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中华文化的精神密钥

点赞:3092 浏览:830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一本好书,在于引领和激发读者不同的视角和个性的生命体验,而一本好的中华文化史,视角也应该是独特的,它应该拥有一种共性之上的个性.它会引领我们走向一个不同的领域,看见历史和文化中被黑暗掩住的光芒.余秋雨先生的这本《中华文化四十七堂课:从北大到台大》做到了这一点.也许它算不上是一本很标准的中华文化史,但却别具只眼,特别是其内容由课堂讨论演化而成,里面加进了诸多北大学生的观点,从而使这本书具有一种“百家争鸣”式的气质.

这本书打上了余秋雨先生深深的个人印记.世界上本没有绝对的客观,只是我们去无限地接近客观――在本书中,余秋雨表达了这一观点.《第二十九课:光耀千古的324个字》中作者对王羲之《兰亭序》书法作品倍加推崇,并且认为,中国文化有三样东西最普及:一为书法,二为唐诗,三为昆曲.我想也许会有很多人持不同的观点吧;又如《第四十课:多记一个名字》中,作者提到了一个令人熟悉的名字:颜真卿.但他不是从书法家的角度来解读这个名字,而是以具有民族气节和大义的文化人格角度来解读这个人.作者让我们看到了同一段历史的不同解读,丰富了我们对文化史的认知;对于宋代的看法,我们只看到了宋代的孱弱与无能,作者却指出,宋代对文化人空前优待,从而使这个朝代的有影响的文人都成为历史上有名的政治家,如司马光、王安石、苏东坡,而文官政客恰恰是宋代孱弱的原因.历史上,谁又能说文明更高的国家在国力上就更强盛呢;对于儒家先哲孔子的评价,作者也认为,生活中活生生的孔子的形象是可亲可爱的,但是后来的儒家给了我们一个偶像的孔子,一个权威的缺乏生命美感和泛政治化的孔子.这不禁使我想问,身为孔子,他自己会更愿意做哪一个自己呢?

打开中华文化的精神密钥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作者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专科毕业论文、学术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6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在书中,可以从作者的观点,看到他对于道家或接近于道家的人物,如老子、庄子和陶渊明的推举.在这样一个浮躁而喧嚣的社会,这三个人对于自然的归依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确也成为很多现代人的精神偶像.在书中,你也会察觉到作者毫不掩饰的向往.但是,作者依旧说:“中庸之道,是21世纪建立世界新秩序的最佳哲学,可惜很难让外国人领会.我还认为,中庸之道加上君子之道,是儒家的灵魂所在,也是中华文化的灵魂所在.”这是一个个性学者的坚持,他毫不掩饰个人的喜好,但却尊重历史的事实.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对一个民族文化的认识程度决定了你对这个民族的认识,这本《中华文化四十七堂课:从北大到台大》或许能让我们找到打开中华文化的精神密钥.“文化,是一种由精神价值、生活方式所构成的集体人格.”余秋雨先生如是说.文化对于个人的影响无疑是一种集体无意识的沉淀,你身在其中,很难超出其外.对于中国文化的泛政治化现象,作者展开了尖锐的批评,大到文化环境,小到日常生活.如对学者和文化人的头衔,不是从他本身的学术成就出发,而是打上某某协会、某某单位的职务,以职务论.比如,对于给屈原以爱国诗人的称号,作者也以为不妥当.诗人就是诗人,不能以爱国与不爱国来区分.中国人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历来喜欢为各种现象和事物打上政治印记,以政治论成败得失,作者是很不赞同这一点的.因此,在谈到魏晋玄学时,作者更进一步对中国人太过于讲求实用,缺乏诗性和科学精神展开批判:“清谈的最大贡献,是大大提高了中华文化的‘非实用智慧’,这对今后哲学的推进至关重要.当实用的羁绊被摆脱,思维就可以在抽象的天域里自由漫游了.中国传统思维为什么缺少自由漫游的广度和深度?当代研究者往往以为是受制于政治,但是在我看来,更受制于实用.”在我看来,无论是泛政治化和讲求实用,跟中国人的儒家灵魂是密不可分的.

因此,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是独特的,它是有意思的,是有许多不一样的亮点的.大概,这也是这“四十七堂课”受到北大和台大学子热捧的原因.