼天,摩笄.代人怜之,所死地名之为摩笄山”.史籍中所记的“摩笄山”有两个说法:一是根据《水经注》有关记载,蔚县代王城东南的马头山就是摩笄山;二是根据《太平御览 地部十 鸡鸣山》的记载,将宣化下花园的鸡鸣山定为摩笄山.林先生认为鸡鸣山为摩笄山之说有据[19].我认为,在目前可以确认的玉皇庙文化范围里,考古发现的与玉皇庙文化器物共出的大批燕文化的青铜礼器和金器都集中出土于怀来、涿鹿到延庆一带,无疑怀来、涿鹿和延庆一带应该是代国贵族集中居住的地方,显然也是代国的政治中心所在.由此推断,代国都城当距此不远,或就在这一区域之中.下花园的鸡鸣山离这里最近,并且正是从代国的中心回当时赵国的必经之路,所以,鸡鸣山为摩笄山之说可信.马头山之说可能是基于将蔚县代王城视为代国故城而产生出的一个传说而已. 居于冀北洋河河谷地带的代国,在长达200多年的延绵发展中,一直处在燕、赵两个中原大国以及楼烦等北方农牧民族的包围之中.来自四面八方不同族群人们的不同生产生活方式、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习俗不断地给代国输入了多种多样的文化血液,使代文化呈现出缤纷多彩的文化现象,而这恰恰是代文化呈现给我们的真实历史状况.


玉皇庙文化的陶器主要由手制夹砂红褐陶罐、夹砂灰褐陶双耳罐、双耳罐形鼎和轮制泥质灰陶罐、豆、盆组成,其中夹砂红褐陶罐数量最多,极具特色.这种罐从春秋中期到春秋晚期一直是玉皇庙文化中的陶器主体,它无疑是玉皇庙文化的典型器类.考古发现,玉皇庙文化的夹砂灰褐陶双耳罐、双耳罐形鼎出现的时间是春秋晚期,春秋晚期之前没有出现.春秋晚期到战国早期这两类陶器数量最多,之后,随着玉皇庙文化的消失,这两类陶器也最终失去了踪迹.

因夹砂陶双耳罐、双耳罐形鼎是春秋晚期才在玉皇庙文化里出现的,器形又与西周晚期、春秋早期夏家店上层文化的双耳罐形鬲极其相似,这就不能不使人对两者的关系有所联想.经对考古资料和文献资料查对比较,我认为,玉皇庙文化双耳罐、双耳罐形鼎的出现,可能与春秋早期之后的无终西迁有关.

无终是西周至春秋时期北方地区的一个小国,位置在今天的天津蓟县.无终起始时间很早,《列子汤问》里说:“禹之治水也,谜而失涂,谬之一国,滨北海之北,不知距齐州几千万里,其国名曰终北.”韩嘉谷先生认为:“《列子》所说‘终北’之国只能是蓟县无终,早及商代;由‘终北’成为‘无终子国’也只能在春秋以前.另外还有一个重要事实,即无终曾被认为是山戎,韦昭注《国语鲁语》云:‘无终,山戎之国.’杜佑《通典》云:‘古无终子国,一名山戎.’其所以如此,是因为无终曾参与山戎的‘伐齐’‘病燕’活动,并且是其中骨干的缘故.”春秋早期,无终“在遭受齐桓公打击后,不能再在燕国都城肘腋之地的蓟县立足,于是向太行山区转移,成为太行山地区的无终” [20].马长寿先生在《北狄与匈奴》里也提出:“无终初建牙于河北省的北部等西徙至山西北部的云中、代郡一带.” [21]两位学者都认为无终有西迁的经历.另外,《左传》载:鲁昭公元年(前514)“晋荀吴败无终及群狄于大原”,大原即今天的山西太原一带.这里说的是春秋晚期晋国在晋阳一带曾打败无终和北方诸狄的事.浑源李峪村出土的青铜双耳三足罐形鼎属玉皇庙文化,年代当在春秋晚期,可做上述记载与推论的佐证.

在玉皇庙文化里,双耳罐、双耳罐形鼎的出现是春秋晚期,它的出现不仅使人有一种突然而来的外来文化的感觉,而且在玉皇庙文化里也确实找不到这种器类再早的文化渊源.但任何考古文化的器物都不会是无源之水,如果把寻源的目光投向东方,我们发现与这两种器类相近的陶器在早于玉皇庙文化的山戎文化,即夏家店上层文化里却可以找到.1985年至1993年,内蒙古宁城小黑石沟发掘了一处重要的属于夏家店上层文化的遗址和墓葬,出土的陶、铜器中就有大量的双耳罐形鼎和双耳鬲[22].宁城小黑石沟遗存的年代约属于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相当于夏家店上层文化晚期,也是夏家店上层文化最发达的时期,年代比玉皇庙文化年代要早.把宁城小黑石沟发现的双耳罐形鼎、双耳鬲与玉皇庙文化发现的双耳罐形鼎、双耳罐进行对比,会发现从西周晚期至战国早期,这两类陶器存在相同文化的沿袭与发展轨迹,它从考古学文化的角度告诉我们,玉皇庙文化里的这两类陶器可能与夏家店上层文化有关(图三).地域上无终与山戎相邻,文化上当时的山戎最强大,因而在考古文化上无终与山戎两者之间不会有大的差别,所以,双耳罐形鼎一类的陶器是无终与山戎同一文化圈有的器类.为此,我们不妨将双耳罐形鼎一类遗存暂称为“夏家店上层文化因素的遗存”.

《国语齐语》载:齐桓公“遂北伐山戎,令支,斩孤竹而南归,海滨诸侯莫敢不来服”.这里的“”和“斩”都是征伐和消灭的意思,说明齐桓公北伐山戎时也征伐了令支与孤竹.《史记匈奴列传》说:“而山戎伐燕,燕告急于齐,齐桓公北伐山戎,山戎走.”《水经湿水注》说:齐桓公“北伐山戎,过孤竹西征,束马悬车,上卑耳之西极”.从这三条记载中我们可以获知: (一)齐桓公在北伐山戎时也同时征伐了令支和孤竹,很可能是令支和孤竹也曾参加过侵燕的活动.既然令支和孤竹已在征伐之列,难道与令支、孤竹近在咫尺的无终就可以免祸于身?(二)齐桓公在北伐山戎后并没有直接南返齐国,而是继续向西征伐,“北伐山戎,过孤竹西征,束马悬车,上卑耳之西极”说的就是这事.齐伐山戎、令支和孤竹后,再西征,征的是谁?从地理位置看,非无终莫属.齐伐无终既有无终也参与过侵燕活动,伐山戎自然也要伐无终,也存在无终与山戎相邻,文化与生活方式及生活习俗与山戎相近的缘故.在齐国和燕国看来,无终、令支、孤竹、山戎是一体,它们没有区别,这可能就是韦昭注《国语鲁语》时说“无终,山戎之国”的由来.再者,齐伐山戎、无终发生在春秋早期,玉皇庙文化中出现夏家店上层文化体系的陶器是春秋晚期,中间相差了近100年.这100年当是无终人逃离祖祖辈辈住了上千年的故土,一路向西漫漫跋涉的过程,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国破家亡的无终人西迁之路走了近一个世纪不是不可能的(图四).(三)“燕告急于齐,齐桓公北伐山戎,山戎走.”山戎走,往哪里走?最大的逃亡方向是北方,因为那里本来就是山戎的老家.《齐世家》集解曾说“山戎北狄,盖今鲜卑也”,认为山戎是后世鲜卑的祖先.鲜卑祖籍在黑龙江,就此分析山戎逃亡方向应当是北方,并且逃的距离还挺远.但有没有个别山戎随无终西逃?另外,《战国策赵策二》有“襄主(赵襄子)兼戎取代以攘诸胡”的记载,其中的“取代”大家已经明了,而“兼戎”的戎是哪个戎,在中原诸侯国人的眼里,无终算不算是戎?冀北和山西东部春秋晚期出现夏家店上层文化因素的遗存,是不是与此有关呢?

玉皇庙文化的几个问题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文化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电大论文、高校大学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1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历史文献和考古发现都反映了无终是因春秋早期齐伐山戎而西迁冀北和太行山地区的,春秋晚期玉皇庙文化里出现夏家店上层文化因素的遗存就是对历史记载的佐证.所以,鲁昭公元年(前514)在山西发生 “晋荀吴败无终及群狄于大原”也就是历史的必然了,只不过从历史记载的角度让人看到的是,这时的无终可能已与北方的狄人部族联为一体,而考古学文化让人看到的是,玉皇庙文化晚期开始出现夏家店上层文化因素的遗存.

赵襄子灭怎么发表生在战国早期,战国早期以后,随着代国的消亡,分布于冀北地区的玉皇庙文化也迅速开始走向衰落,最后只有双耳罐形鼎和双耳罐两类陶器残延到战国中期.与此相反,战国早期之后,燕国的势力在冀北地区迅速崛起,至战国中期已成为该地区的文化主流.冀北地区春秋战国之际考古文化的这些变化,既反映了这一时期冀北地区随着代国的消亡而出现的文化变化,也体现了燕国在这一时期向北拓展演进的历史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