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台文化交流全方位对接

点赞:3029 浏览:803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相同的文化基因,给闽台文化交流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依托先天优势,2014年以来,闽台在延伸文化产业链,加强文化交流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对接.

《台海文献汇刊》、《闽南涉台族谱汇编》出版

2014年9月29日,在《台海文献汇刊》、《闽南涉台族谱汇编》新书发布会上,闽南师范大学闽南文化研究院院长陈支平说他要“吐吐苦水”.

“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开放,数字化程度越来越高,文献越来越开放,可是,编篡古籍却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

尽管如此,由他参与主编的两套丛书,虽然“吃了很多苦头”,但还是“得到了很多支持”,并如期出版.

这两套丛书是两岸协同努力的结果.《台海文献汇刊》60册,分为“台湾义勇队档案文献集成”、“台海诗文集”、“海疆文献丛编”、“民国时期台湾稀见刊物丛编”等四辑;《闽南涉台族谱汇编》100册,一套定价6万元.该书是国家“十二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和国家新闻出版改革发展项目库项目,汇集闽南地区涉台民间族谱100种,均为首次披露.

这些族谱绝大部分修纂于清代和民国年间,少数修纂于明代.族谱以台湾人数排名前100位的大姓陈、林、黄、张、李等作为主要搜集整理对象,再根据某些特殊姓氏如连、辜等在台湾社会的重要影响程度,适当增补.内容上更加注重台湾政治人物祖籍地族谱的搜集,版本以19 49年以前为主.

族谱大多秘不示人,收集可谓艰难,能得到海峡两岸的襄助,陈支平感觉“特别高兴”.他说,“台湾拿族谱出来要拜祖宗,举行仪式,是很麻烦的事情.可是听说我们要编辑这套丛书,很多人非常支持,很慷慨无私地贡献了出来.”

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的族谱备受各界重视.陈支平透露,“能看到的连氏族谱基本上只是手抄的两三册,跟他们沟通以后,连氏家族做出一个重大决定,把他们珍藏的最原始的族谱全部贡献了出来.”

一部族谱就是一个宗族的迁变史.海峡出版发行集团副总经理林彬说,族谱中不只是繁杂的家族小事,也有详述了历史上知名大事件的,可见到这些事件对普通百姓的影响.这些族谱体例完备,姓氏源流、堂号、世系表、家训、家传、先辈艺文著述、祖先图赞、风水图等一应俱有,且富含闽南民间特色.

陈支平说,这些族谱分开来看是一个个家族、一个个人的拓荒史、发展史;合起来看,则是浩浩荡荡的华夏文明之传承.他透露,在《台海文献汇刊》中,收有福建武夷山一次大战时安置台湾移民的记载,此类记载,他认为,“有很大的史料价值.”

“台湾现有居民大约80%来自福建,而其中70%是从闽南移民的.从家族史的记载也能反映两岸的血缘关系与文化渊源.”陈支平说,接下来还计划为福建地方姓氏建立数字博物馆.

看到“大部头”的丛书首发,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卜宪群表示“很是震撼”,他认为,这两套丛书的发行是文化界的一件大事,“它的文化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定会推动学科建设和新的学科增长点的产生.”

新书首发式由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闽南师范大学主办.两套丛书均由闽南师范大学闽南文化研究院编纂,分别由厦门大学出版社、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

闽南师范大学在闽台文化研究方面集中了一批优秀的学者,是海内外闽南文化研究的重要学术机构.

台湾成功大学人文社科中心副主任、教授陈益源称自己祖上是漳州人,这次赶来参加首发式,有一种“与漳州乡亲一起进京的感觉”.

陈益源说,“成功大学这五六年来,特别以闽南文化作为人文发展的重点,几年前,学校就想建立一条以闽南文化为核心的‘金厦成功(金门大学、厦门大学、成功大学)之路’.”

他表示,“刚刚接受了汪毅夫老师的建议,可将这条‘路’再扩大成‘闽南厦金成功之路’.”以此打造一个“以闽南文化为核心的合作平台”.他希望四所大学“在这个轴线上加强对闽南文化的研究.”

陈益源说,“族谱是血脉相连的凭证,隔着海峡、隔着一些特定的时空及事件,血脉如何再相连,学术界能做的就是尽量在友好合作的基础上让这些珍贵文献重新出土,让这些过往的记忆能被重温.”他强调,“立足闽南、跨越两岸、走向世界”的闽南文化研究有着令人期待的合作前景.

闽台文化交流全方位对接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文化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学院论文、硕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1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成功大学推动闽南文化研究,已起步多年,曾经举办过6次闽南文化论坛,且和马来西亚的大学探讨过闽南文化的议题.据了解,第7次闽南文化论坛于2014年11月下旬召开,将邀拿大、法国、日本、韩国、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大陆等地专家讨论“闽南民间技艺的传承与保护”,拓展闽南文化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另据悉,台湾成功大学闽南文化研究中心将于2015年2月挂牌成立,未来不仅将延揽两岸人才进驻,也会结合岛内多所大学共同研究闽南文化及文献.

全国台联副会长杨毅周表示,闽南文化深深地扎根在两岸民众精神生活中.《台海文献汇刊》与《闽南涉台族谱汇编》的出版,再一次佐证了两岸文化同根同源、两岸同胞是一家人的历史事实.

两岸闽南“非遗”展演活动

漳州歌仔戏经典剧目《十八相送》、世界上最古老的音乐―南音、巧夺天工的剪纸表演、诙谐幽默的高甲戏《送水饭》2014年9月29日,由全国台联、北京市台联、福建省台联和国家大剧院共同主办的“闽南古韵两岸传情―海峡两岸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在北京国家大剧院拉开帷幕.习惯了上演经典大制作的“国家大剧院”不断爆发出阵阵掌声.

福建漳州华安高山族舞蹈团、闽南师范大学、台湾戏曲学院以及漳州艺术学校、泉州艺术学校等两岸艺术团体为观众奉献了一场原汁原味的闽南传统文化艺术盛宴. “能够应邀前来参加这个盛会,我们感到非常荣幸.”台湾戏剧学院院长张瑞滨表示.“歌仔戏是中国360个地方戏当中唯一横跨两岸、相互交流的一个剧种.此次展演,台湾戏剧学院带来了最富台湾特色的歌仔戏,以彰显闽南和台湾文化的一脉相传,让大家近距离感受台湾用心保存民族文化的一个成果.”

全国台联党组书记梁国扬在致辞中说,闽南文化发源于中原文化与古闽越文化、外来文化的相互交融和层层积淀,具有多元的文化表现形态,是中华文化优秀的“基因库”,并随着移民进入台湾,在那里生根开花、传承发展.

他表示,闽南文化是闽台人民生活智慧的结晶,它深深扎根于闽台地域社会,是联系闽台人民的精神纽带,是两岸人民共同精神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次展演活动,意在通过两岸闽南传统文化艺术家的首次联袂合作,对两岸共同拥有的闽南传统文化进行一次全面的展示和交流,重现闽南传统文化之美,让更多的民众了解两岸文脉的相承,同时共同探讨闽南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保护与传承.

闽台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

在同一天举行的闽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学术座谈会上,两岸专家学者就民间信仰、戏曲、方言等议题进行了座谈,认为两岸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加强合作.

台湾成功大学人文社科中心副主任陈益源认为,两岸文化同根同源.他举例,“青海、甘肃的西王母信仰和台湾花莲的瑶池金母信仰,还有安溪城隍信仰等,一种文化在不同地区传播流布肯定会发生变化,但在根源上是同一的.”

谈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他说,“两岸确实可以一起做些事情.”

全国台湾研究会研究部主任严峻表示,闽南方言是两岸进行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和课题.他透露,计划邀请两岸学者共同就此问题召开研讨会.

大陆正计划将“二十四节气”申请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台南地区的寺庙供奉‘二十四节气神’正说明了‘二十四节气’的生命力,这作为一种(证据)材料,会在申遗时发挥很重要的作用.”陈益源说.

自2005年中国第一次公布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来,保护濒临失传的民间文化正日益受到中国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目前,福建与台湾共有39项民间艺术、55位民间艺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然而,由于闽台两地不少传承人生活生存状态欠佳,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处于濒危状态.因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至关重要的是对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

福建师范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李豫闽称,闽台同根同源,台湾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多来源于福建,福建省已高度重视恢复文化的生态环境,恢复元宵节等民间习俗,恢复民间方言,以让闽台两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闽台客家研究院成立

2014年10月12日,两岸客家文化交流的平台―闽台客家研究院在“客家祖地”福建龙岩市成立.

龙岩是迁台居民最集中的地区,台湾至少有70余姓氏源自龙岩.早在上世纪80年代,龙岩就首开大陆客家研究先河,成立大陆高校首个客家研究机构.

闽台客家研究院设于“客家祖地”唯一一所本科高校―龙岩学院内.龙岩学院院长李泽表示,研究院将增强客家研究的力量,促进客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他呼吁两岸学者携手共进,将闽台客家研究院发展壮大成为闽粤赣区域内两岸交流的又一个文化高地.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徐学希望,借闽台客家研究院这个开放包容的平台,将客家文化完善成独立的理论学科,着力培养新一代客家文化传承人,把龙岩建成新时代客家研究的“黄埔军校”.

对于闽台客家研究院,龙岩市委宣传部部长王金福表示,闽台客家研究院的成立,是深化客家研究、弘扬客家文化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龙岩与台湾高校深化合作的重要成果.

王金福希望两岸专家学者以研究院为平台,形成更高水平研究成果,把研究院建成全国客家学研究高地和客家文化人才培养高地;与台湾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合作机制,以客家文化为切入点,把研究院打造成闽台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