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在***

点赞:24345 浏览:11543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2012年5月24日,传来“美国要求孔子学院中国教师限期离境”的消息,彼时,本刊记者正在泰国曼谷采访多元文化高峰论坛,论坛参加者是来自世界各国的文化、宗教界人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秘书长Katalin Bogyay亦在参会者之列.

一天前,Katalin Bogyay还在大会发言中强调:“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信仰都有不同,必须互相尊重,才能更和睦相处.”来自澳洲的净宗学院院长徐业鸿教授,则在发言中引用英国历史哲学家汤恩比的一句话,“解决21世纪的社会问题,需要中国孔孟学说与大乘佛法”.

中华文化在海外的境遇到底怎样这成为采访的重心.

当北极熊遇到猎犬

当一只北极熊遇到一条猎犬,会发生什么故事我们看到一张图片,图片上猎犬用前肢搂着北极熊的脖子,北极熊则把头歪向一侧,好像生怕因为自己体积太大,而弄伤了猎犬.这张照片,是摄影师在北极跟踪了一星期才拍到的,他发现北极熊和猎犬就像好朋友一样,经常在一起玩耍.

“任何物种都有善意的种子,不仅是人类.他们不是生来就冲突,他们也会分享友谊,和睦相处.我的母亲是中国人,父亲是印度人,祖母是天主教徒,我自己是伊斯兰教徒,现在为中国的佛学教育部门工作,我真的很开心.”当汉尼夫在大会发言中,展示那张照片,并说出这句话时,听众席响起一片掌声.

汉尼夫,是澳洲净宗学院多元的负责人.净宗学院成立于2002年,创办者是来自台湾的徐业鸿教授,学院坐落在澳洲昆士兰省的图文巴,旨在弘扬孔孟之学与大乘佛法.

到图文巴之前,汉尼夫是新加坡政府的公务员,主要工作是协调各宗教之间关系,化解冲突.2009年,汉尼夫受净宗学院之邀,辞去新加坡的工作,到图文巴开展新的多元文化交流与协作.

图文巴是一个别具特色的城市,居民来自世界各地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常住人口虽然只有十多万人,却有八十多个民族,一百多种语言,他们有着不同的血统与文化、不同的风俗习惯与宗教信仰.

汉尼夫至今记得第一次去图文巴的印象:生活在那里的人很闭塞,只有你先伸出手,对方才会跟你握手,他们不会主动跟别人交流.

在图文巴工作两年多的汉尼夫收获颇丰.他告诉记者,他所在的部门,每周六都举行“温馨晚宴”,当地不同种族、文化、宗教的人士,都可以自愿来参加.他们的温馨晚宴吸引了很多以前不善交际的本地人.

今年3月的第二周,汉尼夫在周二的时候临时决定,当周周六的温馨晚宴要编排一场文艺演出,为此汉尼夫打给当地的居民.在当地,如果有人很仓促地发出邀请,对方一般都会说,“没有时间”.但是,汉尼夫却没有遭到拒绝.那个周六的晚上,节目丰富多彩,有土著歌舞,也有年轻女士们的合唱团,以往只有一百人左右的温馨晚宴,当晚来了大约400人.

中华文化在海外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教育中心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硕士学位论文、电大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5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汉尼夫还告诉记者,就在两周前,有一位当地警署的高级官员也主动来参加晚宴,他还带来了一个蛋糕,分给大家吃.令汉尼夫都感到意外的是,蛋糕是那个警官亲手制作的!

我没有笑话他

5月25日,会议结束的当晚,宋宝兰女士作为参会者,承担了一些主办方志愿者的工作,忙前忙后,大约到了晚上九点的时候,等宾客散尽,她才坐下来吃饭.

她是华裔马来西亚人,上世纪30年代,她的父辈为了避开中国的战乱,到南洋谋生,来到马来西亚,本希望挣到钱后可以回家,但是之后的战乱加上政治运动,让他们再也没有回到家乡,只好留在了马来西亚.

宋宝兰是第二代移民,她在马来西亚出生,但说一口流利的汉语,已过中年的她短发齐耳,穿一套深色制服,态度干练又温和.她现为马来西亚的中华文化教育中心专职教师.

中华文化教育中心是2009年在马来西亚政府注册的教育机构,主要面对小学生,在学校之外,教授道德补习课.对此课程感兴趣的家长,会带着孩子前来,每星期一次课,每次一个半小时.

宋宝兰教课的课本是《弟子规》.《弟子规》是中国古代教育孩子的启蒙课本,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正如它的总叙中所说:“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弟子规》列述了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行为规范.宋宝兰告诉记者,教育中心选择《弟子规》作为教材,为了熏陶孩子,化解冲突,培养他们与别人团结合作的能力.

教育中心在课下,让家长把观察到的学生的言行记录下来,然后与中心的教师沟通.家长们会带来各种各样的信息,通常是琐碎的事情,但给了教育中心老师们很大的鼓励.


有一位家长告诉宋宝兰,当她的孩子经过他以前经常去玩的一家网吧门口时,低下头,走过去,然后跟妈妈说,“斗闹场,绝勿近”.还有的家长告诉宋宝兰,他的孩子在学校拿着一支已经用得很短的铅笔写字时,其他同学笑话他,“你家里这么穷,连铅笔也写不起.”他的孩子说道:“要节俭.不浪费.”

宋宝兰告诉记者,马来西亚是个宽容的地方,作为移民,他们保留了自己中文的名字和语言,虽然她没有系统地学习过中国传统文化,但是中华文明的根在家庭教育中传承了下来.

“我父亲是客家人,他从小教育我们‘宁可人负我,切勿我负人.’‘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叫门.’‘年轻人要有骨气,不能有傲气,要自强不息.’我的父亲虽然文化不深,也很少说话,但他说的都是传统文化.”

在到教育中心做教师之前,宋宝兰在马来西亚的一家广播电台做播音员,为了来这里,她辞掉了播音员的工作.

“马来西亚本地人为棕色人种,中国人的眼睛和皮肤跟他们都不一样.以前,讲到自己是中国人很没有自信,因为会被认为吵闹、没有礼貌、落后,所以,华裔都很想学英语.但是,即使学了英语,染头发,甚至戴有颜色的隐形眼镜,在别人眼里,我们永远都是黄皮肤的华人.没有自己的文化,自己就没有根,会被人看不起.”宋宝兰说.

“但当我们越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越有自信,因为老祖宗原来有如此灿烂的文化,在国外的年轻人学汉语,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将来肯定有出路.”宋宝兰说她将来还会深入学习《论语》《中庸》《老子》等.

马来西亚是伊斯兰教国家,马来西亚本地人一出生,自然而然就成为伊斯兰教徒.在这样的一个国家,教授中华传统文化,会不会受到抵制呢

“当然不会.”宋宝兰回答说,“《弟子规》中所讲的道理,不是中国人独有的,它是所有文化和民族的人共同的理想和追求.其实,《可兰经》和《圣经》中都有类似的内容,只是比较零散,比如,伊斯兰教教导信徒不能对父母大喊大叫,在父母面前走过要低头弯腰,而《弟子规》把它浓缩在很短的篇幅中,把做人的抽象道理,具体为家庭中的仪轨.”

在马来西亚,华侨占总人口的25%左右,中华文化教育中心从2009年建立至今,已经培训过四五百学生,其中大部分是华裔学生.当教育中心用英文上课的时候,也会有马来西亚的孩子来听课.

有一位学生家长还告诉宋宝兰:她九岁的儿子,从学校回到家里,对她说:“我们班有一个同学成绩考得不好,所有同学都笑他笨,但是,妈妈,我没有.”

(摘自《嘹望东方周刊》2012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