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产力

点赞:31615 浏览:15200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文化生产力是指生产文化产品、提供文化怎么写作的能力.文化生产力有其鲜明特征:物质性与意识形态性的统一、“文化的经济化”与“经济的文化化”的统一、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当前,我国文化生产力发展的现状仍不尽如人意:文化体制还不够健全、文化产业发展仍然滞后、文学艺术创作精品不多、文化人才结构不尽合理.所以,要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造就大批文化人才、推动产业的文化化来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只有这样,才能早日实现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

关 键 词 :文化生产力;文化强国;文化产业;文化事业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要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1]可以说,中国要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创造大国”转变,向文化强国迈进,就必须认真探讨文化生产力的内涵,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切实发挥好文化生产力这个新引擎的重要作用,增强文化发展的聚合力、渗透力、推动力、引导力、爆发力.

1.文化生产力的内涵及其特征

马克思曾经在《资本论》手稿中指出,人类生产劳动的社会分工首先是人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工.这种分工造就了物质生产领域和精神生产领域的分离,于是社会生产分化为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在物质生产中创造物质产品的能力,形成了物质生产力;在精神生产中创造精神产品的能力,形成了精神生产力,也就是文化生产力.文化生产力是指人类在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生产文化产品、提供文化怎么写作,改造和引导现实文化状态并使其适合、满足人们文化需要的物质力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生产力表现为两种形式:直接生产力和间接生产力.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直接增加物质财富(即GDP),是一种直接生产力;而发展文化事业,通过文艺作品的宣传,塑造人们的灵魂,激励人们的精神,鼓舞人们的斗志,提升国民整体素质,从而在更广阔的范围生产更多的财富,这就是间接生产力.这种“文化产业”、“文化事业”两翼并存的状态,决定了文化生产力有其自己的鲜明特点.

1.1 物质性与意识形态性的统一

一方面,文化生产力具有其精神生产的独特性,它是社会意识、社会心理、社会关系等精神方面的文明发展的成果,具有突出的意识形态特征.在文化生产力中,生产主体以其“对象化的独特方式”,将自身强烈的主观因素,诸如思想、意志、情感、愿望和爱浸透于全部文化生产过程,以某种有形无形的方式“物化”到对象中去;因而不可避免地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心理、行为等带来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另一方面,文化生产力也具有明显的物质性,具有一般实践活动的特征,即由实践主体通过劳动,将一定的材料加工改造为新的存在物,因此文化生产的过程也表现为一个物化的过程,具有明显的物质性.正如马克思在论述劳动的特点时曾指出的,“劳动与劳动对象结合在一起,劳动物化了,而对象被加工了,在劳动者方面曾以动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东西,现在在产品方面作了静的属性,以存在的形式表现出来”.[2]因此文化生产已不仅仅是艺术家们内在的、独创的心理活动,而是天然地具有商品生产的基本特征:生产、分配、流通、交换、消费等基本环节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部过程,其运行方式依然受生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

1.2 “文化的经济化”与“经济的文化化”的统一

文化的经济化,就是指文化进入市场,文化进入产业,文化中渗透经济的、商品的要素,使文化具有经济力,成为社会生产力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文化的商品属性解放出来,这就增加了文化的造血功能,使文化进入良性循环的发展机制.而经济的文化化,是说在当代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文化的要素越来越重要,文化贯穿经济过程的始终.我们现在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力争做到效率最高、污染最少,探索出新型工业化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我们所追求的这样一种工业和商业文明,本身就是文化.


1.3 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如果说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经济,核心是突出知识、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价值的话,那么,文化经济则是对知识经济内涵的扩大和深化.文化经济内在地包含了知识经济,并在经济系统中充满了文化因素.文化生产力的内容构成不仅有科学、技术等智力因素;还有理想信念、价值观念、文化艺术、娱乐休闲等精神因素;不仅包含科学精神,还体现人文精神,是科学性与人本性的有机统一.随着文化生产进一步发展,人文精神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生产方式中的作用将日益突出.

2.文化生产力发展的现状

对于我国文化生产力的现状特别是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与发达国家文化产业相比,我国文化生产力的发展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差距还相当大,造成这种现象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文化体制还不够健全

经过8年的艰辛探索,我国的文化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按照文化建设的内在规律和发展趋势,坚持“两分法”,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通过重塑市场主体、完善市场体系、改善宏观管理、转变政府职能这四个关键环节全面推进改革.可以说文化体制改革所释放出来的巨大活力,已令中华文化面貌一新.但是,现行的文化体制与发展文化生产力、实现文化强国的要求仍不相适应,具体表现为:文化生产能力不足,文化管理权限分散,文化市场条块分割,文化流通渠道不畅,文化资源大量闲置等等,这些问题正在成为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桎梏.

2.2 文化产业发展仍然滞后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迅猛,但与美国、韩国、日本等国相比,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截止到2010年底,中国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仅为2.75%,而美国为18-25%,日本为15%,韩国为6.5%.文化产业层次不高,科技含量不高,运营能力仍处于中下游阶段.[3]具体表现为:一是总体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二是市场化水平低,产业集中度和集约化程度都不高.三是文化经营人才短缺,投融资支持体系严重滞后.四是缺乏专项发展规划,产业配套政策不完善.五是文化贸易逆差依然很大,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2.3 文学艺术创作精品不多

当今的中国社会物欲横流,焦虑浮躁,正处在剧烈的社会转型期,我们的文学艺术创作也遭遇了困境、瓶颈和尴尬,走到了一个重要的节点.优秀的文学作品不多,堪称精品的少之又少.赵本山可以算是中国小品界的领军人物了,但其节目内容庸俗,言辞粗鄙;赵本山以嘲笑生理缺陷、插科打诨为能事.[4]演员上台一讽刺残疾人,二讽刺肥胖者,三讽刺精神病患,他的演员模仿残疾人,把自己的欢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4]这样一个活宝,却成为观众的宠儿,[4]红遍大江南北,创造天文数字的票房价值,而赵本山本人则成为春节晚会的台柱,十几年如一日.这充分说明我们的文学艺术创作精品不多,还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的精神文化需求.否则,赵本山之流的庸俗之作,也不可能登上大雅之堂.

2.4 文化人才结构不尽合理

文化人才是文化生产力的主体,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力量.发展文化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的文化人才队伍不仅要高质量,而且要结构合理.既要有一批大师级人物、一大批专家,也需要有与之配套的专业人才,更需要一大批能工巧匠和民间人才.目前,我国文化人才结构不合理,具体表现在:一是战略型文化管理人才缺乏.现有的文化管理型领导人才缺乏市场竞争意识、创新精神,把握全局、驾驭全局的能力不强.一些文化管理人才知识结构老化,视野不宽,观念陈旧,缺乏开拓创新精神,跟不上改革的步伐.文化事业发展与文化专门人才不足的矛盾日益凸显,特别是文化产业在整体上缺乏既懂经济又精通文化娱乐业特点的复合型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二是文化创意人才奇缺.总之,文化人才总量不足、结构失衡的矛盾,是当前文化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严峻挑战.

3.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努力实现文化强国

3.1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实现文化强国的强大动力

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革除制约文化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强大动力.目前,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已进入加快推进的攻坚期.按照部署,2012年底之前,文化体制改革的各项工作要基本完成.具体来讲:一是要制定和完善政府文化管理的办法,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使文化体制改革“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二是推进政府机构改革与职能转变,理顺政府与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关系.要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统一文化行业管理,明确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职责,实行政事分开、政企分开,充分发挥政府在政策调节、市场监管和公共怎么写作等方面的职能,最终真正建立起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体制.三是以市场为中心,塑造文化市场的竞争主体.深化文化企事业单位内部机构改革,推动文化创新,形成多出精品、多出人才的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快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优化国有文化资产配置,理顺国有文化产业单位产权关系,促进产业升级,使不同经济成分的文化企业,都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发展,尽快形成一批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的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

3.2 积极发展文化事业,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实现文化强国的坚实基础

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可以提升国民整体素质,从而在更广泛的范围生产更多的财富,这就是解放了间接的文化生产力.可以说这比直接文化生产力产生的作用更大、范围更广、影响更远.因此,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全面建立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怎么写作体系,以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提升全民的文化素养.一是坚持政府主导的原则,不断提高公共文化的财政投入水平.确保实现文化财政投入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的同步增长,为文化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二是坚持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应努力统筹城乡、区域文化发展,尽快建成完善便利的四级公共文化怎么写作网络,缩小城乡文化发展差距.三是坚持实施精品战略.鼓励文艺工作者积极投身文艺创造活动之中,在社会生活中汲取素材、提炼主题,以充沛的、生动的笔触、优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创作生产出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文艺作品.不断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怎么写作的供给能力,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性文化需求.

3.3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实现文化强国的重要载体

文化产业能够充分挖掘文化的经济潜能,是发展文化生产力的重要载体,可以解放和发展直接的文化生产力.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具体来讲要做到:一是加强文化发展规律的研究.文化产业的发展既要遵循一般经济规律,同时还要受到文化发展规律的制约.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强文化经济学理论的研究,努力掌握文化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各领域的规律,从而提高文化资源配置效率,提高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和质量.二是优化资源配置,做强大型文化产业集团.充分发挥政府推动和市场导向两方面的作用,调动各类社会资源,形成发展合力.以资产为纽带,打破行业的界限,进行文化生产要素包括资金、人才、设备、项目和品牌的重组,优化结构,建立产品和怎么写作的优势,做强大型文化产业集团.三是鼓励多渠道资金投入,充分利用民间资本发展文化产业.四是大力开拓国内外文化市场.加强对国外、西部地区以及农村文化资源的开发,生产适销对路的文化产品.同时集中力量开发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和怎么写作,开展市场宣传,扩大市场影响.

3.4 造就大批文化人才,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实现文化强国的智力支撑

人才和智力是文化生产力最重要、最活跃的要素.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有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作支撑,必须造就大批的文化人才.一个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必定是文化巨人辈出的时代.恩格斯曾高度评价文艺复兴:“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5]今天,当我们以更宽广的历史视野来审视正在进行的文化改革时,完全可以说这一改革正是中国重建文化自觉、重树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的伟大变革,它所迎来的必将是恩格斯所热情称赞的那样一个伟大时代.我们需要文化巨人的不断涌现,更需要加快构建尊重人才、尊重艺术的大环境.具体来讲:一是更新观念,尊重人才.要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强化“人人皆才”的意识.实实在在地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二是加大投入,培养人才.用事业造就人才,用环境凝聚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法律保护人才,为人才创造想干事、能干事、干得成事的良好社会环境.加大培养文化人才的投入力度,建立人才培养基金,健全人才培养体系,把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人才培养途径,使人才培养渠道更加顺畅、更加有效.三是多措并举,留住人才.要制定适合于文化人才的人事管理制度,探索文化人才的行业管理办法,提高文化人才的收入待遇等措施,吸引大量的文化人才,为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实现文化强国的目标而奋斗.

3.5 推动产业的文化化,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实现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由于文化具有强辐射性、高渗透性等特征,这决定了文化生产力能够与科技、产业和市场紧密结合,能够推动各行各业的发展,并提高它们的价值,促使其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在当前的知识经济时代,由于信息、智力、知识在经济结构中的地位逐渐重要,各种文化要素正在不断扩张,强力渗透到经济之中,并参与经济循环.因此,文化生产力的释放不能局限于文化产业.若要真正促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就必须将文化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并将文化作为一种生产力来发挥其带动产业发展的巨大作用,即推动产业的文化化.从这一意义上讲,文化与科技的作用是相同的.我们说科技是生产力,科技对每个产业的发展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样,文化成为一种生产力也能够推动各个产业的发展.如同科技生产力的释放绝不局限于科技领域一样,文化生产力的释放也应该与各个产业的发展相结合.科技的作用在于改变产品与怎么写作的功能结构,为消费者提供新的更高的使用价值,或改变生产工艺以降低消耗和提高效率.而文化创意为产品和怎么写作注入新的文化要素,如观念、感情和品味等因素,为消费者提供与众不同的新体验,从而提高产品与怎么写作的观念价值.实际上,科学技术是求真,而文化艺术的核心是求善和求美.在产业发展中科技和文化的完美结合才能创造出真善美的产品.这种产品与市场紧密结合才能做大、做强产业,并促进真善美的传播,促进文化、科技、经济的共同繁荣和发展.

文化生产力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文化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学院学士论文、自考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8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